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固定架、天井式室内机、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15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固定架、天井式室内机、空调器,其中的换热器固定架,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部、连接部以及处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能够将风机的出风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至换热器的换热翅片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流部能够将与之对应的风机的出风气流引导至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翅片处,从而能够显著提升所述风机的出风顺畅性,进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所述导流部还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出风气流以基本水平相切的方向作用到换热器翅片上带来的噪音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固定架、天井式室内机、空调器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固定架、天井式室内机、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们对节能减排的意识越来越高,空调行业对节能产品的研发越来越重视,需要不断的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同时,目前常见的天井式室内机的风机出风气流角度与翅片基本水平相切,一方面,风机出风气流的角度与换热器翅片之间形成基本水平相切使进入换热器的出风气流不够顺畅,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导致换热器翅片在风机出风的作用下发生振动,进而产生噪音,用户使用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固定架、天井式室内机、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出风气流以基本水平相切的方向作用到换热翅片导致发出噪音进而降低用户使用体验以及进入换热器的气流不顺畅导致的换热器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固定架,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部、连接部以及处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能够将风机的出风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至换热器的换热翅片处。
[0005]优选地,所述导流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流片,多个所述导流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多个所述导流片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0006]优选地,在所述风机的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导流片包括与所述风机的出风气流对应的气流引入段、与所述换热器的相邻换热翅片的间隙对应的气流引出段以及处于所述气流引入段和所述气流引出段之间的气流引导段。
[0007]优选地,以换热器的迎风面在所述径向平面上的投影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x轴的方向为y轴,以所述x轴与y轴的交点为O点,在xOy坐标系内,所述气流引入段的引风倾斜角度为B,所述风机的出风气流的角度为A,A=B。
[0008]优选地,所述气流引出段的出风方向与所述换热翅片的迎风角度平行。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具有凹槽,所述换热器的底侧边框能够被容纳于所述凹槽内。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天井式室内机,包括换热器固定架,所述换热器固定架为上述的换热器固定架。
[0011]优选地,所述天井式室内机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所述风机以及所述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换热器固定架的连接部与所述外壳具有的底盘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外壳具有周向侧立壁,所述换热器与与之对应的所述周向侧立壁之间形成向下出风的出风道。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天井式室内机,所述天井式室内机为上述的
天井式室内机。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固定架、天井式室内机、空调器,所述导流部能够将与之对应的风机的出风气流引导至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翅片处,从而能够显著提升所述风机的出风顺畅性,进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所述导流部还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出风气流以基本水平相切的方向作用到换热器翅片上带来的噪音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换热器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换热器固定架与换热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采用本技术的换热器固定架与相应的风机、换热器之间的气流流动示意,图中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天井式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的正视图;
[0020]图6为图4的断面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2]10、换热器固定架;11、支撑部;111、凹槽;12、连接部;13、导流部;131、导流片;1311、气流引入段;1312、气流引出段;1313、气流引导段;2、风机;3、换热器;40、外壳;42、底盘;43、周向侧立壁;44、出风道;4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固定架,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部11、连接部12以及处于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连接部12之间的导流部13,其中所述支撑部11用于与换热器3形成支撑连接,所述连接部12用于与吊装载体例如底盘42形成连接,所述导流部13能够将风机2的出风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至换热器3的换热翅片处。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部13能够将与之对应的风机2的出风气流引导至所述换热器3的换热翅片处,从而能够显著提升所述风机2的出风顺畅性,进而提升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同时,所述导流部13还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出风气流以基本水平相切的方向作用到换热器翅片上带来的噪音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4]作为所述导流部1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导流部1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流片131,多个所述导流片131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1连接,多个所述导流片131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12连接,多个导流片131之间的间隔形成对所述风机2的出风气流的顺畅引导。而可以理解的,所述导流片131的外廓应具有圆滑流线型,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对气流的风阻。具体的,在所述风机2的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导流片131包括与所述风机2的出风气流对应的气流引入段1311、与所述换热器3的相邻换热翅片的间隙对应的气流引出段1312以及处于所述气流引入段1311和所述气流引出段1312之间的气流引导段1313。
[0025]结合附图3,以换热器3的迎风面在所述径向平面上的投影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x轴的方向为y轴,以所述x轴与y轴的交点为O点,在xOy坐标系内,所述气流引入段1311的引风倾斜角度为B,所述风机2的出风气流的角度为A,A=B,也即所述风机2的出风气流的出风
角度与所述气流引入段1311的角度相吻合,由此使所述风机2的出风能够最大化的引导进入所述换热器3的一侧。
[0026]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引出段1312的出风方向与所述换热翅片的迎风角度平行,从而能够使所述导流片131引导而出的气流能够顺畅进入相邻的换热翅片之间的间隙中,这一方面有利于所述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则由于气流与所述换热翅片形成平行而不存在冲击夹角,进而有效降低了换热器3由于气流冲击带来的噪音问题。
[0027]所述支撑部11例如可以通过栓接等连接方式与所述换热器3的底部连接对其形成支撑,优选地,所述支撑部11具有凹槽111,所述换热器3的底侧边框能够被容纳于所述凹槽111内,也即所述凹槽111的槽底形成所述换热器3的支撑放置面,从而使所述换热器3的组装更加便利。
[002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井式室内机,包括换热器固定架10,所述换热器固定架10为上述的换热器固定架。具体的,所述天井式室内机还包括外壳40,所述外壳40具有安装腔(图中未标引),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所述风机2以及所述换热器3,所述换热器3通过所述换热器固定架10的连接部12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部(11)、连接部(12)以及处于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连接部(12)之间的导流部(13),所述导流部(13)能够将风机(2)的出风气流至少部分地引导至换热器(3)的换热翅片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1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流片(131),多个所述导流片(131)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1)连接,多个所述导流片(131)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2)的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导流片(131)包括与所述风机(2)的出风气流对应的气流引入段(1311)、与所述换热器(3)的相邻换热翅片的间隙对应的气流引出段(1312)以及处于所述气流引入段(1311)和所述气流引出段(1312)之间的气流引导段(13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以换热器(3)的迎风面在所述径向平面上的投影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x轴的方向为y轴,以所述x轴与y轴的交点为O点,在xOy坐标系内,所述气流引入段(1311)的引风倾斜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莹马兆俊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