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852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以及处理方法。该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池、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磷回收池、氨氮回收池、高含固厌氧发酵罐以及泥水脱水机构,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所述曝气池、所述二沉池、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所述磷回收池以及所述氨氮回收池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顺序连接,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与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连接,所述泥水脱水机构与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连接。该处理装置能够在保证污水水质达标的同时具有碳氮磷资源回收及污泥减量功能,实现污泥源减量33%,磷回收率达92%以上,氨氮回收率达92%。氨氮回收率达92%。氨氮回收率达9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现行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面临以下3个问题:1)剩余污泥处理处置费用高昂,处理处置困难;2)进水的低碳源特性,脱氮除磷过程中往往无法同时兼顾脱氮和除磷的要求;3)从资源/能源回收型水厂考虑,实现碳氮磷的回收也是需考虑到问题。近年来已逐渐出现生物除磷脱氮新工艺,如基于传统工艺的改良A2/O工艺、BICT工艺等,或是基于新理论的反硝化除磷、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等。这些新工艺对数控和运行条件要求比较高,并且其机理工艺设计及其影响因素仍处在探索阶段,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和普及。因此,如何减少污泥源头产量、能够解决低碳源进水条件下同时高效脱氮除磷的矛盾、同时具备碳氮磷资源回收的特性,找到适合经济发展需要和达到排放标准的工艺技术,是目前污水处理行业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能够能保证污水处理达标,具备污泥减量及碳氮磷资源回收特性。
[0004]一种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池、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磷回收池、氨氮回收池、高含固厌氧发酵罐以及泥水脱水机构;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所述曝气池、所述二沉池、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所述磷回收池以及所述氨氮回收池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顺序连接;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与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连接以实现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产生的高含固污泥进入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所述泥水脱水机构与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连接以实现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产生的发酵污泥进入所述泥水脱水机构内,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还与所述曝气池连接以实现部分高含固污泥回流,所述泥水脱水机构还与所述磷回收池连接以实现所述泥水脱水机构产出的脱水滤液进入所述磷回收池。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氨氮回收池还与所述厌氧池连接,所述氨氮回收池流出的高碳源废水回流至所述厌氧池内。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上部呈圆筒状且下部呈朝下逐渐收窄状结构,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内设有搅拌器以用于进行搅拌,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的上部的设置有上清液出口且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泥水混合液出口,所述上清液出口用于外排上清液至所述磷回收池内,其中一个所述泥水混合液出口与所述曝气池连通以用于外排泥水混合液至所述曝气池内,其中一个所述泥水混合液出口与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连通以用于外排泥水混合液至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磷回收池的下部呈朝下逐渐收窄状的结构。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氨氮回收池内设置有脱氨膜。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曝气池还与所述缺氧池连接,以实现所述曝气池内的部分污泥回流到所述缺氧池内;
[0010]和/或,所述二沉池还与所述厌氧池连接,以实现所述二沉池内的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内。
[0011]一种使用所述的低碳源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污水处理阶段:将低碳源城市污水进入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以及二沉池内分别进行厌氧处理、缺氧处理、曝气处理以及沉淀处理;
[0013]污泥减量阶段:将所述二沉池内的出水外排,所述二沉池内的全部剩余污泥进入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内进行厌氧氮磷释放及固液分离反应,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内分离得到的含厌氧、兼氧微生物的高含固污泥部分回流至所述曝气池内,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的剩余的高含固污泥外排至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产生的甲烷外排,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产生的发酵污泥进入泥水脱水机构内进行脱水处理分别得到脱水污泥以及脱水滤液;
[0014]氮磷回收阶段:将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内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及/或所述泥水脱水机构产生的脱水滤液进入磷回收池内,通过向所述磷回收池内添加镁盐溶液、碱液进行鸟粪石结晶反应得到高碳源含氨废水以及鸟粪石晶体,含氨废水进入氨氮回收池,通过向所述氨氮回收池内添加硫酸稀释液以生成(NH4)2SO4以及高碳源废水,高碳源废水回流至所述厌氧池内。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磷回收池内的鸟粪石结晶反应的镁磷比为在1:1~2:1;
[0016]和/或,控制所述磷回收池内的pH值为8~10;
[0017]和/或,控制所述氨氮回收池内的pH值为2~4。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入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的高含固污泥的含水率为90%~95%;
[0019]和/或,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的污泥脱水后的发酵污泥的含水率在60~70%;
[0020]和/或,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回流至所述曝气池内的高含固污泥的绝干污泥质量占所述曝气池内的绝干污泥总质量的10%~20%。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和/或,所述二沉池内的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内或者外排;
[0022]和/或,控制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3天,污泥停留时间为3~10天;
[0023]和/或,控制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所述曝气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

3小时、2

3小时、6

8小时;
[0024]和/或,污泥内回流比为80%~120%,污泥外回流比为10%~50%。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达标的同时具备碳氮磷资源回收及污泥减量特性,可实现污泥源减量33%,磷回收率达92%,氨氮回收率达92%。
[0027](2)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低碳源进水水质的处理,有利于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0028](3)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污泥在3~5天厌氧条件下的氮磷释放及沉降性能,构建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减小污泥减量过程碳氮磷对曝气池的冲击,同时减少了氨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提高了甲烷的产量。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述的不同初始pH条件下氮、磷回收率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述的硫酸稀释液稀释液不同pH条件下氨氮的回收率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0、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100、厌氧池;200、缺氧池;300、曝气池;400、二沉池;500、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600、磷回收池;700、氨氮回收池;800、高含固厌氧发酵罐;900、泥水脱水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池、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磷回收池、氨氮回收池、高含固厌氧发酵罐以及泥水脱水机构;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所述曝气池、所述二沉池、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所述磷回收池以及所述氨氮回收池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顺序连接;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与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连接以实现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产生的高含固污泥进入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所述泥水脱水机构与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连接以实现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产生的发酵污泥进入所述泥水脱水机构内,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还与所述曝气池连接以实现部分高含固污泥回流,所述泥水脱水机构还与所述磷回收池连接以实现所述泥水脱水机构产出的脱水滤液进入所述磷回收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氮回收池还与所述厌氧池连接,所述氨氮回收池流出的高碳源废水回流至所述厌氧池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上部呈圆筒状且下部呈朝下逐渐收窄状结构,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内设有搅拌器以用于进行搅拌,所述生物选择泥水分离罐的上部的设置有上清液出口且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泥水混合液出口,所述上清液出口用于外排上清液至所述磷回收池内,其中一个所述泥水混合液出口与所述曝气池连通以用于外排泥水混合液至所述曝气池内,其中一个所述泥水混合液出口与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连通以用于外排泥水混合液至所述高含固厌氧发酵罐内。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回收池的下部呈朝下逐渐收窄状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氮回收池内设置有脱氨膜。6.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低碳源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还与所述缺氧池连接,以实现所述曝气池内的部分污泥回流到所述缺氧池内;和/或,所述二沉池还与所述厌氧池连接,以实现所述二沉池内的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内。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低碳源污水处理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欢忠孙连鹏曹宇安廖嘉俊吴志城梁子豪刘莹叶从容周琳王昭凯于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