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包括手扶杆,手扶杆的正面和背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平板,平板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内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线圈收纳器,平板顶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一圆孔的内腔贯穿连接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的内腔开设有第一圆槽,第三支杆底部的左侧旋转连接有第四支杆,第四支杆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圆槽,通过平板的移动,平板的移动带动了第三支杆内第一圆孔内移动,第三支杆的移动带动了第四支杆的转动,第四支杆的转动带动了弹簧的移动,弹簧的移动带动了橡胶挡块的移动,在橡胶挡块和弹簧的作用下,提高了放置的效率。提高了放置的效率。提高了放置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
,具体为一种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只能左右或者前后移动,当铺设线缆时需要搬动平衡车,在电缆铺设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将线缆收纳器拿起,转动线圈收纳器放置在待铺设的位置,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包括手扶杆,所述手扶杆的正面和背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平板,所述平板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内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线圈收纳器,所述平板顶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的内腔贯穿连接有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的内腔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三支杆底部的左侧旋转连接有第四支杆,所述第四支杆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圆槽。
[0005]优选的,所述第二圆槽的内侧等距离的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二圆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挡块,所述第一圆槽的底部和第二圆槽的左侧是互通的。
[0006]优选的,所述平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杆,所述第五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六支杆,所述第六支杆远离第五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七支杆。
[0007]优选的,所述第六支杆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的内腔贯穿连接有第八支杆,所述第八支杆外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块,所述第一凸起块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八支杆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块,所述第二凸起块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
[0008]优选的,所述第八支杆底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三圆槽,所述第三圆槽的内腔旋转连接有第一转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底部的中部开设有第四圆槽,所述第一转轴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九支杆,所述第九支杆的内腔贯穿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滚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通过拉动手扶杆,手扶杆的移动带动了第一支杆的移动,第一支杆的移动带动了平板的移动,平板的移动带动了第五支杆和第七支杆的移动,第五支杆和第七支杆的移动带动了第六支杆的移动,第六支杆的移动带动了第八支杆在第二圆孔内移动,第八支杆的移动带动了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的移动,
第八支杆的移动带动了第一转轴在第三圆槽内转动,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了第九支杆的移动,第九支杆的移动带动了第二转轴的移动,第二转轴的移动带动了滚轮在第四圆槽内转动,旋上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达到了360
°
移动的目的,解决了铺设电缆时不方便全方位移动问题。
[0012]2、该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通过平板的移动,平板的移动带动了第三支杆内第一圆孔内移动,第三支杆的移动带动了第四支杆的转动,第四支杆的转动带动了弹簧的移动,弹簧的移动带动了橡胶挡块的移动,平板的移动带动了第二支杆的移动,第二支杆的带动了线圈收纳器的转动,在橡胶挡块和弹簧的作用下,达到了线圈稳固的目的,解决了人工放置线圈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右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第五支杆和第六支杆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结构图3中C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手扶杆、2第一支杆、3平板、4第二支杆、5线圈收纳器、6第一圆孔、7第三支杆、8第一圆槽、9第四支杆、10第二圆槽、11弹簧、12橡胶挡块、13第五支杆、14第六支杆、15第七支杆、16第二圆孔、17第八支杆、18第一凸起块、19第一螺母、20第二凸起块、21第二螺母、22第三圆槽、23第一转轴、24第四圆槽、25第九支杆、26第二转轴和2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请参阅图1
‑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包括手扶杆1,手扶杆1的正面和背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2,第一支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平板3,平板3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4,第二支杆4内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线圈收纳器5,平板3顶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圆孔6,第一圆孔6的内腔贯穿连接有第三支杆7,第三支杆7的内腔开设有第一圆槽8,第三支杆7底部的左侧旋转连接有第四支杆9,第四支杆9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圆槽10。
[0021]其中,第二圆槽10的内侧等距离的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远离第二圆槽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挡块12,第一圆槽8的底部和第二圆槽10的左侧是互通的。
[0022]本实施例中,平板3的移动,平板3的移动带动了第三支杆7内第一圆孔6内移动,第三支杆7的移动带动了第四支杆9的转动,第四支杆9的转动带动了弹簧11的移动,弹簧11的移动带动了橡胶挡块12的移动,平板3的移动带动了第二支杆4的移动,第二支杆4的带动了线圈收纳器5的转动,在橡胶挡块12和弹簧11的作用下,提高了干活的效率。
[0023]其中,平板3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杆13,第五支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
六支杆14,第六支杆14远离第五支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七支杆15,第六支杆14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圆孔16,第二圆孔16的内腔贯穿连接有第八支杆17,第八支杆17外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块18,第一凸起块18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9,第八支杆17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块20,第二凸起块20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21,第八支杆17底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三圆槽22,第三圆槽22的内腔旋转连接有第一转轴23,第一转轴23底部的中部开设有第四圆槽24,第一转轴23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九支杆25,第九支杆25的内腔贯穿连接有转轴26,第二转轴2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滚轮27
[0024]本实施例中,拉动手扶杆1,手扶杆1的移动带动了第一支杆2的移动,第一支杆2的移动带动了平板3的移动,平板3的移动带动了第五支杆13和第七支杆15的移动,第五支杆13和第七支杆15的移动带动了第六支杆14的移动,第六支杆14的移动带动了第八支杆17在第二圆孔16内移动,第八支杆17的移动带动了第一凸起块18和第二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包括手扶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杆(1)的正面和背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2),所述第一支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平板(3),所述平板(3)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4),所述第二支杆(4)内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线圈收纳器(5),所述平板(3)顶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圆孔(6),所述第一圆孔(6)的内腔贯穿连接有第三支杆(7),所述第三支杆(7)的内腔开设有第一圆槽(8),所述第三支杆(7)底部的左侧旋转连接有第四支杆(9),所述第四支杆(9)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圆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槽(10)的内侧等距离的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远离第二圆槽(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挡块(12),所述第一圆槽(8)的底部和第二圆槽(10)的左侧是互通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铺设工程的电缆铺设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3)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杆(13),所述第五支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六支杆(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泗广,郑连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中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