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8299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包括隔板盖、隔板座、第一隔块、第二隔块、两根预压弹簧、两个支承栓。所述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设置在引信本体内,用于阻隔引信本体尾部的导爆管和传爆管。平时所述第一隔块和第二隔块在预压弹簧抗力作用下相互啮合,阻断导爆管起爆传爆管。在弹丸旋转时,两啮合隔块受离心力作用沿径向外撤让开中心传爆通道,使导爆管能够起爆传爆管。在引信意外瞎火的情况下,当弹丸转动停止后,阻爆机构会恢复保险,从而满足未爆弹药的爆炸物安全处理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结构模块化,而且可靠性高、结构紧凑、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引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对引信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GJB 373B

2019《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标准规定引信应具有爆炸物处理特性以保证弹药爆炸物处理安全的要求。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在受到枪弹射击、破片打击和射流冲击以及火灾等意外刺激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现代引信还应具有不敏感特性。目前旋转弹引信在设计时虽然考虑了导爆管与传爆管之间的隔爆安全性,但实现隔爆安全性的机构较为复杂,且占用引信内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该机构能够使引信在预定的旋转环境下解除保险,并且能在停止旋转时恢复保险。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设置在引信本体内,用于阻隔引信本体尾部的导爆管和传爆管;所述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包括隔板盖、隔板座、第一隔块、第二隔块、两根预压弹簧和两个支承栓;隔板座为回转体,自顶面向底面方向沿任意径向开有一个第一凹槽作为隔腔,所述隔腔沿径向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大小形状对应相同,第二腔室的宽度以及长度均小于第一腔室,环形的隔板盖设置在隔板座的顶面,并铆固;第一隔块一侧沿径向开有第一盲孔,其对应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凸台,第二隔块与第一隔块形状匹配,第二隔块上也设有第二盲孔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于第二腔室内上、下啮合,两根支承栓共轴对称设置,自轴两端分别穿过隔板座伸入隔腔,每个盲孔内连接一个预压弹簧,预压弹簧的另一端套在支承栓上,并通过隔腔内壁限位。
[0005]所述的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还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为圆筒状,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紧密配合设置在内壳中,支承栓铆固在内壳上,外壳为圆桶状,底面中心开有传火孔,设置有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的内壳通过紧密配合设置在外壳内。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是:(1)导爆管采用聚能结构。
[0007](2)该机构设置在引信本体内,用于阻隔引信本体尾部的导爆管和传爆管。
[0008](3)占用的空间体积小,只需使引信轴向尺寸增大约5~10 mm。
[0009](4)零部件易于加工,结构紧凑、简约,成本低廉。
[0010](5)能同时满足弹药不敏感性要求以及未爆弹药爆炸物处理的安全性要求。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其中3是隔板盖、4是第一隔块、5是第二隔块、6是支承栓、7是预压弹簧、8是隔板座,11是内壳,12是外壳。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处于装配状态下的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隔爆座、2是导爆管,9是传爆管,10是引信本体。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的A

A剖视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处于解除保险状态下的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6]在图1~图5中,只给出了引信阻爆机构以及导爆管和传爆管。引信其余机构如隔爆机构、冗余保险机构、延期解除保险机构等省略未画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8]结合图1~图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设置在引信本体10内,用于阻隔引信本体10尾部的导爆管2和传爆管9;所述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包括隔板盖3、隔板座8、第一隔块4、第二隔块5、两根预压弹簧7和两个支承栓6;隔板座8为回转体,自顶面向底面方向沿任意径向开有一个第一凹槽作为隔腔,所述隔腔沿径向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大小形状对应相同,第二腔室的宽度以及长度均小于第一腔室,环形的隔板盖3设置在隔板座8的顶面,并铆固;第一隔块4一侧沿径向开有第一盲孔,其对应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凸台,第二隔块5与第一隔块4形状匹配,第二隔块5上也设有第二盲孔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于第二腔室内上、下啮合,两根支承栓6共轴对称设置,自轴两端分别穿过隔板座8伸入隔腔,每个盲孔内连接一个预压弹簧7,预压弹簧7的另一端套在支承栓6上,并通过隔腔内壁限位。
[0019]进一步地,隔板座8底部中心开有第二凹槽,便于上方的导爆管2引爆后将能量沿下方传递至传爆管9,并将传爆管9起爆。
[0020]进一步地,将旋转弹引信中的导爆管2改为聚能结构。
[0021]进一步地,当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嵌入传爆管9的传爆管壳内时,其底面与传爆药的药面接触,支承栓6铆固在传爆管壳上。
[0022]所述的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还包括内壳11和外壳12,内壳11为圆筒状,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紧密配合设置在内壳11中,支承栓6铆固在内壳11上,外壳12为圆桶状,底面中心开有传火孔,设置有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的内壳11通过紧密配合设置在外壳12内。
[0023]本专利技术难点在于旋转弹引信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导爆管与传爆管之间的隔爆安全性。而现有的实现上述隔爆安全性的机构往往会使得引信的结构较为复杂,占用引信内部较大的空间,难以满足引信小型化的要求,也难以保证高可靠性。对于旋转弹而言,能够作为解除保险的环境力较为有限。而通过采用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阻爆机构可以同时
实现上述功能且有效地避免以上问题。
[0024]实施例1图2给出了当本专利技术作为独立的模块进行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紧密配合设置在内壳11中,支承栓6铆固在内壳11上,外壳12为圆桶状,底面中心开有传火孔,设置有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的内壳11通过紧密配合设置在外壳12内。平时,第一隔块4和第二隔块5在隔板座8内受预压弹簧7的抗力顶压,在隔板座8的第二腔室内上、下啮合,此时阻爆机构处于阻爆状态,即使其上方的导爆管2因火灾意外烘烤、枪击、破片打击、射流冲击等不敏感因素作用而意外发火,也不会引爆其下方的传爆管9。弹丸在膛内发射时,受弹带与火炮膛线的相互作用开始旋转。在弹丸运动接近膛口处,第一隔块4和第二隔块5的离心力克服其自身后坐力产生的摩擦力和预压弹簧7的抗力向外运动。此时阻爆机构开始其解除保险运动。此时上方的导爆管2发火爆炸后产生的聚能射流能够起爆其下方的传爆管9。
[0025]实施例2图3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嵌入传爆管进行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嵌入传爆管9的传爆管壳内时,其底面与传爆药药面接触,支承栓6铆固在传爆管壳上。平时,第一隔块4和第二隔块5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恢复保险和不敏感特性的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引信本体(10)内,用于阻隔引信本体(10)尾部的导爆管(2)和传爆管(9);所述旋转弹引信阻爆机构包括隔板盖(3)、隔板座(8)、第一隔块(4)、第二隔块(5)、两根预压弹簧(7)和两个支承栓(6);隔板座(8)为回转体,自顶面向底面方向沿任意径向开有一个第一凹槽作为隔腔,所述隔腔沿径向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大小形状对应相同,第二腔室的宽度以及长度均小于第一腔室,环形的隔板盖(3)设置在隔板座(8)的顶面,并铆固;第一隔块(4)一侧沿径向开有第一盲孔,其对应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凸台,第二隔块(5)与第一隔块(4)形状匹配,第二隔块(5)上也设有第二盲孔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于第二腔室内上、下啮合,两根支承栓(6)共轴对称设置,自轴两端分别穿过隔板座(8)伸入隔腔,每个盲孔内连接一个预压弹簧(7),预压弹簧(7)的另一端套在支承栓(6)上,并通过隔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时肖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