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399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工艺,将纱线用多巴胺溶液处理后,再用分散有抗菌添加剂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制得抗菌纱线,该抗菌添加剂含有季铵盐结构能够与细菌细胞膜内酸性磷脂的头基作用,导致细胞膜的渗透能力下降,细菌细胞液发生泄漏,造成细菌细胞死亡,同时抗菌添加剂表面的环氧基能够和纱线表面的酚羟基发生反应,进而将抗菌添加剂牢牢的固定在纱线表面,使得纱线制备的衣物经过多次洗涤后仍然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同时微囊化处理,使得抗菌成分不会与人体肌肤直接接触,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纱线是由纺织纤维沿长度方向聚集而成的柔软细长、并具有一定力学性质的纤维集合体,按照结构和外形分,分为长丝纱、短纤纱、特殊纱,而按照组成纱线的纤维种类,又分为纯纺纱、混纺纱、涤/棉纱、CVC纱等,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纱线的性能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0003]但现有的抗菌纱线自身抗菌效果一般,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滋生大量细菌,且在多次洗涤后抗菌效果明显下降,部分纱线表面的抗菌效果会与肌肤直接接触,导致使用者健康受到影响;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工艺。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现有的抗菌纱线自身抗菌效果一般,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滋生大量细菌,且在多次洗涤后抗菌效果明显下降,部分纱线表面的抗菌效果会与肌肤直接接触,导致使用者健康受到影响。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S1:将纱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2

3h后,再用去离子水清洗2

3次,每次清洗时间3

5min,再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
[0011]步骤S2:将纱线浸泡在质量分数20%的多巴胺水溶液中,加入Tris试剂至pH值为8.5,浸泡20

25h后,取出纱线并烘干;
[0012]步骤S3:将抗菌添加剂分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纱线,在温度为120

150℃的条件下,浸泡5

8h后,取出纱线并烘干。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抗菌添加剂由如下步骤制成:
[0014]步骤A1:将去离子水、氢氧化钠、3,5

二硝基甲苯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200

300r/min的条件下,进行搅拌10

15min后,加入雷尼镍,在温度为90

95℃的条件下,加入水合肼,进行反应2

3h,制得中间体1,将中间体1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温度为25

3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并滴加硫酸溶液和甲基异丁基酮,加入完毕后,降温至温度为0℃,滴加亚硝酸钠溶液,滴加时间1

1.5h,滴加完毕后升温至温度为50

55℃,进行反应2

3h,制得中间体2;
[0015]反应过程如下:
[0016][0017]步骤A2:将4

甲基吡啶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200

300r/min,温度为110

120℃的条件下,进行回流并加入高锰酸钾,进行反应4

5h,制得中间体3,将中间体3、2,2,6,6

四甲基哌啶醇、浓硫酸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温度为80

9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3

5h,制得中间体4,将中间体4、次氯酸钠、稀硫酸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200

300r/min的条件下,进行搅拌1

3h,制得中间体5;
[0018]反应过程如下:
[0019][0020]步骤A3:将5,5

二甲基海因、碳酸钾、丙酮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温度为60

70℃的条件下,进行回流并加入二溴乙烷,回流反应3

5h,制得中间体6,将中间体6、中间体5、乙腈加入反应釜中,在温度为90

100℃的条件下,进行回流反应10

15h,制得中间体7,将中间体7、叔丁醇、次氯酸丁酯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200

300r/min,温度为20

25℃的条件下,进行避光反应20

25h,制得中间体8;
[0021]反应过程如下:
[0022][0023]步骤A4:将中间体2、中间体8、氢化钠、甲苯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的条件下,进行搅拌3

5h,制得中间体9,将中间体9、氮

溴代丁二酰亚胺、过氧化苯甲酰、四氯化碳加入反应釜,在温度为80

9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8

10h,制得中间体10,将中间体10、碳酸钾、去离子水、溴化四乙基铵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回流反应2

3h,制得中间体11,将中间体11、N,N

二甲基甘氨酸、浓硫酸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温度为80

9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3

5h,制得中间体12,将中间体12、乙腈、对苯二酚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温度为45

5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并加入溴代十六烷,进行反应10

15h,制得中间体13;
[0024]反应过程如下:
[0025][0026]步骤A5:将壳聚糖、环氧氯丙烷、异丙醇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温度为35

4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并加入三乙胺,进行反应1

1.5h后,去除异丙醇,制得改性
壳聚糖,将改性壳聚糖溶于异丙醇中加入中间体13和明胶液,在转速为300

500r/min的条件下,进行搅拌至混合均匀后,加入去离子水,在温度为50

55℃,pH值为6

6.5的条件下,进行反应30

40min后,降温至温度为20

25℃,加入戊二醛,在温度为30

35℃的条件下,进行反应40

50min后,过滤去除滤液,将滤饼进行干燥,制得抗菌添加剂。
[0027]进一步的,步骤A1所述的去离子水、氢氧化钠、3,5

二硝基甲苯、雷尼镍、水合肼的用量比为100mL:4.3g:1.5g:30g,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为30%,中间体1、去离子水、硫酸溶液、甲基异丁基酮、亚硝酸钠溶液的用量比为3.5g:30mL:8mL:5.5g:10mL,硫酸溶液质量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纱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2

3h后,再用去离子水清洗2

3次,每次清洗时间3

5min,再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烘干;步骤S2:将纱线浸泡在多巴胺水溶液中,加入Tris试剂至pH值为8.5,浸泡20

25h后,取出纱线并烘干;步骤S3:将抗菌添加剂分散在质量分数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纱线,在温度为120

150℃的条件下,浸泡5

8h后,取出纱线并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添加剂由如下步骤制成:步骤A1:将去离子水、氢氧化钠、3,5

二硝基甲苯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200

300r/min的条件下,进行搅拌10

15min后,加入雷尼镍,在温度为90

95℃的条件下,加入水合肼,进行反应2

3h,制得中间体1,将中间体1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温度为25

3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并滴加硫酸溶液和甲基异丁基酮,加入完毕后,降温至温度为0℃,滴加亚硝酸钠溶液,滴加时间1

1.5h,滴加完毕后升温至温度为50

55℃,进行反应2

3h,制得中间体2;步骤A2:将4

甲基吡啶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200

300r/min,温度为110

120℃的条件下,进行回流并加入高锰酸钾,进行反应4

5h,制得中间体3,将中间体3、2,2,6,6

四甲基哌啶醇、浓硫酸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温度为80

9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3

5h,制得中间体4,将中间体4、次氯酸钠、稀硫酸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200

300r/min的条件下,进行搅拌1

3h,制得中间体5;步骤A3:将5,5

二甲基海因、碳酸钾、丙酮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温度为60

70℃的条件下,进行回流并加入二溴乙烷,回流反应3

5h,制得中间体6,将中间体6、中间体5、乙腈加入反应釜中,在温度为90

100℃的条件下,进行回流反应10

15h,制得中间体7,将中间体7、叔丁醇、次氯酸丁酯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200

300r/min,温度为20

25℃的条件下,进行避光反应20

25h,制得中间体8;步骤A4:将中间体2、中间体8、氢化钠、甲苯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

200r/min的条件下,进行搅拌3

5h,制得中间体9,将中间体9、氮

溴代丁二酰亚胺、过氧化苯甲酰、四氯化碳加入反应釜,在温度为80

9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8

10h,制得中间体10,将中间体10、碳酸钾、去离子水、溴化四乙基铵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回流反应2

3h,制得中间体11,将中间体11、N,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刚王立彭丽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华宇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