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捏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893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捏合机,包括底座和捏合壳体,捏合壳体上开设有上端开口的捏合腔,捏合腔的开口上对应盖装有盖子,捏合腔内并排设置有一对用于捏合搅拌的搅拌叶,每个搅拌叶的两端均设置有轴头,所述轴头上轴向向外延伸设置有铰接轴,其中一搅拌叶上的铰接轴与底座形成铰接配合,底座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另一搅拌叶上的铰接轴可转动地抵压设置在所述半圆形凹槽内,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捏合壳体围绕与底座相铰接的铰接轴进行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盖子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下料且能有效避免物料粘结在捏合腔轴向侧壁上的卧式捏合机。合腔轴向侧壁上的卧式捏合机。合腔轴向侧壁上的卧式捏合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捏合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捏合机,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捏合机。

技术介绍

[0002]捏合机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搅拌设备,是对高粘度、弹塑性物料的捏合、混炼、硫化、聚合的理想设备。捏合机可用于生产硅橡胶、密封胶、热熔胶、食品胶基、医药制剂等。捏合机的主体部分是搅拌机构,其包括有一对设置在捏合腔内的搅拌叶,通过动力机构来驱动这一对搅拌叶旋转,以实现对物料的捏合,每个搅拌叶的两端均设置有轴头,所述轴头上轴向向外延伸设置有铰接轴,捏合腔的轴向侧壁上对应开设有与铰接轴构成铰接配合的铰接孔,以使搅拌叶与捏合腔形成铰接配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被搅拌的物料容易飞溅到捏合腔的轴向侧壁上,而现有的搅拌叶并不与捏合腔的轴向侧壁形成接触或是接触面有限,同时因捏合机加工的物料多为高粘度物料,因此飞溅起来的物料会一直粘结在捏合腔的轴向侧壁上,从而形成搅拌死角,进而影响最终的搅拌结果。此外,现有捏合机还存在下料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下料且能有效避免物料粘结在捏合腔轴向侧壁上的卧式捏合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捏合机,包括底座和捏合壳体,捏合壳体上开设有上端开口的捏合腔,捏合腔的开口上对应盖装有盖子,捏合腔内并排设置有一对用于捏合搅拌的搅拌叶,每个搅拌叶的两端均设置有轴头,所述轴头上轴向向外延伸设置有铰接轴,捏合腔的轴向侧壁上对应开设有供铰接轴穿出并与铰接轴构成铰接配合的铰接孔,所述轴头上装设有与捏合腔轴向侧壁形成接触的刮刀,其中一搅拌叶上的铰接轴与底座形成铰接配合,底座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另一搅拌叶上的铰接轴可转动地抵压设置在所述半圆形凹槽内,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捏合壳体围绕与底座相铰接的铰接轴进行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盖子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通过在所述轴头上增设与捏合腔轴向侧壁形成接触的刮刀,从而可在搅拌的同时将飞溅起来并粘结固定在捏合腔轴向侧壁上的物料刮下,进而有效避免出现搅拌死角,搅拌效果更好。另,下料时,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先将所述盖子升起,然后在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将所述捏合壳体进行翻转,从而将捏合壳体中的物料倒出,实现下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6]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油缸,第一油缸的缸体装设在底座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捏合壳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缸体装设在底座上,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和盖子之间通过连接臂形成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控制油缸,可以实现自动化下料操作。
[0007]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头上径向向外延伸有支撑板,所述刮刀可拆卸
固定装设在所述支撑板上。这样设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0008]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径向外端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截面为凸字形,所述刮刀包括与所述卡接槽构成卡接配合的凸形部,所述凸形部的小径端穿出支撑板外,并设置有与捏合腔轴向侧壁形成接触的刃部。这样设置,既方便安装,又使得刮刀能牢固可靠地安装固定在支撑板上。
[0009]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刀上设置有抵压在支撑板径向外端上并遮盖住所述卡接槽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支撑板通过螺钉螺接固定。这样设置,使得刮刀被牢固地固定限位在支撑板上。
[0010]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钉至少有两个,并分设在所述刃部的两侧。这样设置,结构上更为合理。
[0011]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凸形部大径端与卡接槽之间还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互构成卡接配合的限位条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条和限位槽分别一体成型设置在凸形部大径端与卡接槽上。这样设置,使得刮刀与支撑板之间能形成进一步的限位配合,结构上更为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捏合壳体部分的结构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中刮刀的结构图;
[0017]图6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6所示给出了一种卧式捏合机,包括底座9和捏合壳体1,捏合壳体1上开设有上端开口的捏合腔2,捏合腔2的开口上对应盖装有盖子10,捏合腔2内并排设置有一对用于捏合搅拌的搅拌叶3,每个搅拌叶3的两端均设置有轴头4,所述轴头4上轴向向外延伸设置有铰接轴5,捏合腔2的轴向侧壁21上对应开设有供铰接轴5穿出并与铰接轴5构成铰接配合的铰接孔22,所述轴头4上装设有与捏合腔轴向侧壁21形成接触的刮刀6,所述轴头4上径向向外延伸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开设有贯穿其径向外端的卡接槽71,所述卡接槽71的截面为凸字形,所述刮刀6包括与所述卡接槽71构成卡接配合的凸形部61,所述凸形部61的小径端穿出支撑板7外,并设置有与捏合腔轴向侧壁21形成接触的刃部62。所述刮刀6上设置有抵压在支撑板径向外端72上并遮盖住所述卡接槽71的限位块63,所述限位块63与支撑板7通过螺钉8螺接固定。所述螺钉8有两个,并分设在所述刃部62的两侧。凸形部61大径端与卡接槽71之间还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互构成卡接配合的限位条73和限位槽64,所述限位条73和限位槽64分别一体成型设置在凸形部61大径端与卡接槽71上。这样设置,使得刮刀6与支撑板7之间能形成进一步的限位配合,结构上更为牢固可靠。
[0019]其中一搅拌叶3上的铰接轴5与底座9形成铰接配合,底座9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91,另一搅拌叶3上的铰接轴5可转动地抵压设置在所述半圆形凹槽91内,底座9上设置有用
于推动捏合壳体1围绕与底座9相铰接的铰接轴5进行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底座9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盖子10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油缸11,第一油缸11的缸体装设在底座9上,第一油缸11的活塞杆与捏合壳体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油缸12,第二油缸12的缸体装设在底座9上,第二油缸12的活塞杆和盖子10之间通过连接臂13形成固定连接。
[0020]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通过在所述轴头4上增设与捏合腔轴向侧壁21形成接触的刮刀6,从而可在搅拌的同时将飞溅起来并粘结固定在捏合腔轴向侧壁21上的物料刮下,进而有效避免出现搅拌死角,搅拌效果更好。另,下料时,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先将所述盖子10升起,然后在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将所述捏合壳体1进行翻转,从而将捏合壳体1中的物料倒出,实现下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捏合机,包括底座和捏合壳体,捏合壳体上开设有上端开口的捏合腔,捏合腔的开口上对应盖装有盖子,捏合腔内并排设置有一对用于捏合搅拌的搅拌叶,每个搅拌叶的两端均设置有轴头,所述轴头上轴向向外延伸设置有铰接轴,捏合腔的轴向侧壁上对应开设有供铰接轴穿出并与铰接轴构成铰接配合的铰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头上装设有与捏合腔轴向侧壁形成接触的刮刀,其中一搅拌叶上的铰接轴与底座形成铰接配合,底座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另一搅拌叶上的铰接轴可转动地抵压设置在所述半圆形凹槽内,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捏合壳体围绕与底座相铰接的铰接轴进行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盖子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捏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油缸,第一油缸的缸体装设在底座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捏合壳体的底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捏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缸体装设在底座上,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和盖子之间通过连接臂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敬淼王仁钰张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聚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