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霖果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492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涉及神经患者头部固定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铰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上安装有用于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板体上沿着其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一,所述滑槽一内部转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螺纹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的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大多数是直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夹紧,这样医护人员想要对患者头部进行角度调节就非常困难的问题就行了改良,通过板体与支板之间相互铰接,并且在板体上设置螺纹杆,螺纹筒和调节板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对支板进行角度调节,进而达到对患者头部进行角度调节的问题,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更加具有实用性。加具有实用性。加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神经患者头部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抽搐)、帕金森、癫痫、脑瘫、共济失调、扭转痉挛、孤独症、老年性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 (四肢麻木、无力)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疾病,采用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血流变学检查等检测手段,同时诊治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
[0003]目前,现有的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大多数是通过夹持装置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直接夹紧,这样患者的头部一旦被固定住便无法轻易调节患者头部的角度,这样医护人员就需要自身对患者头部进行角度调节,不容易掌握力度,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并且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也十分不方便,费时费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调节患者头部角度的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神经患者头部角度不易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铰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上安装有用于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板体上沿着其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一,所述滑槽一内部转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和所述支板上均铰接有调节板,所述滑槽一上沿着其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二,所述螺纹套上固定有与所述滑槽二相适配的滑动部,以形成沿着所述滑槽二的长度方向移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板体并固定有摇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板顶端的一对相互平行的卡扣,两个所述卡扣上缠绕有绑带,两个所述绑带的自由端均设置有魔术贴。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板的顶端安装有海绵垫。
[00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卡扣的底端沿着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有若干个弹簧,若干个所述弹簧的自由端均和支板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绑带用于绑定患者头部的一面沿着绑带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有若干的海绵块。
[0012]进一步的,所述摇把上黏贴有橡胶垫。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相较于现有的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大多数是直接对患者的头部
进行夹紧,这样医护人员想要对患者头部进行角度调节就非常困难的问题就行了改良,通过板体与支板之间相互铰接,并且在板体上设置螺纹杆,螺纹筒和调节板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对支板进行角度调节,进而达到对患者头部进行角度调节的问题,结构设计简单,操作合理,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更加具有实用性。
[0015]本技术相较于现有的固定装置是直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的,这样容易对患者的头部夹持太紧,使患者感到头疼的问题进行了优化,直接采用绑带的形式给患者进行固定,为了增加绑带与患者头部之间的舒适性,在绑带用于绑定患者头部的一面设置有海绵块,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固定的太紧容易出现患者头部不适的问题,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图1的Ⅰ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又一立体结构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图3的Ⅱ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正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俯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图6的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1、板体;2、支板;3、固定机构;301、卡扣;4、滑槽一;5、螺纹杆; 6、螺纹套;7、调节板;8、滑槽二;9、滑动部;10、摇把;11、绑带;12、魔术贴;13、海绵垫;14、弹簧;15、海绵块;16、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

7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板体1,本技术在此处板体1的结构选择是规则形的矩形状设计,板体1上铰接有支板2,支板2上安装有用于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3,这样患者就可以将头部固定在支板2上了,板体1上沿着其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一4,滑槽一4内部转动设置有螺纹杆 5,螺纹杆5上套设有螺纹套6,螺纹套6和支板2上均铰接有调节板7,滑槽一4上沿着其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二8,螺纹套6上固定有与滑槽二8相适配的滑动部9,以形成沿着滑槽二8的长度方向移动,本技术相较于现有的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大多数是直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夹紧,这样医护人员想要对患者头部进行角度调节就非常困难的问题就行了改良,通过板体1与支板2之间相互铰接,并且在板体1上设置螺纹杆5,螺纹筒和调节板7之间相互配合,当操作人员转动螺纹杆5时,螺纹筒会在滑槽二8的限位下沿着滑槽一4的长度方向移动,螺纹筒的移动会带动板体1和支板2上铰接的调节板7的形变,因为两块铰接板的自由端均相互铰接,这样就起到了将支板2进行角度调节的效果,进而达到对患者头部进行角度调节的问题,同时不用时也可以将板体1与支板2之间尽可能的贴合,进行收纳,减少了装置的占用面积,结构设计简单,操作合理,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更加具有实用性。
[0029]如图1

6所示,螺纹杆5的一端贯穿板体1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上铰接有支板(2),所述支板(2)上安装有用于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3),所述板体(1)上沿着其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一(4),所述滑槽一(4)内部转动设置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上套设有螺纹套(6),所述螺纹套(6)和所述支板(2)上均铰接有调节板(7),所述滑槽一(4)上沿着其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二(8),所述螺纹套(6)上固定有与所述滑槽二(8)相适配的滑动部(9),以形成沿着所述滑槽二(8)的长度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5)的一端贯穿板体(1)并固定有摇把(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重症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霖果杨勇房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白霖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