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式矿用风筒风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5371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移式矿用风筒风量检测装置,包括水银开关S0、场效应管BG1、稳压管V1、晶振芯片JT1、本安电源单元V20、光电耦合管P521、跳线端子TX2P2、微控制器IC1、RS485收发器IC2、隔离电源模块IC10、浪涌保护管W21、浪涌保护管W22、浪涌保护管W23、防雷管FD1;水银开关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结果信号可以在恒流信号方式和RS485数字信号方式之间切换输出,满足数字矿山的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风筒风量检测装置配有本安保护电路,抗电磁干扰电路,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抗干扰性,抗电磁干扰度达到3级以上。抗电磁干扰度达到3级以上。抗电磁干扰度达到3级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位移式矿用风筒风量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位移式矿用风筒风量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井下作业存在很多危险的因素,比如存在多种易燃易爆混合气体、煤尘、有毒有害气体等。预防这些危险源产生灾害的方式主要是通风,解决好通风问题,就可以避免瓦斯爆炸、气体中毒、窒息、煤尘爆炸、瓦斯突出等灾害发生。
[0003]煤矿井下通风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抽压混合式通风。其中压入式通风时,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机进行送风,这种通风机会在风机出风口配套很长的风筒,直接把新鲜风送至按安全标准需要送达的工作面,再让风从回风巷道流走,形成回风流,使得巷道里面持续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
[0004]对于通风机风筒的风量大小检测与判定,需要专用检测设备来完成,目前检测风筒里风量是否足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环抱夹紧型,微动开关型等。这些检测方法安装虽然稳固,但是检测灵敏度都不够,使用时间久了之后,微动开关及其夹紧装置都容易疲劳失效,不能准确的检测风筒风量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位移式矿用风筒风量检测装置,解决现有矿用风筒风量检测装置灵敏度不够,长时间工作后疲劳失效,不能准确检测风筒风量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位移式矿用风筒风量检测装置,包括水银开关S0、场效应管BG1、稳压管V1、电阻R1A、电阻1B、电阻R2、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晶振芯片JT1、电容C1、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本安电源单元V20、光电耦合管P521、跳线端子TX2P2、微控制器IC1、RS485收发器IC2、隔离电源模块IC10、浪涌保护管W21、浪涌保护管W22、浪涌保护管W23、防雷管FD1;所述本安电源单元V20的1端输入18V电源,2端为GND端,3端输出5V电源;晶振芯片JT1的两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1的XTAL1端、XTAL2端,电容C11的两端连接于微控制器IC1的XTAL1端、GND端,电容C12的两端连接于微控制器IC1的XTAL2端、GND端,接口端子JXD4的0脚、1脚分别输入外部18V电源的正极、负极,所述水银开关S0的一端接接口端子JXD4的1脚,水银开关S0的另一端接稳压管V1的I端,所述电容C1的两端分别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1脚,场效应管BG1的D极接接口端子JXD4的1脚,场效应管BG1的G极串联电阻R2后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场效应管BG1的S极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稳压管V1的T端接光电耦合管P52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稳压管V1的O端串联电阻R1A、电阻1B后接光电耦合管P52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光电耦合管P52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所述跳线端子TX2P2的一端接接口端子JXD4的1脚,跳线端子TX2P2的另一端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1端,所述本安电源单元V20的3端接微控制器IC1的VCC端,本安电源单元V20的2端接微控制器IC1的GND引
脚,电容C21的两端分别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1、2端,电容C20、电容C22的两端分别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2、3端,电阻R21的一端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3端,另一端接微控制器IC1的P3.4端,电阻R22的一端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3端,另一端接微控制器IC1的P3.3端,电阻R20的一端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3端,另一端接微控制器IC1的P3.2端,光电耦合管P521的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微控制器IC1的P3.2端,光电耦合管P521的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1的GND端、RS485收发器IC2的GND1端和接口端子JXD4的0脚,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1脚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2脚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3端,RS485收发器IC2的VDD1端接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2脚,RS485收发器IC2的GND1端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电容C23、电容C24的两端接于RS485收发器IC2的VDD1端和GND1端之间,RS485收发器IC2的RXD端与微控制器IC1的P3.0端,RS485收发器IC2的/RE端与DE端相连后与微控制器IC1的P3.7端相连,RS485收发器IC2的TXD端与微控制器IC1的P3.1端相连,RS485收发器IC2的PV端与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2脚相连,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3脚接地,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4脚与RS485收发器IC2的VDD2端相连,RS485收发器IC2的GND2端接地,电容C25、电容C26并联,并联电路的一端接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4脚,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的一端接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4脚,电阻R24的另一端接RS485收发器IC2的A端,浪涌保护管W23的阳极与RS485收发器IC2的B端相连,浪涌保护管W23的阴极与RS485收发器IC2的A端相连,电阻R23的一端与RS485收发器IC2的B端相连,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浪涌保护管W22的阳极接地,浪涌保护管W22的阴极与RS485收发器IC2的B端相连,浪涌保护管W21的阳极接地,浪涌保护管W21的阴极与RS485收发器IC2的A端相连,RS485收发器IC2的GND2端接地,电阻R25的一端接RS485收发器IC2的B端,电阻R25的另一端为485B输出至接口端子JXD4的3脚,电阻R26的一端接RS485收发器IC2的A端,电阻R26的另一端为485A输出至接口端子JXD4的2脚,防雷管FD1的两端接于接口端子JXD4的2、3脚之间。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09]前述位移式矿用风筒风量检测装置,所述微控制器IC1的型号为STC11F02,RS485收发器IC2的型号为ADM2483,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型号为BS0505,浪涌保护管W21、浪涌保护管W22、浪涌保护管W23的型号为P6KE6.8CA,场效应管BG1的型号为K30A,稳压管V1的型号为LM317。
[0010]前述位移式矿用风筒风量检测装置,所述本安电源单元V20包括稳压模块V2、浪涌二极管D4、肖特基二极管D1、肖特基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5、电阻R3、电容C10、可控硅Q1,稳压模块V2型号为K7805,所述稳压模块V2的3脚接地,浪涌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浪涌二极管D4的阴极接18V输入电源,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阳极与浪涌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阳极与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阴极与稳压模块V2的2脚相连,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与稳压模块V2的1脚相连,电阻R3和电容C10并联,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地,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D5的阳极,可控硅Q1的阳极接稳压模块V2的1脚,可控硅Q1的阴极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移式矿用风筒风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银开关S0、场效应管BG1、稳压管V1、电阻R1A、电阻1B、电阻R2、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晶振芯片JT1、电容C1、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本安电源单元V20、光电耦合管P521、跳线端子TX2P2、微控制器IC1、RS485收发器IC2、隔离电源模块IC10、浪涌保护管W21、浪涌保护管W22、浪涌保护管W23、防雷管FD1;所述本安电源单元V20的1端输入18V电源,2端为GND端,3端输出5V电源;晶振芯片JT1的两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1的XTAL1端、XTAL2端,电容C11的两端连接于微控制器IC1的XTAL1端、GND端,电容C12的两端连接于微控制器IC1的XTAL2端、GND端,接口端子JXD4的0脚、1脚分别输入外部18V电源的正极、负极,所述水银开关S0的一端接接口端子JXD4的1脚,水银开关S0的另一端接稳压管V1的I端,所述电容C1的两端分别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1脚,场效应管BG1的D极接接口端子JXD4的1脚,场效应管BG1的G极串联电阻R2后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场效应管BG1的S极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稳压管V1的T端接光电耦合管P52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稳压管V1的O端串联电阻R1A、电阻1B后接光电耦合管P52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光电耦合管P52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所述跳线端子TX2P2的一端接接口端子JXD4的1脚,跳线端子TX2P2的另一端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1端,所述本安电源单元V20的3端接微控制器IC1的VCC端,本安电源单元V20的2端接微控制器IC1的GND引脚,电容C21的两端分别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1、2端,电容C20、电容C22的两端分别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2、3端,电阻R21的一端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3端,另一端接微控制器IC1的P3.4端,电阻R22的一端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3端,另一端接微控制器IC1的P3.3端,电阻R20的一端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3端,另一端接微控制器IC1的P3.2端,光电耦合管P521的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微控制器IC1的P3.2端,光电耦合管P521的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1的GND端、RS485收发器IC2的GND1端和接口端子JXD4的0脚,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1脚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2脚接本安电源单元V20的3端,RS485收发器IC2的VDD1端接隔离电源模块IC10的2脚,RS485收发器IC2的GND1端接接口端子JXD4的0脚,电容C23、电容C24的两端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代伟郭凤斌钱正峰刘永彬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