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印章,是在一种自动盖印印章的印油载体中分区注入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质印油,在相邻分区的异质印油的界面处会形成可以观察到的有特殊个性形状的、稳定的扩散渗色层,这一扩散渗色层的形状是不可能被原样复制的,因而杜绝了伪造这种印章和印鉴的可能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章。伪造印章,特别是伪造公章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印章防伪技术的研究较为活跃,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采用以下二类措施一类是印痕防伪,即在印章凸模面上刻制复杂的图文、专用字体或随机点。由各种印痕防伪技术制得的防伪标志都可以通过照像制版技术加以完全复制仿造,从而失去防伪效能;另一类是印油防伪,即在印章中采用含有防伪印油的印油载体(俗称吸油垫或吸油体)。例如JP56-115288报道了一种使用含感热式防伪印油的印油载体的防伪印章。CN1059494A介绍了一种使用含紫外防伪原子印油的原子印章,其印油载体就是印章章体凸模。ZL96215325.9介绍了一种装有含防伪原子印油的印油载体的印台(泥)的自动翻转印章。上述各种印油防伪印章有一个共同点,即在印章的印油载体中只含一种印油,而这正是这类防伪印章的致命弱点。由于防伪印油和印台(泥)及印章都可作为一种商品销售,一旦销售范围、对象和流通渠道失控,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复制伪造印章或印鉴的可能性。目前,我国较为广泛应用的就是含单一印油的自动盖印印章,即原子印章和自动翻转印章。它们虽然起到了相当程度的防伪作用,但因为都只采用含单一印油的印油载体,故并未能根除伪造印章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不同物质界面之间存在着扩散或/和渗色作用,而这些物理化学过程极其复杂,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重复一致性的原理而制作的,使印鉴具有特殊个性的、无法原样复制的新型防伪自动盖印印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防伪自动盖印印章是由微孔弹性凸模——印油载体、外壳及弹簧构成的原子印章,或是由印泥(台)——印油载体、印章章体、外壳和弹簧构成的自动翻转印章,其特征在于是在印章的印油载体中分区注入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质印油。分区的方法,可以是将印章的印油载体切割成n(n≥2)块注油区域;也可以是在整块印油载体上划分成n(n≥2)个注油区域、或设定随机图形区域、或设定随机点区域。最常用的分区的区域数目为2-5块。所注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质印油,可以是有不同外观颜色的普通印油的组合;也可以是有同一外观颜色的普通印油与防伪印油的组合;也可以是有不同外观颜色的普通印油与防伪印油的组合;也可以是有同一种外观颜色但具有不同防伪特性的防伪印油的组合;也可以是既有不同外观颜色又具有不同防伪特性的防伪印油的组合。所用的防伪印油包括紫外荧光印油、紫外变色印油、核加密印油、红外加密印油、磁性印油等可以通过相应检测仪来识别的防伪印油。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优点是在印油载体上的不同分区区域中注入了异质印油,在相邻的两种异质印油的界面处会发生两种异质印油相互之间的扩散和渗色作用,而这种扩散和渗色过程具有绝对随机性和不可重复一致性。也就是说,即使制造者在同样外界条件下用同样方法、同样材质来制成外形看似完全一样的两枚印章,但是在它们的吸油垫的注有异质印油的区分的界面处所形成的扩散渗色层也不会相同,因此用它们盖制出的印鉴通过相应的防伪仪的检测、和/或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就可以发现在界面处的扩散渗色层的形状有着明显的区别。而这种区别是不可能用任何方法消除的,也就是说装有分区注入异质印油的印油载体的印章以及用它盖制的印鉴是不可能被原样复制的。另外,通过几千次盖印的实践证明,本专利技术印章的印油载体中相邻分区间的异质印油的扩散和渗色作用经一段时间后就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在盖印过程中是稳定的,正是这种稳定的界面形状构成了用该印章盖制出的印鉴的特殊个性,它既保证了用同一印章盖出的印鉴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又保证了用不同印章盖出的印鉴具有绝对的差别性。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附图说明图1,用实施例1的印章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2,用实施例2的印章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3,用实施例3的印章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4-A1,用实施例4的印章(4-A)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4-A2,用实施例4的印章(4-A)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4-B,用实施例4的印章(4-B)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4-C,用实施例4的印章(4-C)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5,用实施例5的印章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6,用实施例6的印章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7,用实施例7的印章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8,用实施例8的印章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附图9,用实施例9的印章盖制的印鉴的示意图实施例1将原子印章的印油载体——圆形微孔弹性凸模切成三块,一块注红色印油(附图1中的1),一块注黑色印油(附图1中的2),一块注蓝色印油(附图1中的3),注满后,按原样拼在一起,粘接在章托上,待三种印油块的边界自动扩散和渗色达到平衡,即可成章。用这种印章盖在纸上,印鉴成三色,并在各块界面处有特殊形状的扩散渗色层,可用显微镜观察出来,观察到的印鉴示意图见附图1。实施例2将自动翻转印章的直径为43cm的圆形吸油垫切成三块,一块注红色紫外荧光印油(附图2中的4),一块注蓝色紫外荧光印油(附图2中的5),一块注黑色紫外荧光印油(附图2中的6),注满后,按原样拼在一起,粘接在直径为43cm含印章凸模的翻转印章的印台盒内,即可成章。这种印章在外力作用下能自动蘸印油盖印,形成印鉴,印鉴外观为三色,在紫外线照射下,三色都发出红色荧光,并在各块界面处有特殊形状的扩散渗色层,在识伪用紫外光灯的照射下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出来,观察到的印鉴示意图见附图2。实施例3将原子印章的印油载体——圆形微孔弹性体上的预先制作的标志(数码、条码、块码或图案)规则地切下来,注入隐形紫外荧光印油(附图3中的7),其余部分注普通红色印油(附图3中1),注满后,按原样拼在一起,边界部分隔离开来,粘接在章托上即可成章,这种印章盖在纸上,整个印鉴外观呈红色,在紫外灯照射下,隐形标志发红色荧光,并在两块界面处有特殊形状的扩散渗透色层,在识伪用的紫外光灯的照射下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出来,观察到的印鉴示意图见附图3。实施例4在原子印章的印油载体——边长为24cm的正方形吸油凸模上,分两个区域同时分别滴注普通红色印油(附图4中的1)和红色紫外荧光印油(附图4中的4),不留露地,注满后,粘接在章托上,即可成章(4A)。这种印章(4A)盖在纸上呈红色印鉴,所得印鉴用紫外灯照射,一部分(即附图4中的4)发红色荧光,有防伪性。同时,异质印油相互间的自由扩散和渗色构成了印鉴的个性特征的界面层,在紫外灯照射下可用肉眼观察到,具有不可复制性。附图4A-1和4A-2分别是在紫外灯照射下观察到的该印章盖印1000次和5000次的印鉴的示意图,其界面层形状的个性特征是一致的,没有区别。图4B和4C分别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和同样材料仿印章(4A)制作的两枚图章(4B和4C)的印鉴用紫外灯照射下观察到的示意图。比较附图4A和4B、4C,可见它们的界面处的扩散渗色层均有较大区别,这说明用此法制作的印章和印鉴具有不可能复制伪造的性能。实施例5将原子印章的印油载体——椭圆形微孔橡凸模切成两块,一块注红色紫外荧光印油(附图5中的4),一块注蓝色紫外变色印油(附图5中的8),注满后,按原样拼在一起,粘接在章托上,即可成章。这种印章盖在纸上印鉴呈两色,在紫外灯照射下,红色部分发出红色荧光,兰色部分变成红色,并在两块界面处有特殊形状的扩散渗色层,在紫外灯照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防伪自动盖印印章,是由微孔弹性凸模-印油载体、外壳及弹簧构成的原子印章,或是由印泥(台)-印油载体、印章章体、外壳和弹簧构成的自动翻转印章,其特征在于:在印章的印油载体中分区注入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质印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启正,李明智,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戈德防伪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