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502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包括生态网膜区,所述生态网膜区包括至少两道生态网膜,相邻的所述生态网膜间隔设置,所述生态网膜包括网膜、浮体和负重装置,所述浮体安装在所述网膜的顶部,所述负重装置有两个并分别与所述网膜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负重装置、浮体共同张紧所述网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生态网膜区能有效拦截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提供较大的生物附着面,提高水体自净的能力,达到减缓流速促进沉降和去氮降磷的目的,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可以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环保的要求。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网膜,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水库本身的特性,如水量大、风浪扰动强、区域广及满足供水水质要求等,水库的富营养化控制相比一般水体具有较高的难度,用于水库等水源地的工程材料应当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
[0003]膜技术是水净化和纯化的优良手段,使用膜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有毒金属物质和有机物,大大改善水质。近几年,我国膜技术包括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膜集成技术等,在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已有很多成功运营的典型,但大多应用范围仅限于污水处理厂、设备以及小型水体,如小型湖泊和中小型河道,对较大水域和水动力复杂的水库,虽然已有尝试性的研究膜技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质的应用,但成效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包括生态网膜区,所述生态网膜区包括至少两道生态网膜,相邻的所述生态网膜间隔设置,所述生态网膜包括网膜、浮体和负重装置,所述浮体安装在所述网膜的顶部,所述负重装置有两个并分别与所述网膜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负重装置、浮体共同张紧所述网膜。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网膜区包括5至10道生态网膜,相邻的所述生态网膜的间隔距离介于10m至20m之间。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膜为长方形的聚乙烯五绞网,孔径为40目~80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重装置为石笼,所述石笼分别通过两根粗尼龙绳与所述网膜的顶部、底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笼包括石笼单体,所述石笼单体包括石笼网箱和放置在所述石笼网箱内的砾石,所述砾石的粒径为10cm~35cm。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所述石笼单体用钢丝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笼网箱由格宾网组装而成。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格宾网为双绞六角形钢丝网,该双绞六角形钢丝网采用热镀锌低碳钢丝编织而成。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为12cm
×
12cm
×
12cm的立方体,浮力1kg,所述浮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网膜通过细铁丝或尼龙绳与所述安装孔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均布在所述网膜的顶部,相邻所述浮体的间距为1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生态网膜区能有效拦截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提供较大的生物附着面,提高水体自净的能力,达到减缓流速促进沉降和去氮降磷的目的,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可以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的生态网膜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的浮体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的石笼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的网片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的网孔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在水库污染源入口区域或蓝藻密集区域设置生态网膜区,生态网膜区包括5~10道生态网膜,生态网膜间隔距离10~20m,生态网膜区能有效拦截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提供较大的生物附着面,提高水体自净的能力,达到减缓流速促进沉降和去氮降磷的目的,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0023]所述生态网膜包括网膜1、浮体2和石笼3。
[0024]每幅网膜1为孔径40~80目的长方形网膜,每幅网膜宽
×
长=3.5m
×
40m,网膜材质为聚乙烯五绞网。
[0025]浮体2为12cm
×
12cm
×
12cm的立方体,浮体2浮力1kg,浮体2通过安装孔5用细铁丝或尼龙绳与网膜1连接。
[0026]石笼3由2组共20个的石笼单体组成,1组石笼3为10个石笼单体的组合,每个石笼单体由石笼网箱和粒径10~35cm砾石组成。生态网膜的组装方式为网膜1、浮体2和石笼3相互组合,浮体2安装于网膜1上,浮于水面,浮体2间距1m。安装了浮体2的网膜1两端各用1组石笼3固定于水体下两侧,用粗尼龙绳4将网膜1与石笼3连接,石笼单体之间用钢丝连接。
[0027]组成石笼单体的石笼网箱由格宾网组装而成的50cm
×
100cm
×
50cm的箱型。格宾网采用热镀锌低碳钢丝,由机器编织成的双绞六角形钢丝网。工艺是先热镀铝锌包塑后编织。网目范围为30mm
×
30mm至50mm
×
50mm。网身线径为¢2.6mm,边丝径为¢3.2mm。网孔极限偏差为
±
5%。
[0028]石笼单体的填充石料选用强度高的砾石(规格为10cm~35cm)为主,铺助填塞坚实的碎石或卵石以及砼碎块,其规格在10cm~20cm。可视现场石材选定。
[0029]生态网膜的施工组装方法为:将组成生态网膜的3个结构部件:网膜1、浮体2和石笼3组装。
[0030]首先,通过浮体2的安装孔5,以细铁丝或尼龙绳将浮体2安装于网膜1上,安装间距
1m。安装了浮体2的网膜1四角分别系上杜邦丝材质的粗尼龙绳4。将一端的两根粗尼龙绳4固定于1组石笼3(10个石笼单体组合)的上下两个位置上,另一端的粗尼龙绳4固定于另1组石笼3上,分别置于水体下两侧,这样就形成一道由两侧石笼固定的生物网膜。
[0031]石笼3可在现场预制。预制石笼3先组装石笼网箱。石笼网箱是由格宾网组装而成的50cm
×
100cm
×
50cm的箱型,包含箱体中部隔断6,网片7和网孔结构8,见图3至5。每个石笼单体之间用钢丝连接。然后填装粒径10

35cm的砾石,辅以粒径10~20cm的碎石、卵石、或砼碎块填充缝隙,视现场石材选定。石料填装填至高出箱体2~3cm,再压实,盖上箱盖,以双股线绑扎绞紧箱盖和箱身,绑扎线必须是与网线同材质的钢丝。
[0032]选取深圳市某小型水库作为实验对象,在该水库上游段,设置6道生态网膜,3个月后,分别在这6道生态网膜的前、后水域测定其特征物,含量如下:
[0033][0034]上述小型实验显示:生态网膜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网膜区,所述生态网膜区包括至少两道生态网膜,相邻的所述生态网膜间隔设置,所述生态网膜包括网膜、浮体和负重装置,所述浮体安装在所述网膜的顶部,所述负重装置有两个并分别与所述网膜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负重装置、浮体共同张紧所述网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网膜区包括5至10道生态网膜,相邻的所述生态网膜的间隔距离介于10m至20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膜为长方形的聚乙烯五绞网,孔径为40目~80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装置为石笼,所述石笼分别通过两根粗尼龙绳与所述网膜的顶部、底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网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包括石笼单体,所述石笼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昭瑛余展旺余姝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