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流体管道输送的动力油嘴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829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流体管道输送的动力油嘴控制装置,包括管道、油嘴组件、排砂通道,所述管道、油嘴组件构成两组连通通路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的排砂通道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油嘴组件包括油嘴杆、油嘴、外罩壳本体,所述所在的中心轴线垂直面上开设有两端部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多组设置并沿油嘴杆的中心轴线方向阵列分布,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不同口径的油嘴。通过一根集成有多种规格油嘴的油嘴杆,通过智能化驱动和控制技术,将所需要的预装油嘴精准的移动到流体通道中,实现在线快捷切换油嘴的目的。嘴的目的。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流体管道输送的动力油嘴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流体管道输送的动力油嘴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气资源是指蕴藏在地壳中的石油与天然气。油气在输送过程中,需要在油气管道的输送油气过程中频繁更换不同口径的油嘴管,以便于达到改变输送速率的目的。
[0003]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370526U中公开了一种石油天然气井口装置用动力油嘴,该装置的连接部件采用螺纹连接,连接部件与台阶经过机械力进行压合,提高了油嘴的密封性能,其结构牢固,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抖动产生的脱落。但是这种在提高其结构牢固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不便于拆卸,当需要更换其他口径的油嘴时,需要采用人工或半机械方式件油嘴与管道连接处的螺钉进行拆卸后,再进行组装。
[0004]但是对于需要经受大量排砂冲蚀的试油/气过程时,其更换油嘴频繁较多,长时间的更换会导致有助于与管道的连接处密封性受损,影响整个管道的传输性能,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流体管道输送的动力油嘴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基于流体管道输送的动力油嘴控制装置,包括管道、油嘴组件、排砂通道,所述管道、油嘴组件构成两组连通通路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的排砂通道的左右两侧位置;
[0008]所述油嘴组件包括油嘴杆、油嘴、外罩壳本体,所述油嘴杆所在的中心轴线垂直面上开设有两端部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多组设置并沿油嘴杆的中心轴线方向阵列分布,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有不同口径的油嘴;
[0009]所述外罩壳本体所在的中部贯穿有相互垂直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油嘴杆贯穿第二通孔并沿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方向运动,并使所述油嘴杆上第一通孔的油嘴与第三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同时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管道相互连通,使油气从管道的一端部进入后通过第三通孔所在的油嘴,并从另一端部流出实现导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油嘴杆的第一通孔贯穿在油嘴杆所在的两端部口径呈阶梯状依次减小或扩大分布,使所述油嘴所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相互套接并适配,同时使通过所述管道的流体流通方向从油嘴所在的第一通孔的大口径方向流向小口径方向。
[0011]进一步的,所述油嘴杆与外罩壳本体所在的第二通孔连接端部通过液压缸进行罩封。
[0012]进一步的,所述油嘴组件的油嘴杆伸出外罩壳本体的第二通孔向外,同时通过电
动驱动器实现油嘴杆沿着外罩壳本体的第二通孔的中心轴向方向做往复运动,以实现更换不同口径的油嘴与第三通孔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所在的油嘴与所述外罩壳本体所在的第三通孔结合处设置有密封件。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贴合在所述外罩壳本体的第二通孔内壁,同时所述密封件所在的外罩壳本体的第三通孔位置设置有环形骨架。
[0015]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骨架所在的两端面与所述密封件所在的内外壁平齐,并使所述环形骨架所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轴线同心设置,流体从所述油嘴的端部流出经过环形骨架所在的孔洞流通至第三通孔所连接的管道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油嘴杆所在的端部设置有锁死防转扣,实现所述油嘴组件的油嘴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外罩壳本体的第三通孔的中心轴向方向保持一致。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装置能够在线控制一键切换不同口径规格的油嘴,并且能够在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更换新油嘴。解决普通油嘴管汇需频繁拆卸、更换油嘴的操作困难与风险。
[0019]2、本装置解决普通油嘴管汇需频繁拆卸、更换油嘴操作困难与风险,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固定油嘴冲蚀失效的频率,并节约节流放喷时间和油嘴更换成本。
[0020]3、本装置通过一根集成有多种规格油嘴的油嘴杆,通过智能化驱动和控制技术,将所需要的预装油嘴精准的移动到流体通道中,实现在线快捷切换油嘴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嘴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嘴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嘴杆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密封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环形骨架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嘴组件控制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在其中一个方向流动示意图;
[0030]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体在另一个方向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流体管道输送的动力油嘴控制装置,包括
管道1、油嘴组件2、排砂通道3,管道1、油嘴组件2构成两组连通通路分别为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102,并分别设置于的排砂通道3的左右两侧位置;
[0033]如图2、图3所示,油嘴组件2包括油嘴杆21、油嘴22、外罩壳本体23,油嘴杆21所在的中心轴线垂直面上开设有两端部贯穿的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为多组设置并沿油嘴杆21的中心轴线方向阵列分布,并在第一通孔211内安装有不同口径的油嘴22;如图4所示,油嘴杆21的第一通孔211贯穿在油嘴杆21所在的两端部口径呈阶梯状依次减小分布,使油嘴21所在的外径与第一通孔211的内径相互套接并适配,同时使管道1的油气流通方向从第一通孔211的大口径方向流向小口径方向保持一致。
[0034]外罩壳本体23所在的中部贯穿有相互垂直的第二通孔231和第三通孔232,油嘴杆21贯穿第二通孔231并沿第二通孔231的轴线方向运动,并使油嘴杆21上第一通孔211的油嘴22与第三通孔232的中心轴线重合,同时第三通孔232与管道1相互连通,使油气从管道1的一端部进入后通过第三通孔232所在的油嘴22,并从另一端部流出。
[0035]油嘴杆21与外罩壳本体23所在的第二通孔231连接端部通过液压缸24进行罩封。
[0036]油嘴组件2的油嘴杆21伸出外罩壳本体23的第二通孔231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流体管道输送的动力油嘴控制装置,包括管道(1)、油嘴组件(2)、排砂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油嘴组件(2)构成两组连通通路分别为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102),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的排砂通道(3)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油嘴组件(2)包括油嘴杆(21)、油嘴(22)、外罩壳本体(23),所述油嘴杆(21)所在的中心轴线垂直面上开设有两端部贯穿的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通孔(211)为多组设置并沿油嘴杆(21)的中心轴线方向阵列分布,并在所述第一通孔(211)内安装有不同口径的油嘴(22);所述外罩壳本体(23)所在的中部贯穿有相互垂直的第二通孔(231)和第三通孔(232),所述油嘴杆(21)贯穿第二通孔(231)并沿所述第二通孔(231)的轴线方向运动,并使所述油嘴杆(21)上第一通孔(211)的油嘴(22)与第三通孔(232)的中心轴线重合,同时所述第三通孔(232)与所述管道(1)相互连通,使油气从管道(1)的一端部进入后通过第三通孔(232)所在的油嘴(22),并从另一端部流出实现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体管道输送的动力油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杆(21)的第一通孔(211)贯穿在油嘴杆(21)所在的两端部口径呈阶梯状依次分布,使所述油嘴(21)所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通孔(211)的内径相互套接并适配,同时使通过所述管道(1)的流体流通方向从油嘴(21)所在的第一通孔(211)的大口径方向流向小口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体管道输送的动力油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杆(21)与外罩壳本体(23)所在的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坤
申请(专利权)人:普投能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