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882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包括模拟山体以及横渡救援训练组件;在所述模拟山体包括第一山体以及第二山体,所述第一山体的内部布置有训练区;所述横渡救援训练组件包括高塔以及横渡攀爬绳,所述横渡攀爬绳连接于所述第二山体,在所述横渡攀爬绳下方设置有防护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能够根据消防救援的实际需要提供一体化的模拟训练设施,为消防队伍和专职队开展实战化训练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平台。一个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属于救援训练设备设施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预防意外的发生越来越重视,但意外总是不可避免的发生。近年来特别是索道、山岳救援任务凸显,消防应急救援队伍作为一支专业的救援队相应的素质能力提升亟待解决,为此,消防索道、山岳的模拟训练设施也在不断投入建设,如何能够设计建设出实用性强、功能齐全、模拟效果好、节省用地和建设经费,是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各级领导、专家和消防模拟训练设施建设企业技术人员思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包括模拟山体以及横渡救援训练组件;在所述模拟山体包括第一山体以及第二山体,所述第一山体的内部布置有训练区;所述横渡救援训练组件包括高塔以及横渡攀爬绳,所述横渡攀爬绳连接于所述第二山体,在所述横渡攀爬绳下方设置有防护网。
[0005]在所述第二山体上位于连接横渡攀爬绳的部位还设置有模拟洞穴。
[0006]在所述高塔顶端与所述第二山体上部之间设置有高空索道,高空索道上设置有缆车。
[0007]以所述高塔为框架,还设置有攀岩装置、空中单杠、天梯、相互依存装置、空中断桥、独木桥、梅花桩、吊索桥、爬绳和/或软梯。
[0008]在所述第一山体与第二山体之间设置有模拟山涧。
[0009]在所述模拟山体外侧形成有用于登山攀爬训练的山体轮廓
[0010]在所述第一山体上设置有模拟山体坡道,并设置有进入第一山体的洞口,所述洞口包括模拟干洞入口、模拟半湿洞入口和/或模拟湿洞入口。
[0011]所述训练区内设置有模拟山涧区、攀爬区、障碍物区、洞内攀岩区、湿洞区、潜水洞区、竖洞区、模拟洞穴入口区和/或横渡救援区。
[0012]所述训练区为多层结构。
[0013]所述训练区内设置有多条通道,多条通道连通第一山体外侧的模拟山体坡道上的洞口,并且多条通道之间交错连通。
[0014]在所述通道上设置有多个选择门,从而能够通过控制不同选择门的开关形成不同的训练路线。
[0015]在所述训练区内设置有监控系统以及应急照明系统。
[0016]在所述第一山体内还设置有水处理系统。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能够根据消防救援的实际需要提供一体化的模拟训练设施,为消防队伍和专职队开展实战化训练提供一个
平台。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分布图。
[0019]图2为第一山体的一层布局图。
[0020]图3为第一山体的二层布局图。
[0021]图4为第一山体的三层布局图。
[0022]图5为第一山体的四层布局图。
[0023]图6为第一山体的五层布局图。
[0024]图7为图2中的A

A向剖视图。
[0025]图8为图2中的B

B向剖视图。
[0026]图9为图2中的C

C向剖视图。
[0027]图10为图2中的D

D向剖视图。
[0028]图11为图2中的E

E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本技术的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的构成包括高空缆车、大绳横渡、山岳救援、干洞、半湿洞、湿洞救援训练设施以及辅助设施,功能主要包括模拟高空缆车故障、山区遇险、洞穴内遇险等事故现场,开展救援破拆、救援、输转、救护等技战术训练。
[0031]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包括模拟山体以及横渡救援训练组件;在所述模拟山体包括第一山体1以及第二山体2,所述第一山体1的内部布置有训练区。
[0032]所述横渡救援训练组件包括高塔3以及横渡攀爬绳4,高塔3在10.5米高位置设置所述横渡攀爬绳4,第二山体2和高塔3相距30米,横渡攀爬绳4连接至第二山体2上,攀爬横渡长30米,训练宽度6m,训练高度9米,采用安全保护挂点设置,在所述横渡攀爬绳4下方设置有防护网5。高塔3在9米处设置宽6米,纵深3米的平台,平台护栏及顶部可拴绳支点1.8米。在所述第二山体2的9米位置处设置有模拟洞穴,用于模拟攀爬横渡、山洞救援。
[0033]在所述高塔3顶端与所述第二山体上部之间设置有高空索道,高空索道上设置有缆车,构成高空索道救援训练设施。
[0034]高塔39米平台下方设置定点速降装置,蹬踏钢板站台均采用厚度不小于2.5毫米厚防滑钢板一次冷弯成形,墙板宽6米,高度9米。
[0035]依托高塔3为框架,还设置有高空心理训练设施,包括攀岩装置、空中单杠、天梯、空中断桥、独木桥、梅花桩、吊索桥、爬绳和软梯等。
[0036]攀岩装置:在9米平台下设置攀岩墙,模拟山岳攀援救援可以和攀爬横渡组合训练。岩壁规格:长*高(6*9米),2名队员可同时使用(岩道2条)。岩板材料:攀岩板采用玻璃钢、石英砂、树脂等,攀岩后骨架采用60*60、40*40(mm)方管,材质为Q235B,岩板尺寸:(1*1米)。
[0037]空中单杠:单杠上方保护系统钢丝绳全部采用直径≥12毫米不绣钢钢丝绳,材质:304钢,采用双滑轮安全保护双挂点设置,无松动、抽丝现象;单杠上方小滑车完好可在固定行程内自由调节。
[0038]天梯:所有快速连结扣为旋紧状态;对称的链条最长肢和最短肢等长(每米误差不应超过20毫米);为6根直径130毫米、长3米的横木,用两根链条连接起来,6根横木从下到上间距依次为1.4米、1.5米、1.6米、1.7米、1.8米、1.9米。
[0039]相互依存装置:设置两根直径≥12毫米不绣钢钢丝绳、两名训练者面对面,手握手,在空中的两条钢缆上前进达至终点,短间距0.7米、长间距1.6米形成平行的通路,长度不小于8米。
[0040]空中断桥:两段断桥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允许上下高度差不超过30毫米);其中一块桥板采用减速机调节伸缩距离,从而使两块桥板调节距离从1.9米到1米。
[0041]独木桥:由两根铁链和数块宽0.12米、长0.5米踏板联接而成,均采用厚度2.5毫米厚防滑钢板一次冷弯成形,长度8米。
[0042]梅花桩:1、四根铁链间的间距宜为250 mm、350 mm、250 mm,纵向均布的梅花桩间距宜为800 mm,两排梅花桩的间距不宜大于600 mm,并应相对错开均匀布置。梅花桩整体高度120 mm。无载荷时,梅花桥悬索中心点的悬垂距离不大于两柱间距离的十分之一,最低点标高8m。2、梅花桩桩体由底座、桩柱、桩面构成,宜采用金属结构,各部分间应焊接牢固,底座与铁链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山体以及横渡救援训练组件;在所述模拟山体包括第一山体以及第二山体,所述第一山体的内部布置有训练区;所述横渡救援训练组件包括高塔以及横渡攀爬绳,所述横渡攀爬绳连接于所述第二山体,在所述横渡攀爬绳下方设置有防护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山体上位于连接横渡攀爬绳的部位还设置有模拟洞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塔顶端与所述第二山体上部之间设置有高空索道,高空索道上设置有缆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高塔为框架,还设置有攀岩装置、空中单杠、天梯、相互依存装置、空中断桥、独木桥、梅花桩、吊索桥、爬绳和/或软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山体与第二山体之间设置有模拟山涧。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山岳救援综合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联营路超张开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杰联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