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声减振板材和柔性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79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连接件,用于将隔声减振板材与墙体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由橡胶材料制成,柔性连接件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沉头孔,贯穿第一沉头孔设置有与墙体连接的膨胀螺栓,柔性连接件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沉头孔,贯穿第二沉头孔设置有与隔声吸声板连接的第一螺栓;第一沉头孔位于第二沉头孔的下方。由于贯穿第一沉头孔设置有与墙体连接的膨胀螺栓;柔性连接件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沉头孔,贯穿第二沉头孔设置有与隔声吸声板连接的第一螺栓;第一沉头孔位于第二沉头孔的下方。隔声吸声板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墙体连接。振动的隔声吸声板无法通过柔性连接件将振动传导至墙体,因而能够阻断噪音向室内传播。室内传播。室内传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声减振板材和柔性连接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隔音构造,特别涉及一种隔声减振板材和柔性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发展,机器设备的功率越来越大,机器发出的噪音强度越强,噪音使人心烦意乱,严重干扰周围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或工作。目前,大多数噪声治理工程中使用的隔声吸声板,其隔声性能主要取决于隔声背板的厚度和面密度,吸声性能则取决于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同种板材的情况下,隔声吸声板的厚度越小,则隔声性能越弱。另外,实施过程中,隔声吸声板因噪音而产生振动,隔声吸声板振动产生二次噪音。一部分噪音通过空气介质传入室内,另一部分噪音通过与建筑连接的结构传导至室内,从而降低了隔声降噪的效果,尤其是低频噪音的治理的效果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声减振板材和柔性连接件,隔声减振材料通过柔性连接与建筑连接,阻断噪音传播。具有隔声、吸声、降噪的优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连接件,用于将隔声减振板材与墙体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由橡胶材料制成,柔性连接件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沉头孔,贯穿第一沉头孔设置有与墙体连接的膨胀螺栓,柔性连接件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沉头孔,贯穿第二沉头孔设置有与隔声吸声板连接的第一螺栓;第一沉头孔位于第二沉头孔的下方。
[0005]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连接件的背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半圆柱体槽,所述柔性连接件的正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半圆柱体槽。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圆柱体槽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半圆柱体槽水平设置;第一半圆柱体槽与第二半圆柱体槽形状相同。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隔声减振板材,所述隔声减振板材包括依次设置的相互粘结的反射层、阻尼层、隔震层、支撑板和消音棉层;反射层是由硬质PPS制成的平板、阻尼层是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或乙烯基醋酸聚合物形成的、隔震层是由泡沫镁或泡沫铝制成的。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上设置有若干半椭圆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隔声减振板材的背向墙体的一面设置有外包装层,朝向墙体的一面设置有内包装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隔声减振板材的四周设置有包边,包边是由若干边框件依次连接形成的。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边框件呈空心的“L”形,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与相邻边框件的第二边通过若干第二螺栓连接在一起。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隔声减振板材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墙体连接,所述隔声减振板材还包括螺帽,所述第一螺栓贯穿第二沉头孔、边框件与螺帽螺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柔性连接件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沉头孔,贯穿第一沉头孔设置有与墙体连接的膨胀螺栓;柔性连接件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沉头孔,贯穿第二沉头孔设置有与隔声吸声板连接的第一螺栓;第一沉头孔位于第二沉头孔的下方。隔声吸声板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墙体连接。振动的隔声吸声板无法通过柔性连接件将振动传导至墙体,因而能够阻断噪音向室内传播。
[0014]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示柔性连接件和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柔性连接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示隔声减振板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反射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示边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外包装层;2、反射层;3、阻尼层;4、隔震层;5、支撑板;6、消音棉层;7、内包装层;8、柔性连接件;9、墙体;10、第一螺栓;11、螺帽;12、膨胀螺栓;13、边框件;14、第二螺栓;131、第一边;132、第二边;81、第一半圆柱体槽;82、第二半圆柱体槽;83、第一沉头孔;84、第二沉头孔;21、半椭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8]请参见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柔性连接件,用于将隔声减振板材与墙体9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8由橡胶材料制成,柔性连接件8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沉头孔83,贯穿第一沉头孔83设置有与墙体9连接的膨胀螺栓12,柔性连接件8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沉头孔84,贯穿第二沉头孔84设置有与隔声吸声板连接的第一螺栓10;第一沉头孔83位于第二沉头孔84的下方。
[0019]由于柔性连接件8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沉头孔83,贯穿第一沉头孔83设置有与墙体9连接的膨胀螺栓12;柔性连接件8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沉头孔84,贯穿第二沉头孔84设置有与隔声吸声板连接的第一螺栓10;第一沉头孔83位于第二沉头孔84的下方。隔声吸声板通过柔性连接件8与墙体9连接。振动的隔声吸声板无法通过柔性连接件8将振动传导至墙体9,因而能够阻断噪音向室内传播。
[0020]为了增强柔性连接件8耐折弯性能,减少声音振动的传播,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连接件8的背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半圆柱体槽81,所述柔性连接件8的正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半圆柱体槽82。第一半圆柱体槽81和第二半圆柱体槽82增强了柔性连接件8耐折弯性能,阻断声音振动传播的效果更好。
[0021]为了保持柔性连接件8的韧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圆柱体槽81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半圆柱体槽82水平设置;第一半圆柱体槽81与第二半圆柱体槽82形状相同。纵横交错的第一半圆柱体槽81与第二半圆柱体槽82不仅保持柔性连接件8具有较佳的韧性,而且,阻
断声音振动传播的效果更好。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隔声减振板材,所述隔声减振板材包括依次设置的相互粘结的反射层2、阻尼层3、隔震层4、支撑板5和消音棉层6;反射层2是由硬质PPS制成的平板、阻尼层3是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或乙烯基醋酸聚合物形成的、隔震层4是由泡沫镁或泡沫铝制成的。
[0023]反射层2将噪音反射向外界,阻尼层3降低噪音的能量;使噪音的分贝值降低;由泡沫镁或泡沫铝制成的隔震层4与其他层的重量具有明显差异,固有频率不同,因而能够减小噪音引起的振动;支撑板5作为承重结构,支撑整个隔声减振板材处于板状;剩余的噪音进入消音棉层6,在消音棉层6不断反射,噪音的能量逐渐衰减。
[0024]为了扩大反射层2的反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2上设置有若干半椭圆槽21。反射面积越大,噪音的反射率越高,穿过反射层2的噪音越少。
[0025]为了便于安装和运输隔声减振板材,进一步地,所述隔声减振板材的背向墙体9的一面设置有外包装层1,朝向墙体9的一面设置有内包装层7。
[0026]为了保护和便于安装隔声减振板材,进一步地,所述隔声减振板材的四周设置有包边,包边是由若干边框件13依次连接形成的。
[0027]进一步地,所述边框件13呈空心的“L”形,包括第一边13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连接件,用于将隔声减振板材与墙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由橡胶材料制成,柔性连接件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沉头孔,贯穿第一沉头孔设置有与墙体连接的膨胀螺栓,柔性连接件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沉头孔,贯穿第二沉头孔设置有与隔声吸声板连接的第一螺栓;第一沉头孔位于第二沉头孔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的背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半圆柱体槽,所述柔性连接件的正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半圆柱体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声减振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柱体槽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半圆柱体槽水平设置;第一半圆柱体槽与第二半圆柱体槽形状相同。4.一种隔声减振板材,挂在墙体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减振板材包括依次设置的相互粘结的反射层、阻尼层、隔震层、支撑板和消音棉层;反射层是由硬质PPS制成的平板、阻尼层是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或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麟黄振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世科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