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聪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窗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59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且公开了一种智能窗台,包括底台,所述底台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位于右支撑杆的左侧,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顶端通过支撑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箱内部的前壁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支撑箱内部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该智能窗台,通过温控机构能够随时检测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以便检测是否会有雨雪情况的出现,从而能够控制调节机构的启动,进而能够实现将窗户的关闭目的,防止突如取来的雨雪,进入室内,从而对室内造成影响。从而对室内造成影响。从而对室内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窗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具体为一种智能窗台。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0003]目前,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上班族花费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致使在出门前忘记关闭窗户成为生活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在梅雨时节,突如其来的雨水经常令人防不胜防,而在下雨时窗户忘记关闭会使雨水被带入室内,从而造成室内地板雨水的堆积,故而提出一种智能窗台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窗台。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智能窗台,包括底台,所述底台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顶端通过支撑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箱内部的前壁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支撑箱内部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台的上表面位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之间开始有滑槽。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复位弹簧和第一竖板,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支撑箱内部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齿板,所述移动齿板的底部设置有按压块,通过复位弹簧能够使移动齿板回到原位。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板的后部与支撑箱内部的前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第一竖板的前部转动连接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表面设置有亲水材料,通过连接杆的转动能够控制转动齿轮进行转动,以便达到使移动齿板进行移动的目的。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电机组,所述电机组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杆的内部并与啮合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啮合齿轮的表面啮合有啮合齿板,所述啮合齿板的表面与支撑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啮合齿板的后部设置有调节装置,通过电机组能够给调节机构提供动力,从而便于调节机构的整体运行。
[0010]优选的,所述啮合齿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的前端通过第二竖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箱,两个所述滑动箱的下表面通过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杆,所述竖杆内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表面与导轨的表面相互
接触,所述导轨的表面与支撑箱的内部固定连接,通过啮合齿板能够将滑动杆带动,从而控制滑动杆能够在导轨的内部进行移动。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有小齿板和第二窗户,所述小齿板的表面与啮合齿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小齿板的表面与被动齿轮的表面相互接触,所述被动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底端贯穿第二窗户的顶部并与第二窗户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表面位于第二窗户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底端贯穿第二窗户的顶部并与第二窗户的内部转动连接,通过调节装置能够打开第二窗户,从而能够便于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流通。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窗户的表面与支撑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窗户的前部固定连接有辅助齿板,通过辅助齿板能够便于第一窗户在移动时能够进行转动,从而达到打开第一窗户的目的。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表面通过伸缩玻璃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玻璃板的表面与第二窗户的内部滑动连接,通过伸缩玻璃板能够使第二窗户在打开口不会占用室内或是室外的空间。
[0014]优选的,所述竖杆的底端贯穿导轨的底部并与第一窗户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窗户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转轴的内部并与转轴的底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表面与辅助齿板的表面相互啮合,所述转轴的表面位于第一窗户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真空玻璃,通过从动齿轮与辅助齿板的啮合使从动齿轮在移动时能够进行转动,从而控制第一窗户内玻璃的转动,以便使第一窗户能够打开,从而加快空气的自然流通。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0016]1、该智能窗台,通过温控机构能够随时检测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以便检测是否会有雨雪情况的出现,从而能够控制调节机构的启动,进而能够实现将窗户的关闭目的,防止突如取来的雨雪,进入室内,从而对室内造成影响。
[0017]2、该智能窗台,通过调节机构能够控制第一窗户的移动,以便在天晴时能够最大化将窗户打开,以便于加大空气的流通速度,使室内的控制能够清新自然。
[0018]3、该智能窗台,通过复位弹簧能够使移动齿板向上移动后进行复位,从而在天晴时窗户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大幅度影响空气的流通。
[0019]4、该智能窗台,通过窗框表面的辅助齿板能够使真空玻璃在移动时进行转动,从而达到打开第一窗户的目的,以便使窗台左侧不处于封闭状态,以便使室内的空气与大自然的空气自然流通。
[0020]5、该智能窗台,通过两个滑轨位置的不同,能够控制第一窗户的移动方向与位置,从而便于第一窗户能够向右侧移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窗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窗台中支撑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窗台中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窗台中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窗台中第一窗户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窗台中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窗台中伸缩玻璃板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窗台中辅助齿板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底台;2、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4、支撑箱;5、控制机构;51、复位弹簧;52、第一竖板;53、控制器;54、移动齿板;55、转动齿轮;56、连接杆;6、固定杆;7、调节机构;71、电机组;72、啮合齿轮;73、啮合齿板;74、滑动杆;75、第二竖板;76、滑动箱;77、底板;78、竖杆;79、横杆;710、导轨;711、第一窗户;712、转轴;713、从动齿轮;714、真空玻璃;715、套筒;8、支撑板;9、滑槽;10、调节装置;101、小齿板;102、第二窗户;1021、辅助齿板;103、被动齿轮;104、第一传动轴;105、第一皮带轮;106、第二皮带轮;107、第二传动轴;108、伸缩玻璃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窗台,包括底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台(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杆(2)和右支撑杆(3),所述左支撑杆(2)和右支撑杆(3)的顶端通过支撑箱(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箱(4)内部的前壁设置有控制机构(5),所述支撑箱(4)内部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7),所述固定杆(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底台(1)的上表面位于左支撑杆(2)和右支撑杆(3)之间开始有滑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5)包括有复位弹簧(51)和第一竖板(52),所述复位弹簧(51)的底端与支撑箱(4)内部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5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齿板(54),所述移动齿板(54)的底部设置有按压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52)的后部与支撑箱(4)内部的前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5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53),所述第一竖板(52)的前部转动连接有转动齿轮(55),所述转动齿轮(5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6),所述连接杆(56)的下表面设置有亲水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有电机组(71),所述电机组(71)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杆(6)的内部并与啮合齿轮(72)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啮合齿轮(72)的表面啮合有啮合齿板(73),所述啮合齿板(73)的表面与支撑板(8)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啮合齿板(73)的后部设置有调节装置(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齿板(7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杆(74),两个所述滑动杆(74)的前端通过第二竖板(75)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74)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箱(76),两个所述滑动箱(76)的下表面通过底板(7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7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杆(78),所述竖杆(78)内部固定连接有横杆(7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聪
申请(专利权)人:曾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