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11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主要包括盖梁和桥墩,所述盖梁的底部设置有减震耗能介质层、预留螺栓孔、高强螺栓等构件,所述桥墩设置有液压阻尼器、吸震器、桩身构件。先将桥墩安放并固定好,吊车起吊盖梁并大致对位,缓慢降落,待完全落好后将液压阻尼器和吸震器在两端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完成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承载力较高,结构稳定,连接简单,施工较为方便,有利于缩短工期,在液压阻尼器和吸震器减震耗能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保护桥墩自身结构安全的同时,还可以在地震发生时最大限度的减震,保障桥梁的通行能力,促进路桥交通安全设施领域发展。促进路桥交通安全设施领域发展。促进路桥交通安全设施领域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桥墩,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桥梁下部结构主要采用现场浇筑施工方法。这种传统的建造模式,施工周期长、对交通影响较大、整体耗能高、现场施工人员多、工人劳动强度大。为克服这些不利影响,装配式桥墩形式应运而生。与传统现浇桥墩相比,装配式桥墩具有施工周期短、环境影响小、施工质量高等优势,桥墩的装配式建造是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现场污染、实现低碳化建设的有效手段,符合我国建筑结构工业化的发展要求。随着城市现代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也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桥梁建设现浇桥墩施工时往往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包括产生噪声和粉尘等的环境污染,与城市提倡的低碳、环保发展不符。因此,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未来桥梁建设发展中装配式桥梁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0003]对于一般的装配式桥墩而言,全部桥墩节段都采用工厂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这种全部节段都是拼接的结构体系相对于现浇桥墩体现出滞回耗能能力较弱的特性,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在现阶段装配式桥墩主要应用于非抗震设防区或低抗震设防区的桥梁结构,亟待开发一种减震耗能效果良好,具有足够的阻尼能力和延性能力的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该节点在液压阻尼器和吸震器减震耗能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保护桥墩自身结构安全,同时在地震发生时最大限度的减震,保障桥梁的通行能力。
[0005]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包括盖梁、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顶部预留螺栓孔、顶部高强螺栓、桥墩、桩身扩大盘、底部减震耗能介质层、液压阻尼器、吸震器、底部预留螺栓孔和底部高强螺栓,盖梁1底部设置有桥墩,盖梁与桥墩之间设置有一层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所述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的形状为圆柱形,圆柱形底部有缺口,缺口尺寸与桥墩尺寸相同,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的圆截面直径大于桥墩圆的直径,在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的四周设置有三组共六个顶部预留螺栓孔用来与液压阻尼器和吸震器进行螺栓连接,在三组共六个顶部预留螺栓孔相应位置,液压阻尼器和吸震器采用三组共六个顶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所述液压阻尼器8布置三组共六个,所述吸震器布置在每组液压阻尼器夹角平分线上竖直放置,所述吸震器布置在桥墩外围;
[0007]进一步地,所述桥墩的主体形状为圆柱形,在柱中靠近上部的位置,设置有桩身扩大盘,在桩身扩大盘上,设置有三组共十二个底部高强螺栓,所述三组共十二个底部高强螺栓所在位置均留有三组共十二个底部预留螺栓孔,用于与液压阻尼器和吸震器进行螺栓连
接,所述桩身扩大盘顶端设置有底部减震耗能介质层,所述底部减震耗能介质层为圆柱形,其尺寸与桩身扩大盘的大小相同。
[0008]进一步地,所述桩身扩大盘内设置有钢筋。
[0009]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预留螺栓孔水平连线每组互成60度夹角,所述每组两个液压阻尼器斜向放置互成60度夹角,所述吸震器水平连线互成60度夹角均匀布置在桥墩外围。
[0010]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的承载力较高,结构稳定,连接简单,施工较为方便,有利于缩短工期,在液压阻尼器和吸震器减震耗能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保护桥墩自身结构安全的同时,还可以在地震发生时最大限度的减震,保障桥梁的通行能力,促进路桥交通安全设施领域发展。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的主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的俯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的仰视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桥墩与盖梁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盖梁、2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3顶部预留螺栓孔、4顶部高强螺栓、5桥墩、6桩身扩大盘、7底部减震耗能介质层、8液压阻尼器、9吸震器、10底部预留螺栓孔、11底部高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如图1

5所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包括盖梁1、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2、顶部预留螺栓孔3、顶部高强螺栓4、桥墩5、桩身扩大盘6、底部减震耗能介质层7、液压阻尼器8、吸震器9、底部预留螺栓孔10和底部高强螺栓11,所述盖梁1的材质为混凝土,盖梁1底部设置有桥墩5,盖梁1与桥墩5之间设置有一层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2,所述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2的形状为圆柱形,圆柱形底部有缺口,缺口尺寸与桥墩5尺寸相同,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2的圆截面直径大于桥墩5圆的直径,在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2的四周设置有三组共六个顶部预留螺栓孔3用来与液压阻尼器8和吸震器9进行螺栓连接,在三组共六个顶部预留螺栓孔3相应位置,液压阻尼器8和吸震器9采用三组共六个顶部高强螺栓4进行连接,所述液压阻尼器8布置三组共六个,所述吸震器9布置在每组液压阻尼器8夹角平分线上竖直放置,所述吸震器9布置在桥墩5外围。
[0020]所述桥墩5的材质为混凝土,所述桥墩5的主体形状为圆柱形,在柱中靠近上部的位置,设置有桩身扩大盘6,所述桩身扩大盘6的形状为圆形,在桩身扩大盘6上,设置有三组共十二个底部高强螺栓11,所述三组共十二个底部高强螺栓11所在位置均留有三组共十二个底部预留螺栓孔10,用于与液压阻尼器8和吸震器9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桩身扩大盘6顶端设置有底部减震耗能介质层7,所述底部减震耗能介质层7为圆柱形,其尺寸与桩身扩大盘6
的大小相同。所述桩身扩大盘6内设置有钢筋。
[0021]所述顶部预留螺栓孔3水平连线每组互成60度夹角,所述每组两个液压阻尼器8斜向放置互成60度夹角,所述吸震器9水平连线互成60度夹角均匀布置在桥墩5外围。
[0022]本技术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的安装方法如下:先将桥墩5安装并固定好,起吊盖梁1,大致对位并下降,待其落稳后,将液压阻尼器8和吸震器9两端分别采用顶部高强螺栓4和底部高强螺栓11固定,完成安装。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桥墩螺栓连接的耗能减震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梁(1)、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2)、顶部预留螺栓孔(3)、顶部高强螺栓(4)、桥墩(5)、桩身扩大盘(6)、底部减震耗能介质层(7)、液压阻尼器(8)、吸震器(9)、底部预留螺栓孔(10)和底部高强螺栓(11),所述盖梁(1)底部设置有桥墩(5),盖梁(1)与桥墩(5)之间设置有一层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2),所述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2)的形状为圆柱形,圆柱形底部有缺口,缺口尺寸与桥墩(5)尺寸相同,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2)的圆截面直径大于桥墩(5)圆的直径,在顶部减震耗能介质层(2)的四周设置有三组共六个顶部预留螺栓孔(3)用来与液压阻尼器(8)和吸震器(9)进行螺栓连接,在三组共六个顶部预留螺栓孔(3)相应位置,液压阻尼器(8)和吸震器(9)采用三组共六个顶部高强螺栓(4)进行连接,所述液压阻尼器(8)布置三组共六个,所述吸震器(9)布置在每组液压阻尼器(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一黄鹏常九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