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吉兵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墙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02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墙砖,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墙砖施工复杂程度高、周期长、结构强度差的问题。本建筑墙砖,包括砖体,砖体的上端设有沿砖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导套与第二导套,第一导套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导套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第一导套的中线至第二导套中线的距离等于砖体长度的二分之一,砖体的下端设有与第一导套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套以及与第二导套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实用等优点。实用等优点。实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墙砖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一种建筑墙砖。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建筑行业使用的建筑砌块主要为传统的黄泥砖,为了使砌块达到规定的一体性、平整度和压力均布等技术要求,必需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水泥沙浆,以用来进行粘结垒砌和墙壁的摸平,这些工作不仅要占用较大的场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料和时间,而且对施工的技术要求也较高,施工比较繁琐与复杂。
[0003]待墙壁垒砌好后,要进行外墙及内墙的美化工程,如外墙抹灰、贴保温材料、铺设建筑装饰材料等,以及铺设外墙排水管,施工周期长,在对高楼层进行外墙的美化时,为高空作业,增加了安全隐患。在对内墙进行美化时,需在室内墙壁凿槽进行电缆的铺设,损坏了墙体的结构强度,同时无法将下水管道设置在墙壁内,下水管道占用室内空间,且美观性差;还需要再次装修,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安装方便且省时省力、省料的建筑墙砖。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建筑墙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上端设有沿砖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导套与第二导套,所述第一导套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导套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导套的中线至第二导套中线的距离等于砖体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砖体的下端设有与第一导套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套以及与第二导套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套。
[0007]在上述的建筑墙砖中,所述的砖体上具有沿砖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贯通砖体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安装孔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线至第二安装孔中线的距离等于砖体长度的二分之一。
[0008]在上述的建筑墙砖中,所述砖体上具有沿砖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砖体设置的通孔,所述的第一安装孔与通孔连通,所述的第二安装孔与通孔连通。
[0009]在上述的建筑墙砖中,所述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沿砖体宽度方向延伸的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一安装孔的中线至砖体前侧面的距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安装孔的中线至砖体前侧面的距离。
[0010]在上述的建筑墙砖中,所述的通孔与砖体对中设置。
[0011]在上述的建筑墙砖中,所述砖体的上端设有沿砖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三导套与第四导套,所述第三导套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四导套的中线至砖体后侧
面的距离,所述第三导套的中线至第四导套中线的距离等于砖体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砖体的下端设有与第三导套同轴设置的第三连接套以及与第四导套同轴设置的第四连接套。
[0012]在上述的建筑墙砖中,所述砖体的上端还设有沿砖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五导套、第六导套、第七导套和第八导套,所述砖体的下端还设有与第五导套同轴设置的第五连接套、与第六导套同轴设置的第六连接套、与第七导套同轴设置的第七连接套以及与第八导套同轴设置的第八连接套;所述的第五导套与第一导套沿砖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的第六导套与第二导套沿砖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的第七导套与第三导套沿砖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的第八导套与第四导套沿砖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分布。
[0013]在上述的建筑墙砖中,所述第一导套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三导套的中线至砖体后侧面的距离。
[0014]在上述的建筑墙砖中,所述的第一连接套内具有螺纹孔,所述的第二连接套内具有螺纹孔,所述的第三连接套内具有螺纹孔,所述的第四连接套内具有螺纹孔,所述的第五连接套内具有螺纹孔,所述的第六连接套内具有螺纹孔,所述的第七连接套内具有螺纹孔,所述的第八连接套内具有螺纹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建筑墙砖具有以下优点:
[0016]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实用;可将装饰板、保温材料、瓷砖等挂到砖体上后再将砖体安装到一起,避免了高空作业,安全性高,同时减少了施工工序;通过设置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通孔可方便下水管路、电缆的设置,无需在整个墙壁上凿槽,不会降低墙体的结构强度;采用金属连接柱连接两上下相邻设置的砖体,连接好后金属连接柱为墙体内部的加强钢筋,墙体的结构强度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中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三中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四中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四中砖体的俯视图。
[0022]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四中砖体的剖视图。
[0023]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四中砖体的又一剖视图。
[0024]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四中砖体的堆砌剖视图。
[0025]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四中砖体的又一堆砌剖视图。
[0026]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五中砖体的剖视图。
[0027]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砖体;21、第一导套;22、第二导套;23、第三导套;24、第四导套;25、第五导套;26、第六导套;27、第七导套;28、第八导套;31、第一连接套;32、第二连接套;33、第三连接套;34、第四连接套;41、第一安装孔;42、第二安装孔;5、通孔;6、钢筋;7、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所示的建筑墙砖,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包括矩形的砖体1,砖体1 的上端设有沿砖体1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导套21与第二导套22,第一导套21的中线至砖体1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导套22的中线至砖体1后侧面的距离,第一导套21的中线至砖体1前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导套22的中线至砖体1前侧面的距离,第一导套21的中线至第二导套22中线的距离等于砖体1 长度的二分之一,砖体1的下端设有与第一导套21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套31 以及与第二导套22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套32。
[0032]安装时,将上层砖体1的左/右端面与下层砖体1的中线对齐,此时位于上层砖体1上的第一连接套31与位于下层砖体1上的第二导套22对齐,连接在第一连接套31内的连接柱插入到下层砖体1上的第二导套22内,实现上下两相邻砖体1的连接。
[0033]其中,在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同轴设有螺纹孔,连接柱的上端与螺纹孔为螺纹连接,连接柱的下端与第一导套21/第二导套22为插接。第一导套21与第一连接套31之间通过钢筋6同轴焊接,第二导套22与第二连接套 32之间通过钢筋6同轴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砖,包括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上端设有沿砖体(1)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导套(21)与第二导套(22),所述第一导套(21)的中线至砖体(1)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导套(22)的中线至砖体(1)后侧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导套(21)的中线至第二导套(22)中线的距离等于砖体(1)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砖体(1)的下端设有与第一导套(21)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套(31)以及与第二导套(22)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套(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砖体(1)上具有沿砖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且贯通砖体(1)设置的第一安装孔(41)和第二安装孔(42),所述第一安装孔(41)的中线至砖体(1)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安装孔(42)的中线至砖体(1)后侧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安装孔(41)的中线至第二安装孔(42)中线的距离等于砖体(1)长度的二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上具有沿砖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砖体(1)设置的通孔(5),所述的第一安装孔(41)与通孔(5)连通,所述的第二安装孔(42)与通孔(5)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装孔(41)与第二安装孔(42)沿砖体(1)宽度方向延伸的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41)的中线至砖体(1)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一安装孔(41)的中线至砖体(1)前侧面的距离,所述第二安装孔(42)的中线至砖体(1)后侧面的距离等于第二安装孔(42)的中线至砖体(1)前侧面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5)与砖体(1)对中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建筑墙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上端设有沿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兵
申请(专利权)人:张吉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