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71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涉及变速器固定结构领域,包括固定外框及底托,所述固定外框内部两端设置有八组螺栓固定操作槽,且固定外框内部两端设置有八组与螺栓固定操作槽配合的螺栓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栓槽穿过螺栓与传动轴及发动机进行连接,螺栓螺母通过螺栓固定操作槽放入与螺栓槽配合的位置,从而将螺母隐藏在固定外框中,减少路面硬物飞溅造成的损伤及松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栓槽连接发动机及传动轴,通过底座支撑翼及大梁固定翼将底托与大梁及底盘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弹簧对固定外框进行缓冲,减少震动的传递,且当受到较大冲击时,通过上缓冲垫与下缓冲垫配合进行更高效的缓冲。冲垫与下缓冲垫配合进行更高效的缓冲。冲垫与下缓冲垫配合进行更高效的缓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速器固定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变速器,是一套用于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器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
[0003]但现有变速器固定结构多采用上下固定件将变速器与发动机底部及大梁进行直接连接,变速器由于内部齿轮结构精密,容易因为震动导致寿命减少,且现有变速器与传动轴外套筒通过在整体外壳外再加设法兰结构实现连接,法兰结构螺栓两端外露,容易受到轮胎溅起的石子等损伤,导致连接出现松动及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受震动影响、连接螺栓外露的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外框及底托,所述固定外框内部两端设置有八组螺栓固定操作槽,且固定外框内部两端设置有八组与螺栓固定操作槽配合的螺栓槽,所述底托顶部设置有四组与固定外框滑动连接的限位杆,且底托与固定外框之间连接有四组套接与限位杆外侧的弹簧,所述底托顶部设置有下缓冲垫,且底托内部两侧设置有四组贯穿底托并延至其外侧的底座支撑翼,所述固定外框底部设置有上缓冲垫,所述底托两端设置有大梁固定翼。
[0006]优选地,所述固定外框内部设置有变速器固定仓,且变速器固定仓两侧设置有变速器固定槽
[0007]优选地,所述大梁固定翼呈弯矩等效结构,且大梁固定翼内部设置有多组贯穿其两端的大梁固定螺栓孔。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外框顶部两侧皆设置有发动机契合槽,且固定外框两侧上端设置有一对发动机固定翼。
[0009]优选地,所述固定外框底部设置有四组与限位杆配合的限位槽,且固定外框底部设置有四组与弹簧配合的弹簧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通过螺栓槽穿过螺栓与传动轴及发动机进行连接,螺栓螺母通过螺栓固定操作槽放入与螺栓槽配合的位置,从而将螺母隐藏在固定外框中,减少路面硬物飞溅造成的损伤及松动;
[0012]2、本技术通过螺栓槽连接发动机及传动轴,通过底座支撑翼及大梁固定翼将底托与大梁及底盘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弹簧对固定外框进行缓冲,减少震动的传递,且当受
到较大冲击时,通过上缓冲垫与下缓冲垫配合进行更高效的缓冲。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正剖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中:1、固定外框;2、发动机契合槽;3、发动机固定翼;4、限位杆;5、底座支撑翼;6、变速器固定仓;7、变速器固定槽;8、限位槽;9、弹簧槽;10、弹簧;11、底托;12、上缓冲垫;13、下缓冲垫;14、螺栓槽;15、大梁固定翼;16、大梁固定螺栓孔;17、螺栓固定操作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0]请参阅图1

4,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外框1及底托11,固定外框1内部两端设置有八组螺栓固定操作槽17,且固定外框1内部两端设置有八组与螺栓固定操作槽17配合的螺栓槽14,底托11顶部设置有四组与固定外框1滑动连接的限位杆4,且底托11与固定外框1之间连接有四组套接与限位杆4外侧的弹簧10,底托11顶部设置有下缓冲垫13,且底托11内部两侧设置有四组贯穿底托11并延至其外侧的底座支撑翼5,固定外框1底部设置有上缓冲垫12,底托11两端设置有大梁固定翼15。
[0021]本技术通过螺栓槽14穿过螺栓与传动轴及发动机进行连接,螺栓螺母通过螺栓固定操作槽17放入与螺栓槽14配合的位置,从而将螺母隐藏在固定外框1中,减少路面硬物飞溅造成的损伤及松动;本技术通过螺栓槽14连接发动机及传动轴,通过底座支撑翼5及大梁固定翼15将底托11与大梁及底盘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0对固定外框1进行缓冲,减少震动的传递,且当受到较大冲击时,通过上缓冲垫12与下缓冲垫13配合进行更高效的缓冲。
[0022]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4,固定外框1内部设置有变速器固定仓6,且变速器固定仓6两
侧设置有变速器固定槽7,本技术通过变速器固定仓6放置变速器,并通过变速器固定槽7固定变速器。
[0023]请着重参阅图2和图3,大梁固定翼15呈弯矩等效结构,且大梁固定翼15内部设置有多组贯穿其两端的大梁固定螺栓孔16,本技术通过大梁固定翼15的大梁固定螺栓孔16安装螺栓,从而将底托11与大梁进行固定。
[0024]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4,固定外框1顶部两侧皆设置有发动机契合槽2,且固定外框1两侧上端设置有一对发动机固定翼3,本技术通过发动机契合槽2使固定外框1顶部与发动机契合,再通过发动机固定翼3安装额外的固定螺栓,加强与发动机的连接。
[0025]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固定外框1底部设置有四组与限位杆4配合的限位槽8,且固定外框1底部设置有四组与弹簧10配合的弹簧槽9,本技术通过限位槽8限制限位杆4的位置,并通过弹簧槽9安装弹簧10。
[0026]工作原理:通过变速器固定仓6放置变速器,并通过变速器固定槽7固定变速器,通过螺栓固定操作槽17将螺栓螺母通放入与螺栓槽14配合的位置,再通过螺栓槽14安装螺栓从而连接发动机及传动轴,通过发动机契合槽2使固定外框1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外框(1)及底托(1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框(1)内部两端设置有八组螺栓固定操作槽(17),且固定外框(1)内部两端设置有八组与螺栓固定操作槽(17)配合的螺栓槽(14),所述底托(11)顶部设置有四组与固定外框(1)滑动连接的限位杆(4),且底托(11)与固定外框(1)之间连接有四组套接于限位杆(4)外侧的弹簧(10),所述底托(11)顶部设置有下缓冲垫(13),且底托(11)内部两侧设置有四组贯穿底托(11)并延至其外侧的底座支撑翼(5),所述固定外框(1)底部设置有上缓冲垫(12),所述底托(11)两端设置有大梁固定翼(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益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