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35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属于内镜清洗消毒器技术领域;包括上下排列的通道式舱体和控制系统,所述通道式舱体一端设置有装载门、另一端设置有卸载门,所述通道式舱体内设置有喷淋臂、负载清洗托盘和内灌流对接口,喷淋臂位于通道式舱体顶壁,负载清洗托盘活动安装在通道式舱体中部,内灌流对接口安装在负载清洗托盘顶部一侧,所述通道式舱体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喷淋臂、内灌流对接口连接有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连接有动力系统,所述装载门位于装载房间侧、所述卸载门位于洁净房间侧,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装载门和卸载门单门开启;在提高内镜洗消室空间利用率的基础上,避免洗消合格的内镜不会受到环境的二次污染。的二次污染。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属于内镜清洗消毒器


技术介绍

[0002]内镜诊疗过程中,内镜的周转方式多为单条周转,采用全自动洗消过程中,为满足周转需求,需要多台设备,占据空间较大,房间利用率较低;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房间空间利用率,将两个内镜洗消槽水平横向排布,将两个槽子集成在一个设备框架内,这种结构相对两台单槽设备而言,在空间利用率上得到了提升,但是提升空间较小。
[0003]现有内镜的清洗消毒位于同一个房间内,污染的内镜和洁净的内镜在同一个房间内周转,同时暴露在污染的环境中,这对于洁净的内镜存在二次污染的概率,容易引起患者感染事件。
[0004]相关术语解释
[0005]传递窗:设置在两个房间之间用于传递物品的窗口;
[0006]舱体:全自动清洗机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空间,为清洗负载提供装载空间的腔体;
[0007]内镜:内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
[0008]装载门:用于装载负载的一侧的密封门;
[0009]卸载门:用于卸载负载的一侧的密封门。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在提高内镜洗消室空间利用率的基础上,避免洗消合格的内镜不会受到环境的二次污染。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包括上下排列的通道式舱体和控制系统,所述通道式舱体一端设置有装载门、另一端设置有卸载门,所述通道式舱体内设置有喷淋臂、负载清洗托盘和内灌流对接口,喷淋臂位于通道式舱体顶壁,负载清洗托盘活动安装在通道式舱体中部,内灌流对接口安装在负载清洗托盘顶部一侧,所述通道式舱体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喷淋臂、内灌流对接口连接有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连接有动力系统,所述装载门位于装载房间侧、所述卸载门位于洁净房间侧,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装载门和卸载门单门开启。
[0012]装载门、通道式舱体和卸载门组成密闭空间,装载门、卸载门不能同时开启,不能实现前后同时贯通;负载装载在负载清洗托盘上通过喷淋臂对负载外表面喷淋清洗,内灌流对接口一侧与通道式舱体上的管路系统连接,另一侧连接管腔类负载内灌流管道,对内表面实现灌流清洗;管路系统与内灌流对接口连接,将高压水流输送到管腔类负载内灌流管道内,为负载内管腔提供持续的冲洗水流。
4、喷淋臂;5、支架;6、管路系统;601、循环管路;602、进水管路;7、动力系统;701、上动力泵;702、下动力泵;8、控制系统;9、负载清洗托盘;10、内灌流对接口;11、承接槽;12、外罩;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8]实施例1
[0039]如图2

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包括上下排列的通道式舱体3和控制系统8,所述通道式舱体3一端设置有装载门1、另一端设置有卸载门2,所述通道式舱体3内设置有喷淋臂4、负载清洗托盘9和内灌流对接口10,喷淋臂4位于通道式舱体3顶壁,负载清洗托盘9活动安装在通道式舱体3中部,内灌流对接口10安装在负载清洗托盘9顶部一侧,所述通道式舱体3固定在支架5上,所述喷淋臂4、内灌流对接口 10连接有管路系统6,所述管路系统6连接有动力系统7,所述装载门1位于装载房间侧、所述卸载门2位于洁净房间侧,控制系统8用于控制所述装载门1和卸载门2单门开启。
[0040]装载门1、通道式舱体3和卸载门2组成密闭空间,装载门1、卸载门2不能同时开启,不能实现前后同时贯通;负载装载在负载清洗托盘9上通过喷淋臂4对负载外表面喷淋清洗,内灌流对接口10一侧与通道式舱体3上的管路系统6连接,另一侧连接管腔类负载内灌流管道,对内表面实现灌流清洗;管路系统6与内灌流对接口10连接,将高压水流输送到管腔类负载内灌流管道内,为负载内管腔提供持续的冲洗水流。
[0041]舱体采用上下布局,节省占地空间。
[0042]装载门1和卸载门2位于房间的不同侧,将一个内镜洗消房间分割为两个房间,本专利技术作为两个房间之间用于传递物品的窗口,装载房间侧用于处理未经彻底清洗消毒的污染内窥镜,环境空气是相对污染的;洁净房间侧用于处理消毒完成后的洁净的内镜,环境空气是相互洁净的,同时两个门不能同时打开,因此装载门1一侧污染的环境空气不能通过本专利技术专利与卸载门2一侧洁净的空气的进行流通,保证了洗消合格的内窥镜不再受到环境的二次污染。
[0043]在此,装载门1和卸载门2的开启方式可以为竖直向下移动;关闭方式可以为竖直向上移动,进一步保证内镜洗消房间的分割。
[0044]既完成了内镜的洗消工作,又完成了消毒合格的内镜的传递工作。
[0045]其中,所述通道式舱体3包括独立的上通道式舱体301和下通道式舱体302。
[0046]上下两个舱体归属于两个独立的单体,可独立运行互不影响。
[0047]其中,所述管路系统6包括循环管路601和进水管路602,所述循环管路601连通喷淋臂4,所述进水管路602连通内灌流对接口10。
[0048]用于提供冲洗水流。
[0049]其中,所述动力系统7包括上动力泵701和下动力泵702,所述上动力泵701和下动力泵702分别位于上通道式舱体301和下通道式舱体302的底部。
[0050]用于给冲洗水流提供动力。
[0051]其中,所述喷淋臂4上下表面均布有喷射孔,可在高压水流的冲击下绕轴自由旋转。
[0052]用于喷射高压水流,实现全方位清洗。
[0053]其中,所述负载清洗托盘9通过承接槽11可抽拉式安装在通道式舱体3中部。
[0054]便于取放负载清洗托盘9。
[0055]其中,所述支架5顶部设置有外罩12、底部设置有底座13。
[0056]用于支撑和保护所述的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
[0057]其中,所述装载门1和卸载门2均通过橡胶材质与通道式舱体3密封。
[0058]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
[0059]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工作过程如下:
[0060]工作人员将未经过彻底清洗消毒的内镜摆放在负载清洗托盘9上,然后将装载门1打开,将载有内镜的负载清洗托盘9放置在通道式舱体3内,完成装载工作后,在通道式舱体3内完成对内镜的清洗、消毒及干燥工作,此时通道式舱体3在装载门1和卸载门2的密封作用下,舱体内部是相对封闭的环境,经过全方位的喷淋化学消毒后,封闭腔体内部是相对洁净的环境,洗消完成后打开卸载门2,将洗消合格的内窥镜取出,完成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
[0061]综上,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可以完成对内镜的清洗、消毒及干燥工作;结构布局为上下舱体布局,空间利用率较高;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排列的通道式舱体(3)和控制系统(8),所述通道式舱体(3)一端设置有装载门(1)、另一端设置有卸载门(2),所述通道式舱体(3)内设置有喷淋臂(4)、负载清洗托盘(9)和内灌流对接口(10),喷淋臂(4)位于通道式舱体(3)顶壁,负载清洗托盘(9)活动安装在通道式舱体(3)中部,内灌流对接口(10)安装在负载清洗托盘(9)顶部一侧,所述通道式舱体(3)固定在支架(5)上,所述喷淋臂(4)、内灌流对接口(10)连接有管路系统(6),所述管路系统(6)连接有动力系统(7),所述装载门(1)位于装载房间侧、所述卸载门(2)位于洁净房间侧,控制系统(8)用于控制所述装载门(1)和卸载门(2)单门开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式舱体(3)包括独立的上通道式舱体(301)和下通道式舱体(30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上下双舱全自动隔离型内镜洗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6)包括循环管路(60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梁刘衡刘豪张京翟鑫琦翟淑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