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美专利>正文

一种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91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包括旧地基本体,旧地基本体上设有新地基,新地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沥青面基、沥青碎石排水层以及水泥稳定碎石层,旧地基本体与水泥稳定碎石层接触的面设有L型支撑件,L型支撑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受力板,旧地基本体一侧的外壁设有贴合板,贴合板上设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当新地基在受到竖直作用力时,通过受力板将力分散传递至L型支撑件上,而L型支撑件和贴合板再将力传递至旧地基本体,进而提高了新地基自身的稳定性与抗压性,避免了旧地基本体与新地基出现差异沉降的情况,并且L型支撑件上的加强筋使得L型支撑件使用时更加稳定。支撑件使用时更加稳定。支撑件使用时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路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在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在土木工程中,路基在施工数量、占地面积及投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而工作人员在扩建路基时,需要控制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从而能减小扩建后路面病害。
[0003]目前拼接后的新路基在使用时,因旧路基长期经车辆压实,已经安全稳定,而新扩建拼接的路基不够稳定,会导致新路基不能与旧路基均匀沉降,使得拼接后的路面差异沉降时拼接处会出现裂痕,降低了扩建后路面的使用寿命。
[0004]因此,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以解决目前拼接后的新路基在使用时,因旧路基长期经车辆压实,已经安全稳定,而新扩建拼接的路基不够稳定,会导致新路基不能与旧路基均匀沉降,使得拼接后的路面差异沉降时拼接处会出现裂痕,降低了扩建后路面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包括旧地基本体,所述旧地基本体上设有新地基,所述新地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沥青面基、沥青碎石排水层以及水泥稳定碎石层,所述旧地基本体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接触的面设有L型支撑件,所述L型支撑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受力板,所述旧地基本体一侧的外壁设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两侧外壁对称固定安装的钢塑格栅与所述贴合板相固定,所述钢塑格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尾板,所述L型支撑件的一端贯穿至所述贴合板的外侧并螺纹连接,所述受力板的一端贯穿至连接板的外侧并螺纹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和尾板位于所述沥青碎石排水层与水泥稳定碎石层之间,所述贴合板通过一侧外壁设有的固定螺栓与所述L型支撑件螺纹连接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板通过一侧外壁设有的固定螺栓与所述受力板螺纹连接进行固定。
[0009]作为优选,所述尾板和贴合板均通过一侧外壁设置的第一固定杆分别与水泥稳定碎石层和旧地基本体相固定。
[0010]作为优选,所述L型支撑件通过相邻两侧外壁上设置的第二固定杆贯穿于所述旧地基本体内进行固定,所述L型支撑件一侧的外壁设有加强筋。
[0011]作为优选,所述新地基位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底部还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松散
物料层、土工格室以及碎石基层。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技术,通过贴合板和L型支撑件相配合,使新地基在受到竖直作用力时,通过受力板将力分散传递至L型支撑件上,而L型支撑件和贴合板再将力传递至旧地基本体,进而提高了新地基自身的稳定性与抗压性,避免了旧地基本体与新地基出现差异沉降的情况。
[0015]2、该技术,通过L型支撑件上的加强筋使得L型支撑件使用时更加稳定,同时增加了该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0016]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
[0017]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贴合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附图标记:
[0022]1、旧地基本体;2、新地基;3、贴合板;4、L型支撑件;5、固定螺栓;6、第一固定杆;201、沥青面基;202、沥青碎石排水层;203、水泥稳定碎石层;204、松散物料层;205、土工格室;206、碎石基层;301、钢塑格栅;302、连接板;303、尾板;401、加强筋;402、第二固定杆;403、受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4]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5]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26]请参阅图1

3,一种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用来解决目前拼接后的新路基在使用时,因旧路基长期经车辆压实,已经安全稳定,而新扩建拼接的路基不够稳定,会导致新路基不能与旧路基均匀沉降,使得拼接后的路面差异沉降时拼接处会出现裂痕,降低了扩建后路面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002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

3所示,包括旧地基本体1,旧地基本体1上设有新地基2,新地基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沥青面基201、沥青碎石排水层202以及水泥稳定碎石层203,其特征在于,旧地基本体1与水泥稳定碎石层203接触的面设有L型支撑件4,L型支撑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受力板403,旧地基本体1一侧的外壁设有贴合板3,贴合板3上设有连接板302,连接板302通过两侧外壁对称固定安装的钢塑格栅301与贴合板3相固定,钢塑格栅3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尾板303,L型支撑件4的一端贯穿至贴合板3的外侧并螺纹连接,受力板403的一端贯穿至连接板302的外侧并螺纹连接。
[0028]进一步,通过尾板303与连接板302增大了贴合板3的受力面积,而钢塑格栅301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可以确保:在常温下不会受到酸碱及盐溶液,或油类的侵蚀,不会受到水溶解或微生物的侵害,同时,聚乙烯的高分子性能也足以抵抗紫外线辐射所造成的老化,格栅受力后纵横肋条协同作用,不会产生结点的拉裂或破损,而实际工程中,在填料的压实后,因此未受到紫外线光和氧的侵蚀,因此完全可以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包括旧地基本体(1),所述旧地基本体(1)上设有新地基(2),所述新地基(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沥青面基(201)、沥青碎石排水层(202)以及水泥稳定碎石层(203),其特征在于,所述旧地基本体(1)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203)接触的面设有L型支撑件(4),所述L型支撑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受力板(403),所述旧地基本体(1)一侧的外壁设有贴合板(3),所述贴合板(3)上设有连接板(302),所述连接板(302)通过两侧外壁对称固定安装的钢塑格栅(301)与所述贴合板(3)相固定,所述钢塑格栅(3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尾板(303),所述L型支撑件(4)的一端贯穿至所述贴合板(3)的外侧并螺纹连接,所述受力板(403)的一端贯穿至连接板(302)的外侧并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2)和尾板(303)位于所述沥青碎石排水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美赵慧静
申请(专利权)人:杨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