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48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包括两组分别抵接在基坑上、下游侧边沿的第一临时集水单元和设置在基坑中部区域的第二临时集水单元;所述第一临时集水单元包括多个的第一临时集水柱和第一临时引水通道;所述第二临时集水单元包括多个第二临时集水柱,第二临时集水柱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临时集水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对坝段基坑进行引水式排水,能够有效缓减了基坑混凝土浇筑工作面的积水问题,减少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的流失,以保证大坝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此外在大坝坝基浇筑完成后进行体系内部的混凝土回填,保证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回填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便于推广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大坝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

技术介绍

[0002]大坝基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底面与河道水流面存在水头差的缘故,基岩裂隙、破碎带等渗水几乎不可避免。特别是在坝基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往往会出现部分混凝土浇筑面泡水或过水、未浇筑岩基面积水等现象,不但需要不断变换临时排水设施的位置,而且不可避免的造成部分水泥浆流失、混凝土水灰比变化等情况,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基坑混凝土浇筑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0003]1.仓面挤排法:即通过混凝土挤压积水,同时在仓面内设置小型排水设施不间断排水,此法仅在渗水量较小的仓面适用,现场操作麻烦,施工质量难控制;此外,随着混凝土浇筑面积不断扩大,已浇筑区域渗水点被覆盖后,渗水压力不能有效释放,部分转移至未覆盖区域,从而导致未浇筑区域渗流量增大。
[0004]2.周边防渗法:即在基坑开挖前或开挖过程中,对其周边作防渗处理,如进行防渗帷幕等施工,此法成本较高、影响施工进度且很难保证有良好的实施效果。
[0005]如何快速且有效的清除积水、避免水泥浆流失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受或少受影响,同时施工成本合理,是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设置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对坝段基坑进行引水式排水,能够有效缓减了基坑混凝土浇筑工作面的积水问题,减少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的流失,以保证大坝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此外在大坝基础坝基浇筑完成后进行体系内部的混凝土回填,保证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回填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分别抵接在所述混凝土大坝坝段的基坑上游侧边沿和基坑下游侧边沿且用于收集基坑基岩面渗水的第一临时集水单元,以及设置在基坑中部区域的第二临时集水单元;
[0008]所述第一临时集水单元包括多个均抵接在基坑立面上的第一临时集水柱以及设置在基坑底面上且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一临时集水柱的第一临时引水通道;
[0009]所述第二临时集水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基坑底面上的第二临时集水柱,第二临时集水柱通过第二临时引水通道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临时集水柱连通;
[0010]所述第一临时集水柱和所述第二临时集水柱内均设置有抽水泵;所述第一临时集水柱、第一临时引水通道、第二临时集水柱和第二临时引水通道均由快易收口网拼接成型。
[0011]上述的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时集水柱的顶部与基坑顶部齐平,所述第二临时集水柱的顶部高程大于第一临时集水柱的顶部高程。
[0012]上述的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大坝坝段的基坑底面高程低于混凝土大坝的多个坝段的基坑底面的平均高程。
[0013]上述的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时引水通道的顶部高程由靠近第二临时集水柱设置的第一临时集水柱向远离第二临时集水柱设置的第一临时集水柱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临时引水通道的顶部高程由第二临时集水柱向第一临时集水柱方向逐渐增大。
[0014]上述的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临时集水柱设置在基坑底面高程低于基坑底面设计高程的基坑区域内,所述第二临时集水柱的数量为2个~3个。
[0015]上述的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临时集水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基坑底面中部的第三临时集水柱,第三临时集水柱设置在基坑底面高程低于基坑底面设计高程的基坑区域内,第三临时集水柱与多个第一临时集水柱的距离均大于设定的距离阈值,第三临时集水柱的顶部高程与第二临时集水柱的顶部高程相同,第三临时集水柱由快易收口网拼接成型,第三临时集水柱内设置有抽水泵。
[0016]上述的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时集水柱由三面快易收口网和基坑立面围成;所述第一临时引水通道由两面快易收口网以及基坑立面和基坑底面围成。
[0017]上述的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临时集水柱为方形集水柱,所述方形集水柱由四面快易收口网拼接成型;所述第二临时引水通道为凹字形引水通道,所述凹字形引水通道由三面快易收口网拼接成型,所述凹字形引水通道的两侧均抵接在基坑立面上。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9]1、对单个混凝土大坝坝段而言,本技术能够有效缓减了基坑混凝土浇筑工作面的积水问题,减少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的流失,以保证大坝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便于推广使用。
[0020]2、对大坝整体而言,本技术在仅有基坑底面较低且渗水量较大的数个混凝土大坝坝段布设本体系,其余混凝土大坝坝段因渗水通道未改变而积水量较少,故不需要再设置临时集水柱,如此,极大地减少了临近混凝土大坝坝段清理工作量和浇筑过程中的排水量,施工效果好。
[0021]3、本技术在大坝基础坝基浇筑完成后进行体系内部的混凝土回填,保证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回填效果好。
[0022]4、本技术通过使用快易收口网制作第一临时集水柱、第一临时引水通道、第二临时集水柱和第二临时引水通道,快易收口网在能有效拦截混凝土的同时,后期不用拆除、不需要凿毛处理,施工便捷高效。
[0023]5、本技术排水位置固定,相比于现有的基坑排水方法施工更加快速,基本不影响混凝土浇筑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对坝段基坑进行引
水式排水,能够有效缓减了基坑混凝土浇筑工作面的积水问题,减少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的流失,以保证大坝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此外在大坝基础坝基浇筑完成后进行体系内部的混凝土回填,保证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回填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2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上游侧第一临时集水单元回填时的施工状态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基坑;
ꢀꢀꢀꢀꢀꢀꢀꢀꢀꢀꢀꢀꢀꢀꢀ2‑
第一临时集水柱;
ꢀꢀꢀꢀꢀ3‑
第一临时引水通道;
[0031]4‑
第二临时集水柱;
ꢀꢀꢀꢀꢀ5‑
第二临时引水通道;
ꢀꢀꢀ6‑
第三临时集水柱;
[0032]7‑
抽水泵;
ꢀꢀꢀꢀꢀꢀꢀꢀꢀꢀꢀꢀꢀ8‑
坝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分别抵接在所述混凝土大坝坝段的基坑(1)上游侧边沿和基坑(1)下游侧边沿且用于收集基坑(1)基岩面渗水的第一临时集水单元,以及设置在基坑(1)中部区域的第二临时集水单元;所述第一临时集水单元包括多个均抵接在基坑(1)立面上的第一临时集水柱(2)以及设置在基坑(1)底面上且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一临时集水柱(2)的第一临时引水通道(3);所述第二临时集水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基坑(1)底面上的第二临时集水柱(4),第二临时集水柱(4)通过第二临时引水通道(5)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临时集水柱(2)连通;所述第一临时集水柱(2)和所述第二临时集水柱(4)内均设置有抽水泵(7);所述第一临时集水柱(2)、第一临时引水通道(3)、第二临时集水柱(4)和第二临时引水通道(5)均由快易收口网拼接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时集水柱(2)的顶部与基坑(1)顶部齐平,所述第二临时集水柱(4)的顶部高程大于第一临时集水柱(2)的顶部高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大坝坝段的基坑(1)底面高程低于混凝土大坝的多个坝段的基坑底面的平均高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大坝坝段基坑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时引水通道(3)的顶部高程由靠近第二临时集水柱(4)设置的第一临时集水柱(2)向远离第二临时集水柱(4)设置的第一临时集水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刚赵正平许泾川方涛雷汉勋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