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创面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14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压创面敷料,解决目前缺少使用便捷、能够兼顾药液冲洗便捷与负压吸引效率的负压创面敷料产品的问题,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密封圈、第一密封框、第二密封框,所述的第二层周边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密封框上,所述的第一层穿过所述的第一密封框,所述的第一密封框与所述的第二密封框通过卡扣连接并通过所述的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一层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框外部部分为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第二层的一侧粘有软组织医用胶,所述的第一层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孔,所述的通孔为放射形圆孔,所述的第二层包括一个中间通孔,所述的中间通孔外接负压引流装置,所述的第二层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吸液口,所述吸液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的中间通孔。至所述的中间通孔。至所述的中间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创面敷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创面修复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负压创面敷料。

技术介绍

[0002]负压引流技术与封闭创面的结合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但目前对于使用简便,兼顾药液冲洗的便捷与负压吸引的高效的负压创面敷料是缺饭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创面敷料,解决了目前缺少使用便捷、能够兼顾药液冲洗便捷与负压吸引效率的负压创面敷料产品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负压创面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密封圈、第一密封框、第二密封框,所述的第二层周边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密封框上,所述的第一层穿过所述的第一密封框,所述的第一密封框与所述的第二密封框通过卡扣连接并通过所述的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一层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框外部部分为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第二层的一侧粘有软组织医用胶,所述的第一层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孔,所述的通孔为放射形圆孔,所述的第二层包括一个中间通孔,所述的中间通孔外接负压引流装置,所述的第二层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吸液口,所述吸液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的中间通孔。
[0005]进一步地,经旋转所述的第一层上的所述通孔位置与所述第二层上的所述中间通孔与所述吸液口的位置一致。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层与所述的第二层为透明材料制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管道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层的内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层材料包括:阴离子抗菌材料、多孔水凝胶、高疏水材料。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层材料包括:硬质塑料、壳聚糖纤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层与所述的第二层之间的空隙设置夹层,所述的夹层为聚氨酯泡沫海绵。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负压创面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3D打印方法为:S1:预留第一层孔径及第一密封框位置,将墨水注入打印机打印第一层结构,单独打印第一密封框结构;S2:预留第二层中间通孔与吸液口的位置,逐层打印包含通道在内的第二层结构,单独打印第二密封框结构;S3:将第一层翻转,涂抹胶黏剂与覆盖离型纸。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层为半透膜材料制层,负压时,所述的中间通孔以外区域临时覆盖固定不透气膜层。
[001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药液冲洗的便捷,直接取下第二层,将药液通过第一层通孔加入到创面,冲洗完成后通过吸收性好的海绵/纱布等直接吸收废液或者通过注册器抽出废液即可;(2)第一层的通孔为放射形的圆孔,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每一条放射状的通道的毛细作用达到快速吸收创面渗出液/废液的目的,从而可以保持封闭创面的干爽;(3)结构简单,对于不同创面或者不同恢复阶段的创面要求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比如要保持干爽的创面,可以通过高疏水性材料与海绵夹层达到目的,有的创面需要保持湿润,此时可以选择含有一定液体成分的水凝胶材料;(4)加工工艺灵活,可采用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5)使用方法灵活,对于需要保持透气性的创面,第二层可以选用半透膜材料,只要在负压使用状态是,在中间通孔以外区域覆盖不透气膜即可,即使达不到完全的密封,也能达到负压抽引的目的,对于创面的恢复已经足够。
附图说明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负压创面敷料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负压创面敷料的截面图。
[0016]标号说明:第一层1,第二层2,第一密封框3,第二密封框4,固定部5,胶黏剂6,通孔7,中间通孔8,渗液口9,导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一种负压创面敷料,从构成结构来看,包括了第一层1,第二层2,第一密封框3,第二密封框4,固定部5,胶黏剂6,通孔7,中间通孔8,渗液口9,导管10。
[0020]第一层1上面有穿透第一层的通孔7,通孔均匀分布在第一层上,根据面积,数量为4n个且中间位置不含有通孔7,第一密封框1穿过第一层1,将第一层1分为框内与框外两部分,通孔是均匀分布在框内的部分上,框外部外为固定部5,固定部5与皮肤接触的部分上有胶黏剂6,通过胶黏剂固定在皮肤上;第二层2中间部分有一中间通孔8,中间通孔8与负压引流设备的负压引流管相连,第二层下部有均匀分布的渗液口9,渗液口9通过导管9连接至中间通孔9上,渗液口9的数量与通孔7的数量一致,同样为4n个;第二层是固定在第二密封框4上的,第一密封框3与第二密封框4经旋转扣合在一起并通过密封框进行密封。
[0021]在负压状态时,旋转扣合第一密封框3和第二密封框4,使其处于只有一个中间通
孔对外的封闭状态,通过连接负压机,可实现创面的负压治疗。
[0022]在冲洗状态时,旋转第一密封框3和第二密封框4,使其处于开放状态或者直接取下第一层,此时可以直接进行药液等冲洗。
[0023]关于材料的选择根据实际的创面以及恢复阶段可以多种多样,其制备方法可以直接通过3D打印获得,可实现根据创面大小、创面实际损失程度与恢复程度进行材料的选择与制备成敷料,比如对于需要保持创面干爽的情况,则选择高疏水性的材料制备第一层1。
[0024]第一层1与第二层2之间的可以增加吸液海绵,用以加速液体的吸收。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创面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密封圈、第一密封框、第二密封框,所述的第二层周边固定在所述的第二密封框上,所述的第一层穿过所述的第一密封框,所述的第一密封框与所述的第二密封框通过卡扣连接并通过所述的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一层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框外部部分为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第二层的一侧粘有软组织医用胶,所述的第一层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孔,所述的通孔为放射形圆孔,所述的第二层包括一个中间通孔,所述的中间通孔外接负压引流装置,所述的第二层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吸液口,所述吸液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的中间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创面敷料,其特征在于,经旋转所述的第一层上的所述通孔位置与所述第二层上的所述中间通孔与所述吸液口的位置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创面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与所述的第二层为透明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创面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层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李黄金波董永盛黄文东陈思雄李庆壮
申请(专利权)人:茂名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