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80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具有导线的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本体及至少一突块,其中该本体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光面,该入光面与该第一侧面相邻,该突块自该第一侧面延伸出,该光源导线设置在该本体外侧,并且导线的一部分与该第一侧面及该突块相邻。该结构使得背光模组更加紧凑化,同时方便组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用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为目前电子或信息产业中普遍采用的影像显示形式,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需凭借一背光模组来发光显示,该背光模组通常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光源,且被使用于个人数字助理(PDA)、监视器(Monitor)等显像装置。通常,背光模组的光源需使用外接电源,所以,因应现代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在背光模组组装过程中,需设计优良结构,合理利用空间排布光源导线。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1包括一导光板11、一具光源导线12的光源10及一胶框13。请参阅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1沿II-II线剖视图。该导光板11具有一第一侧面111及一出光面112,该胶框13的截面呈一倒置L形。该胶框13收容该导光板11,并压住该出光面112,该胶框13的内侧面与该导光板11的第一侧面111构成一容置腔,该光源导线12设置在该容置腔中。该胶框13收容该导光板11时,胶框13的边缘与该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2边缘部分重叠。在该种背光模组1结构中,由于该光源导线12设置在该第一侧面111外侧,所以该胶框13内表面与该第一侧111围成的容置腔必须有一定宽度来容纳该光源导线12。显然,该光源导线12设于该第一侧面111外侧,使得整个背光模组1体积较大;同时,由于该光源导线12为一柔性材料,所以在组装过程中,光源导线12不容易置放在该第一侧面111的外侧,影响组装人员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为避免光源的导线散乱造成组装不便,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紧凑排布光源导线的背光模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揭露的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具导线的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本体及至少一突块,其中该本体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入光面,该突块自该第一侧面延伸出,该光源导线设置在该本体外侧,并且导线的一部分与该第一侧面及该突块相邻。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种背光模组结构设计,光源导线更加靠近导光板排布,不需要在胶框与导光板间置留空间来容纳光源导线,且利用该突起卡住光源导线,避免组装过程中光源导线散落,使得整个背光模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方便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沿II-II线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导光板与光源立体组装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背光模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背光模组沿VI-VI线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背光模组沿VIII-VIII线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包括一导光板21、一具导线22的光源20及一胶框23。在该背光模组中,采用L形冷阴极荧光灯作为光源20。该导光板21为一平板,包括一本体211及四个突块212。该本体211具有一出光面2111、二第一侧面2112及二入光面2113,该平板的上表面为出光面2111,该平板的两相邻侧面为入光面2113,该平板的另两相邻侧面为第一侧面2112;该突块212设置在该第一侧2112上。请参阅图4,是该导光板21与光源20组装立体图,该光源20设置在该本体211入光面2113外侧,导线22设置在该导光板21的第一侧面2112外侧。再请参阅图5,该胶框23覆盖图4所示的组装图,该胶框23内侧与该突块212及该本体211的第一侧面2112形成一容置腔,该光源导线22设置在该容置腔内。请参阅第六图,是该背光模组2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该突块212具有一第一作用面2121、一第二作用面2122及一第三作用面2123。其中出光面2111在水平面内,朝第一侧面2112方向延伸,在突块212上形成的延伸面,即该第一作用面2121,该第一作用面2121相对的突块表面为第三作用面2123,该第二作用面2122连接该第一作用面2121与该第三作用面2123,并平行于与该突块212相邻的第一侧面2112,该突块212截面呈矩形,该第一作用面2121与该出光面2111平齐。在组装完成后,该胶框23覆盖该第一侧面2112及该突块212,该胶框23的内表面抵接于该突块212的第一表面2121及第二作用面2122,并且该第一侧面2112、第三作用面2123及该胶框23的内表面围成一ㄇ形容置腔。该光源导线22收容于该容置腔内,邻接于该第一侧面2112及该第三作用面2123。当该胶框23覆盖该导光板21周边时,与该出光面2111周边部分重叠,避免光线从导光板21与该胶框23之间的间隙泄出,影响画面显示品质。组装过程中,为提高光线利用率,在该本体211第一侧面2112及出光面2111相对侧还贴设一具反射功能的光学薄膜,在该背光模组2工作时,由于反射膜片的阻隔,该导线22对光线吸收的影响较小。在该实施方式的另一结构中,该导光板21的本体211不限于平板形,更可以为楔形、V形、Λ形等,其出光面2111也不限于矩形,更可以为多边形、弧线形等。在该实施方式的另一结构中,该突块212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为其它数量的突块212设置于该第一侧面2112。相较于现有技术,把光源导线22设在该第三作用面2123下,在导光板21整体宽度不变的情况下,把整个光源导线22位置向导光板21方向偏移,设置在该突块212下,这样不会因为光源导线22而增加整个背光模组2体积。在组装过程中,该突块212支撑该胶框23,两者相互配合,避免光线外泄,同时,因该光源导线22为容易散落的柔性材料,该突块212可以避免该光源导线22散落。在该背光模组2中,该突块212的第一作用面2121与该第二作用面2122相交棱设有倒角,从第一作用面2121通过该倒角所成的圆弧过渡到第二作用面2122。在该背光模组2中,该突块212的第二作用面2122与该第三作用面2123相交棱设有倒角,从第二作用面2122通过该倒角所成的圆弧过渡到第三作用面2123。在该背光模组2中,该突块212的第三作用面2123与该第一侧面2112相交棱设有倒角,从第三作用面2123通过该倒角所成的圆弧过渡到第一侧面2112。另外,该背光模组2还包括一增光片(图未示)及一扩散片(图未示)等光学模片,该光学膜片叠设于该导光板21的出光面2111侧。另外,该背光模组2还包括一反射型光学模片(图未示),该光学膜片叠设于该导光板21的出光面2111相对侧。再请参阅图7、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3立体组装示意图及沿VIII-VIII线剖面图。在该背光模组3中,包括一导光板31、一具光源导线32的光源(图未示)及一胶框33,该导光板31同样包括一本体311及一突块312,与背光模组2不同之处在于该突块312的第一作用面3121与出光面3111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向第三作用面3123方向偏移,与该出光面3111形成一台阶,该胶框33的内表面同样抵接于该第一作用面3121及第二作用面3122,该光源导线32仍收容与该第一侧面3112、第三作用面3123及胶框33所围成的空腔内。另外,该背光模组3还包括一固持外框(图未示),来固持该背光模组3。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具有导线的光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及一具有导线的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包括一第一侧面及一出光面,该光源的导线靠近该第一侧面;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包括自该第一侧面延伸出的至少一突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志峰黄郁良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