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879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包括热对流隔板,沿所述热对流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模块和第二散热模块;所述第一散热模块上设置有第一进出液连接口,所述第二散热模块上连接有第二进出液连接口,所述第一进出液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进出液连接口位于所述热对流隔板的同一端;所述热对流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散热模块连接的换向槽;冷却液沿所述第一进出液连接口流入所述第一散热模块,经所述换向槽进入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并沿所述第二进出液连接口流出;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内做相反相流动。本系统不仅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而且不伤电池,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锂电池系统成为了目前主流的储能装置,锂电池系统中每一颗电芯性能的一致性成了系统寿命长久的决定性因素,而每颗电芯在整个寿命周期中所处的温度环境是影响一致性的最关键的外在因素之一,如何将每颗电芯时时刻刻置于同一环境温度中工作,成了这个行业技术人员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0003]在一个锂电池系统工作过程中,液冷板结构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串联、一种是并联,串联结构的优势是空间利用率高、外围配套结构简单、制冷量利用率高,并联结构的优势是压损小、温差相对较小、温升相对较小,但是想同时解决温升、温差、压损、空间利用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温差的要求,行业通常要求≤5℃,该要求下,温差每降低1℃都会很难,同时对电池的寿命也会产生直接影响。而在商用车混动新能源汽车中,温升可以达到45℃,温差可以达到7℃,这个参数值远远不能达到电池性能发挥的舒适温度。
[0004]因此,急需一种技术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将第一散热模块的表面用于与锂电池贴合,向第一进出液接口通入冷却液后,冷却液沿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内做正向运动,经换向槽进入第二散热模块做反向运动,最后经第二进出液接口流出。第一散热模块用于将锂电池表面的热量逐步沿正向推送,并通过第二散热模块实现反向推送,进而在热对流隔板的两侧形成冷热交换,实现液冷系统的温度均衡,不会由于冷如不均造成对锂电池的干扰。
[0006]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包括热对流隔板,沿所述热对流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模块和第二散热模块;所述第一散热模块上设置有第一进出液连接口,所述第二散热模块上连接有第二进出液连接口,所述第一进出液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进出液连接口位于所述热对流隔板的同一端;所述热对流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散热模块连接的换向槽;冷却液沿所述第一进出液连接口流入所述第一散热模块,经所述换向槽进入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并沿所述第二进出液连接口流出;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内做相反相流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包括第一盖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热对流隔板之间的第一框板;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框板和所述热对流隔板相互固定后可形成供冷却液填充的第一散热腔体;所述第一散热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翅板;所述冷却液流入所述第一散热腔体后经所述换向槽流进所述第二散热模块。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框板内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挡
条,相邻所述第一挡条或所述第一挡条与所述第一框板的边框之间可形成摆放所述翅板的第一翅板槽,所述第一翅板槽的一端与所述换向槽匹配并形成连通,通向所述第二散热模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进出液连接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包括第二盖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热对流隔板之间的第二框板;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二框板和所述热对流隔板相互固定后可形成供冷却液填充的第二散热腔体;所述第二散热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翅板。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框板内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条,相邻所述第二挡条或所述第二挡条与所述第二框板的边框之间可形成摆放所述翅板的第二翅板槽,所述第二翅板槽的一端与所述换向槽匹配并形成连通,通向所述第一散热模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热对流隔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进出液连接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热对流隔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凸角和第二凸角,所述第一凸角与所述第二散热模块的所述第二进出液连接口对应,所述第二凸角与所述第一散热模块的所述第一进出液连接口对应;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第一盖板凸角,所述第一框板上设置有第一框板凸角,所述第一盖板凸角、所述第一框板凸角和所述第二凸角相匹配;所述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第二盖板凸角,所述第二框板上设置有第二框板凸角,所述第二盖板凸角、所述第二框板凸角和所述第一凸角相匹配。
[0015]进一步地,所述翅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挡条的长度;所述翅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框板或所述第二框板的高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模块、所述热对流隔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均为金属材质,相互之间通过螺丝或销钉紧固连接。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将第一散热模块的表面用于与锂电池贴合,向第一进出液接口通入冷却液后,冷却液沿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内做正向运动,经换向槽进入第二散热模块做反向运动,最后经第二进出液接口流出。第一散热模块用于将锂电池表面的热量逐步沿正向推送,并通过第二散热模块实现反向推送,进而在热对流隔板的两侧形成冷热交换,实现液冷系统的温度均衡,不会由于冷如不均造成对锂电池的干扰。本系统不仅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而且不伤电池,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的爆炸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的内部结构第一视角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的内部结构第二视角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的热对流版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的翅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的与锂电池安装后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的热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的温差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的压损示意图。
[0029]图示标记:
[0030]1‑
热对流隔板、11

换向槽、12

第一凸角、13

第二凸角、2

第一散热模块、21

第一进出液接口、22

第一盖板、23

第一框板、24

第一散热腔体、25

第一挡条、26

第一翅板槽、27

第一连接孔、28

第一盖板凸角、29

第一框板凸角、3

第二散热模块、31

第二进出液接口、32

第二盖板、33

第二框板、3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对流隔板,沿所述热对流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模块和第二散热模块;所述第一散热模块上设置有第一进出液连接口,所述第二散热模块上连接有第二进出液连接口,所述第一进出液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进出液连接口位于所述热对流隔板的同一端;所述热对流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散热模块连接的换向槽;冷却液沿所述第一进出液连接口流入所述第一散热模块,经所述换向槽进入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并沿所述第二进出液连接口流出;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内做相反相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包括第一盖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热对流隔板之间的第一框板;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框板和所述热对流隔板相互固定后可形成供冷却液填充的第一散热腔体;所述第一散热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翅板;所述冷却液流入所述第一散热腔体后经所述换向槽流进所述第二散热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框板内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条,相邻所述第一挡条或所述第一挡条与所述第一框板的边框之间可形成摆放所述翅板的第一翅板槽,所述第一翅板槽的一端与所述换向槽匹配并形成连通,通向所述第二散热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安装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磊许鹏冯子彬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明恒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