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006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5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装置,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包括上下分离设置的吸收端和发生端,吸收端和发生端分别用于存储冷媒溶液;吸收端的底部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进口,吸收端的顶部设有第三进口;发生端的底部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发生端的顶部设有第三出口;第一出口与第一进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以使吸收端内的冷媒溶液沿第一管路流向发生端;第二出口与第二进口通过虹吸管路相连通,虹吸管路将发生端内的冷媒溶液通过热虹吸作用回流至吸收端内,将常规的吸收式制冷装置中吸收器和发生器集成为一体,简化了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结构并减小了其占用空间,有利于在汽车有限的布置空间内安装吸收式制冷装置。式制冷装置。式制冷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空调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空调的制冷性能显得日趋重要。吸收式制冷装置因其直接使用热原理而无需原动力的优势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吸收式制冷装置主要包括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等。发生器吸收汽车动力系统的余热后,发生器中的低沸点液态冷媒受热蒸发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中,又被冷却介质冷凝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中,吸收汽车乘客舱的热量后又蒸发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进入吸收器中,吸收器中剩余的液态冷媒吸收气态冷媒。
[0003]常规的吸收式制冷装置中的吸收器和发生器主要为两个分离设置的部件,且吸收器通过管道与发生器相连,用于吸收器内液态冷媒流向发生器,发生器还通过泵与吸收器相连,用于发生端内液态冷媒回流至吸收器,从而实现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的液态冷媒流动循环。
[0004]然而,采用上述方式使得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在汽车有限的布置空间内安装吸收式制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装置,有利于简化常规的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结构,并减小其占用空间。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包括上下分离设置的吸收端和发生端,所述吸收端和所述发生端分别用于存储冷媒溶液;
[0007]所述吸收端的底部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进口,所述吸收端的顶部设有第三进口;
[0008]所述发生端的底部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发生端的顶部设有第三出口;
[0009]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以使所述吸收端内的冷媒溶液沿所述第一管路流向所述发生端;
[0010]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进口通过虹吸管路相连通,所述虹吸管路将所述发生端内的冷媒溶液通过热虹吸作用回流至所述吸收端内。
[00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包括上下分离设置的吸收端和发生端,并且所述吸收端和所述发生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虹吸管路相连通,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冷媒溶液流动循环,即为将常规的吸收式制冷装置中的吸收器和发生器集成为一体,简化了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结构,减小了其占用空间,有利于在汽车有限的布置空间内安装吸收式制冷装置。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虹吸管路内还设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将所述发生端内的冷媒溶液通过毛细作用回流至所述吸收端内。
[001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吸液芯通过毛细作用可以促进所述发生端内的冷媒溶液回流至所述吸收端内,从而进一步地加速冷媒溶液流动循环。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还包括换热器;
[0015]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吸收端底部的外侧,且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进口相连通。
[0016]在上述方案中,冷媒蒸气可以沿所述换热器流向所述吸收端,以使所述吸收端中冷媒溶液吸收冷媒蒸气,该吸收过程为放热过程。因此冷媒蒸气流经所述吸收端的底部时,冷媒蒸气可以吸收该放热过程放出的热量,从而对所述吸收端进行预冷却,进而可以促进该吸收过程持续进行;另外,由于冷媒蒸气吸收了热量,进一步地增加了冷媒蒸气和冷媒溶液之间的温差,进而可以使得该吸收过程加速进行。
[001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多个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
[001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可以增大传热面积,从而增强了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吸收端之间的换热效率。
[001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翅片为针状翅片、矩形翅片、锯齿翅片或波纹翅片中至少一种。
[002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换热翅片的形状为针状、矩形状、锯齿状或波纹状,可以增大所述换热翅片之间的辐射传热,从而进一步地增强了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吸收端之间的换热效率。
[002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端的底部还设有第四出口,所述发生端的顶部设有第四进口;
[0022]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第四进口通过第二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还设有关断阀,以调节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第四进口之间的通断。
[0023]在上述方案中,当所述发生端和所述吸收端之间的冷媒溶液流动达到平衡时,通过所述关断阀可以调节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第四进口之间的通断,从而可以调节所述发生端和所述吸收端之间的冷媒溶液的浓度差以及气压压力差,进而调节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制冷功率。
[002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第二管路包括重力溢流管和单向阀,以使所述吸收端内的冷媒溶液因重力作用沿所述重力溢流管流向所述发生端。
[002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重力溢流管上,使得所述吸收端内的冷媒溶液因重力作用而单向流向所述发生端,从而防止当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倒转时,所述发生端内冷媒溶液沿所述重力溢流管倒流至所述吸收端。
[002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生端的底部外侧还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可对所述发生端内的冷媒溶液进行预加热。
[002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加热器可以对所述发生端内的冷媒溶液进行预加热,使得所述发生器内的冷媒溶液在吸收汽车动力系统余热之前即可部分蒸发为冷媒蒸气,预先启动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中的冷媒溶液流动循环,加速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制冷速
率,缩减制冷时间,提升制冷效果。
[002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包括多孔加热膜,所述多孔加热膜通过印刷烧结在所述发生端底部的外壁上。
[002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多孔加热膜可以对所述发生端内的冷媒溶液进行均匀加热,由于所述多孔加热膜的尺寸较小,可以满足减小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占用空间的需求。
[003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装置,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所述冷凝器的进口与所述发生端上的所述第三出口相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吸收端上的所述第三进口相连通。
[003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通过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通,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为将常规的吸收式制冷装置中的吸收器和发生器集成为一体,简化了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结构,减小了其占用空间,有利于在汽车有限的布置空间内安装吸收式制冷装置。
[0032]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33]在本申请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包括上下分离设置的吸收端和发生端,所述吸收端和所述发生端分别用于存储冷媒溶液;所述吸收端的底部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进口,所述吸收端的顶部设有第三进口;所述发生端的底部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发生端的顶部设有第三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以使所述吸收端内的冷媒溶液沿所述第一管路流向所述发生端;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进口通过虹吸管路相连通,所述虹吸管路将所述发生端内的冷媒溶液通过热虹吸作用回流至所述吸收端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路内还设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将所述发生端内的冷媒溶液通过毛细作用回流至所述吸收端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吸收端底部的外侧,且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进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多个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冷源循环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为针状翅片、矩形翅片、锯齿翅片或波纹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伏伍王恒达罗萍景华斌刘佳曾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