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填充绳绞合装置,装置本体呈喇叭状,较小端为并线组块,较大端为绞合组块,中间为过渡部,所述绞合组块内设有绞合结构,多根填充绳穿过所述并线组块,进入绞合组块,由绞合组块绞合为一股;所述绞合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绞合组块中的筒状模具,所述筒状模具连接电机,由电机控制其转动,所述筒状模具左右两端设有穿线孔,内部设有若干上下交错排布的穿线杆;所述并线组块包括底环以及旋转设置在底环上的若干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方向为底环圆心线,所述各弹性元件随旋转而探出底环的部分共同组成填充绳夹口,位于过渡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实用;提升填充绳绞合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填充的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充绳绞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线电缆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填充绳绞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和通讯行业的高速发展,民用电线、家装电线和通讯电源用软电缆的使用量也大幅增加。
[0003]在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网状填充大多是不规则,近似扁状,而且松散,易搭在绝缘上边,不满足工艺生产,造成质量不可控的情况,所以为了提升填充的利用率,以及提高电线电缆的质量,亟需一种绞合填充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填充绳绞合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实用,提升填充的利用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填充绳绞合装置,装置本体呈喇叭状,较小端为并线组块,较大端为绞合组块,中间为过渡部,所述绞合组块内设有绞合结构,多根填充绳穿过所述并线组块,进入绞合组块,由绞合组块绞合为一股;
[0007]所述绞合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绞合组块中的筒状模具,所述筒状模具连接电机,由电机控制其转动,所述筒状模具左右两端设有穿线孔,内部设有若干上下交错排布的穿线杆;
[0008]所述并线组块包括底环以及旋转设置在底环上的若干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方向为底环圆心线,所述各弹性元件随旋转而探出底环的部分共同组成填充绳夹口,位于过渡部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穿线杆为3个。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片。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弹片为4个,分布于四周对称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实用;
[0014]2、本技术提升填充绳绞合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填充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并线组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绞合组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
[0019]1、并线组块;2、绞合组块;3、过渡部;4、底环;5、弹片;
[0020]6、筒状模具;7、穿线孔;8、穿线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当零部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描述为“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描述为“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上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
[00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并线组块1,绞合组块2,过渡部3,装置本体呈喇叭状,较小端为并线组块1,较大端为绞合组块2,中间为过渡部3,绞合组块2内设有筒状模具6。
[0027]如图2所示,所述并线组块1包括底环4以及螺纹连接旋转设置在底环上的4个弹片5,所述弹片5的弹性方向为底环4圆心线,各弹片5探出底环的部分共同组成填充绳夹口,所述各弹片5随旋转而探出底环的长度变化,若探出的长度增大,则在弹性影响下各弹片5压向底环4圆心线,填充绳夹口变小,若探出的长度减短,则各弹片5逐渐远离底环4圆心线,填充绳夹口变大。所述填充绳夹口位于过渡部3内。
[0028]如图3所示,筒状模具6左右两端设有穿线孔7,内部设有三个上下交错排布的穿线杆8,穿线杆8第一个和第三个在下面,第二个在上面。筒状模具6连接电机,由电机控制其旋转,电机与筒状模具6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为公知的连接方法,只要实现筒状模具6沿穿线方向的中心线旋转即可,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0029]本技术使用时,需要绞合的多根填充绳穿入并线组块1,根据填充绳多少,旋转弹片5的位置调节填充绳夹口,从而调节填充绳张力。填充绳经过过渡部3,从筒状模具6的穿线孔7穿入,依次经过第一根穿线杆8下面、第二根穿线杆8上面、第三根穿线杆8下面,从另一端的穿线孔穿出;然后电机控制筒状模具6沿其平行于穿线方向的中心线旋转,实现填充绳绞合。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充绳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呈喇叭状,较小端为并线组块,较大端为绞合组块,中间为过渡部,所述绞合组块内设有绞合结构,多根填充绳穿过所述并线组块,进入绞合组块,由绞合组块绞合为一股;所述绞合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绞合组块中的筒状模具,所述筒状模具连接电机,由电机控制其转动,所述筒状模具左右两端设有穿线孔,内部设有若干上下交错排布的穿线杆;所述并线组块包括底环以及旋转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平,邓家辉,肖伟,郑长亮,
申请(专利权)人: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