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766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涉及升降装置领域,该装置包括升降外柱、升降内柱、推杆和挡板,所述挡板与推杆之间设置有弹簧杯;所述升降外柱、升降内柱和弹簧杯为中空结构:依次为外柱腔体、内柱腔体和排气腔体,所述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相连通,所述内柱腔体与排气腔体相连通;所述挡板上开有排水压力舱,所述挡板与弹簧杯之间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活塞运动顺利进行的同时,避免雨水/积水进入升降装置的内部。避免雨水/积水进入升降装置的内部。避免雨水/积水进入升降装置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升降设备如升降桩、升降柱等,通常用于户外道路路口、车位或其他户外环境中,升降设备通常包括升降柱:升降内柱、升降外柱和顶推杆,升降内柱和升降外柱均为中空结构,顶推杆的底部连接于升降外柱的内底,顶部与升降内柱相连。
[0003]目前的升降设备通常将在升降外柱上开孔,使得升降内柱和升降外柱的内部腔体与大气相连通,实现压力平衡,该结构在使用时,雨水容易进入升降柱的内部腔体中,造成内部腔体下部积水,将位于内部腔体下部的电推杆淹没,而电推杆的驱动电机通常设置在下部,因此,需要使用防水级别较高的驱动电机才能避免在水环境下电推杆正常工作,导致设备成本较高,且使用寿命较短;同时,现有的升降设备通常在升降外柱的下部设置排水孔,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排水,操作较繁琐。
[0004]为避免雨水进入升降内柱中,也有部分升降设备将内外柱之间采用密封结构,但是,这种结构的升降设备在电推杆顶推升降内柱相对升降外柱做活塞运动时,升降内柱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其内部压力均会发生变化,阻碍升降内柱的上升和下降(当升降内柱上升时,其内部气压变小,阻碍上升;当升降内柱下降时,其内部压力变大,阻碍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升降设备采取进/排气阀或类似机构来解决,但是,进/排气机构的增加不仅会导致设备成本增加,而且会提高设备故障率,当进/排气机构出现故障,升降立柱上下运动时,会将外围环境积水通过受损的进/排气机构吸入设备内部,损坏设备核心部件,造成较大的损失,增加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能够在避免外部的水进入升降内柱的情况下,保持升降内柱内的压力稳定,且成本较低。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07]本专利技术中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其升降外柱、升降内柱和弹簧杯为中空结构:依次为外柱腔体、内柱腔体和排气腔体,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相连通,内柱腔体与排气腔体相连通;挡板上开有排水压力舱,排水压力舱开口水平垂直向下用于存储具有一定体积的空气,挡板与弹簧杯之间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排气孔洞”。
[0008]当升降装置上升,装置内部压力变小(为吸气状态),外部空气通过挡板与弹簧杯之间的“排气孔洞”先进入排气腔体,再进入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实现外柱腔体及内柱腔体内的压力与大气压平衡,使得推杆运行顺畅。
[0009]当升降装置下降,装置内部压力变大(为排气状态时),装置内部压力空气通过挡板与弹簧杯之间的“排气孔洞”排出装置之外,实现外柱腔体及内柱腔体内的压力与大气压
平衡,使得推杆运行顺畅。
[0010]当升降装置下降到最低点时,挡板与弹簧杯之间的“排气孔洞”同时也降至最低点,如果外部有积水那么积水会通过排气孔洞进入到设备内部。但是本专利技术是用“排水压力舱”向下盖住孔隙,设备和排水压力舱开口垂直向下,下降过程中,确保排水压力舱内无水,从而避免雨/积水通过排气孔洞进入升降内柱排除设备进水风险。
[0011]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特殊的气压平衡机构在保证活塞运动顺利进行的同时,避免雨水/积水进入升降装置的内部,同时,也没有增加其他零部件,不仅成本较低,稳定可靠,而且能够避免检修难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处于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处于下降状态的结构示意;
[0015]图中:1

升降外柱,2

升降内柱,3

推杆,4

挡板,5

弹簧杯,6

弹簧座,7

排水压力舱8

排气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外柱1、升降内柱2和推杆3,升降外柱1和升降内柱2之间通过防水防尘密封圈隔离,推杆3的底部设置在升降外柱1的内底,上部位于升降内柱2的内部,具体地,位于弹簧杯5的底部。
[0018]升降内柱2的顶部设置有挡板4,挡板4与推杆3之间设置有弹簧杯5,弹簧杯5的顶部连接于挡板4的底部,底部连接于推杆3的顶部,侧面与升降内柱2相连接,弹簧杯5通过弹簧座6与推杆3连接。
[0019]升降外柱1和升降内柱2和弹簧杯5为中空结构:依次为外柱腔体、内柱腔体和排气腔体8,挡板4与弹簧杯5之间、弹簧杯5与弹簧座6之间、弹簧座6与推杆3之间均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孔隙,且通过孔隙,使得内柱腔体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即,通过挡板4与弹簧杯5之间的孔隙,与挡板4外的大气相连通,通过弹簧杯5与弹簧座6之间、弹簧座6与推杆3之间的孔隙,与外柱腔体、内柱腔体相连通。
[0020]孔隙可以为直接设置在连接件之间的间隙,或者在相应之处开设通孔,如弹簧杯5的顶部通过螺丝与挡板4连接,挡板4上开有排水压力舱7,弹簧杯5与挡板4之间孔隙的进/出气口位于排水压力舱7的内壁或底部,排水压力舱7的底部设置有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开口,当所述升降内柱2和挡板4均下降至最低点时,弹簧杯5与挡板4之间的间隙被排水压力舱7所阻挡,外部雨水不会通过弹簧杯5与挡板4之间的间隙进入内柱腔体、外柱腔体中。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升降装置包括上升状态、下降状态和待机状态。
[0021]当升降装置为下降状态时,推杆3向远离挡板4方向运动,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的压力增大,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的高压气体先进入排气腔体8,通过挡板4与弹簧杯5之
间的间隙排出,实现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的压力平衡,使得推杆3运行顺畅。
[0022]当升降装置为上升状态时,推杆3向接近挡板4的方向运动,外部空气通过挡板4与弹簧杯5之间的间隙先进入排气腔体8,再进入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实现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的压力平衡,使得推杆3运行顺畅。
[0023]当升降装置为待机状态,即完全落下状态时,排水压力舱7覆盖在挡板4与弹簧杯5之间的间隙上,避免雨水进入。
[0024]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保证活塞运动顺利进行的同时,避免雨水/积水进入升降装置的内部,同时,也没有增加其他零部件,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能够避免检修难度。
[0025]本专利技术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外柱(1)、升降内柱(2)、推杆(3)和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与推杆(3)之间设置有弹簧杯(5);所述升降外柱(1)、升降内柱(2)和弹簧杯(5)为中空结构:依次为外柱腔体、内柱腔体和排气腔体(8),所述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相连通,所述内柱腔体与排气腔体(8)相连通;所述挡板(4)与弹簧杯(5)之间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所述挡板(4)上开有排水压力舱(7),所述挡板(4)与弹簧杯(5)之间间隙的进/出气口位于排水压力舱(7)的内壁或底部,所述排水压力舱(7)底部设置有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开口,当所述升降内柱(2)下降至最低点时,挡板(4)与弹簧杯(5)之间间隙被排水压力舱(7)覆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上升状态、下降状态和待机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升降装置为下降状态时,所述推杆(3)向远离挡板(4)方向运动,所述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的压力增大,所述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的高压气体先进入排气腔体(8)和排水压力舱(7)中,排气腔体(8)中的气体通过挡板(4)与弹簧杯(5)之间的间隙排出,实现所述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的压力平衡,使得所述推杆(3)运行顺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气压平衡防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升降装置为上升状态时,推杆(3)向挡板(4)的方向运动,外部空气通过挡板(4)与弹簧杯(5)之间的间隙先进入排气腔体(8),再进入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实现外柱腔体和内柱腔体内的压力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胜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潮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