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气的脱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6331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13
一种氮气的脱氧装置,第一、第二脱氧塔的内空分别设有铜系脱氧剂,第一、第二管路的两端与第一、第二脱氧塔塔底相连,第三、第四管路的两端与第一、第二脱氧塔塔顶相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管路上各设有两个阀门,一氮气进管与第二管路相连,位于两阀门之间,一排气管与第一管路相连,位于两阀门之间,加热器的进气口与氢气源相连,出气口与第三管路相连,位于两阀门之间,一氮气出管与第四管路相连,位于两阀门之间,调节阀门的一端与第四管路相连,位于两阀门之间,另一端与加热器的进气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大幅降低产出氮气中的氧含量,满足氮气用户的使用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气的脱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氮气的脱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氮气是化工企业大量使用的气体,用于作为惰性气体,或者用于制造氨、硝酸、硝酸盐、氰化物等,或者用于形成惰性环境以保存材料,用途非常广泛。大型的化工企业通常配套设置有制氮站,产出大量的氮气,用于自用和/或对外输出,供企业自身下游工艺或中小型企业使用。
[0003]然而,产出的氮气中通常含有50

100ppm的氧,对氮气用户有较大影响。
[0004]因此,如何高效去除产出的氮气中的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氮气的脱氧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大幅降低产出氮气中的氧含量,满足氮气用户的使用需求。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氮气的脱氧装置,包括第一脱氧塔、第二脱氧塔、加热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调节阀门,所述第一脱氧塔、第二脱氧塔的内空分别设有铜系脱氧剂,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脱氧塔、第二脱氧塔的塔底相连,所述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脱氧塔、第二脱氧塔的塔顶相连,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七阀门、第八阀门,一氮气进管与第二管路相连,位于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之间,一排气管与第一管路相连,位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之间,所述加热器的进气口通过氢气进管与氢气源相连,加热器的出气口与第三管路相连,位于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之间,一氮气出管与第四管路相连,位于第七阀门、第八阀门之间,所述调节阀门的一端与第四管路相连,位于第七阀门、第八阀门之间,该调节阀门的另一端与加热器的进气口相连。
[0007]所述排气管的下游端设有消声器。
[0008]所述氮气出管上设有过滤器。
[0009]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器。
[0010]所述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为止回阀。
[0011]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为气动蝶阀。
[0012]所述氢气进管上设有第九阀门。
[0013]所述过滤器的底部设有排水阀。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氮气的脱氧装置包括第一脱氧塔、第二脱氧塔、加热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调节阀门。所述第一脱氧塔、第二脱氧塔的内空分别设有铜系脱氧剂,铜系脱氧剂用于与氮气中的氧气反应,达到将氮气中的微量氧去除的目的,另外,与氧发生反
应的铜系脱氧剂在高温、还原剂作用下再生,可用于重复脱氧,两个脱氧塔交替脱氧、再生,使脱氧装置可以长时间连续脱氧,有效满足企业对大量氮气连续脱氧的需求。
[0016]2、本技术的氮气进气方向和再生气的进气方向相向,如此设置,可有效提高脱氧剂对氮气脱氧的效率、再生气对脱氧剂的再生效率。
[0017]3、本技术经脱氧的高纯氮气由脱氧塔的塔顶排出,可尽量减少对脱落的脱氧剂的带出率,保证高纯氮气的纯度,且降低脱氧剂的流失率,提高脱氧塔的使用寿命。
[0018]4、排气管的下游端设有消声器,对排出的再生气减速、消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0019]5、氮气出管上设有过滤器,用于对脱氧后的氮气除杂,保证排出的高纯氮气质量,满足氮气用户的使用需求。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
[0022]附图中,1为第一脱氧塔,2为第二脱氧塔,3为加热器,4为调节阀门,5为氮气进管,6为排气管,7为氢气进管,8为氮气出管,9为消声器,10为过滤器,11为第一管路,12为第二管路,13为第三管路,14为第四管路,a为第一阀门,b为第二阀门,c为第三阀门,d为第四阀门,e为第五阀门,f为第六阀门,g为第七阀门,h为第八阀门,i为第九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中,未标明具体结构的装置、设备,通常采用化工领域常规的装置或设备,未标明具体安装、连接方式的通常采用化工领域常规的安装、连接方式或者按照厂家的指导意见进行安装、连接。
[0024]参见图1,为一种氮气的脱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氮气的脱氧装置包括第一脱氧塔1、第二脱氧塔2、加热器3、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第四管路14、调节阀门4。所述第一脱氧塔1、第二脱氧塔2的内空分别设有铜系脱氧剂,铜系脱氧剂为化工领域常规的脱氧剂,且采用常规的安装方式设置在第一脱氧塔、第二脱氧塔内空。所述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脱氧塔1、第二脱氧塔2的塔底相连,所述第三管路13、第四管路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脱氧塔1、第二脱氧塔2的塔顶相连。第一管路11上设有第一阀门a、第二阀门b,第二管路12上设有第三阀门c、第四阀门d,具体的,第一阀门a、第二阀门b、第三阀门c、第四阀门d为气动蝶阀。第三管路13上设有第五阀门e、第六阀门f,第四管路14上设有第七阀门g、第八阀门h,具体的,第五阀门e、第六阀门f、第七阀门g、第八阀门h为止回阀。一氮气进管5与第二管路12相连,位于第三阀门c、第四阀门d之间,该氮气进管的上游端用于与低纯氮气源相连。一排气管6与第一管路11相连,位于第一阀门a、第二阀门b之间,具体的,排气管的下游端设有消音器9,对排出的再生气减速、降噪。所述加热器3的进气口通过氢气进管7与氢气源相连,加热器3的出气口与第三管路13相连,位于第五阀门e、第六阀门f之间,具体的,加热器采用电加热器,在氢气进管7上设有第九阀门i。一氮气出管8与第四管路14相连,位于第七阀门g、第八阀门h之间,该氮气出管上设有过滤器10,用于对脱氧后的氮气除杂,具体的,为了将过滤器中生成的液体排空,过滤器10的底部设有排水阀。所述调
节阀门4的一端与第四管路14相连,位于第七阀门g、第八阀门h之间,该调节阀门4的另一端与加热器3的进气口相连。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以第一脱氧塔进行脱氧、第二脱氧塔再生为例:
[0026]先关闭第一阀门、第四阀门,开启第三阀门,低纯氮气由氮气进管,经第三阀门,由第一脱氧塔的底部进入,自下而上流经铜系脱氧剂,低纯氮气中的微量氧被铜系脱氧剂去除后,由第一脱氧塔的塔顶排出,经第七阀门,且通过控制调节阀门的开度,使约94%

96%的高纯氮气由氮气出管进入过滤器,经过滤后,排出得到高纯氮气(氧含量低于0.5ppm)。
[0027]经第七阀门排出的高纯氮气,通过控制调节阀门的开度,使越4%

6%的高纯氮气经调节阀门,与来自制氢装置的氢气混合后,混合气体进入电加热器,升温至300℃,由第二脱氧塔的顶部进入,自上而下流经铜系脱氧剂(部分氧化),使铜系脱氧剂在高温、氢气环境下再生,开启第二阀门,这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气的脱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脱氧塔(1)、第二脱氧塔(2)、加热器(3)、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第四管路(14)、调节阀门(4),所述第一脱氧塔(1)、第二脱氧塔(2)的内空分别设有铜系脱氧剂,所述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脱氧塔(1)、第二脱氧塔(2)的塔底相连,所述第三管路(13)、第四管路(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脱氧塔(1)、第二脱氧塔(2)的塔顶相连,第一管路(11)上设有第一阀门(a)、第二阀门(b),第二管路(12)上设有第三阀门(c)、第四阀门(d),第三管路(13)上设有第五阀门(e)、第六阀门(f),第四管路(14)上设有第七阀门(g)、第八阀门(h),一氮气进管(5)与第二管路(12)相连,位于第三阀门(c)、第四阀门(d)之间,一排气管(6)与第一管路(11)相连,位于第一阀门(a)、第二阀门(b)之间,所述加热器(3)的进气口通过氢气进管(7)与氢气源相连,加热器(3)的出气口与第三管路(13)相连,位于第五阀门(e)、第六阀门(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恩之苗迎彬赵风轩邓闯谯应辉张义全何文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