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食品包装容器,包括:容器部,形成能够盛装第一食品的容器形状;沥盆部,贯通形成多个沥盆孔并层叠在所述容器部,能够盛装与所述第一食品不同的第二食品;以及盖部,用于密封所述容器部及沥盆部,在所述沥盆部的中心贯通形成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相对突出,通过与所述容器部相连通来引导水蒸气的对流。根据这种结构,即使长时间包装也能保持刚包装时的食品的状态及味道,因此,可有助于提高包装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品包装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包装容器,更具体地,涉及能够与包装时间无关地保持分离包装汤汁及面食的包装食品的状态的食品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外卖文化的形成,用于包装食品的包装容器的普及率很高。这种用于包装食品的包装容器应以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保持经包装的食品的成分或味道的方式提供。
[0003]另一方面,在盛装高温汤汁等食品的情况下,为了安全地运送经包装的食品,应密封包装容器。由此,因密封的包装容器内的高温热气和蒸汽,有可能降低经包装的食品的味道及质量。尤其,当以将面食浸泡在高温汤汁的状态进行包装时,因在短时间内增加体积而成为降低味道的要素。
[0004]由此,近年来,持续对在保持经包装的食品味道的同时包装性能优秀的包装容器进行研究。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韩国公开技术公报第20
‑
2008
‑
0005789号
[0008]韩国授权技术公报第20
‑
0364022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9](要解决的问题)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与包装时间无关地能够保持经包装的食品的状态的同时包装性能优秀的食品包装容器。
[0011](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本技术的优选一实施例的食品包装容器包括:容器部,形成能够盛装第一食品的容器形状;沥盆部,贯通形成多个沥盆孔并层叠在所述容器部,能够盛装与所述第一食品不同的第二食品;以及盖部,用于密封所述容器部及沥盆部,在所述沥盆部的中心贯通形成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相对突出,通过与所述容器部相连通来引导水蒸气的对流。
[0013]并且,所述容器部形成通过开放上部来层叠所述沥盆部的圆筒形状,所述盖部设置有卡止固定在所述容器部的上部的盖台肩,可用于覆盖所述容器部的上部。
[0014]并且,所述沥盆部可包括:沥盆,以使直径与所述容器部的上部相对应的方式层叠在所述容器部的上部;以及引导突起,从所述沥盆的中心区域向所述盖部突出,在中心贯通形成所述连通孔,所述沥盆孔以按多列及多行互相隔开的方式贯通形成于所述沥盆及引导突起。
[0015]并且,在所述沥盆设置有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以所述引导突起为中心,沿着所述沥盆的圆周方向朝向所述容器部的内部,所述第二食品可盛装于所述凹陷区域。
[0016]并且,所述容器部、沥盆部及盖部可由相同材质形成,或所述容器部、沥盆部及盖
部中的至少一个可由不同材质形成。
[0017]并且,所述第一食品包括液体,所述第二食品可包括面食。
[0018]并且,所述沥盆部能够以对盛装在所述容器部的所述第一食品不产生干涉的深度从所述容器部的上部向内部插入。
[0019]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容器包括:容器部,上部开放,形成能够盛装包括液体的第一食品的容器形状;沥盆部,设置有能够使从所述第一食品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的多个沥盆孔,能够层叠在所述容器部的上部,用于盛装与所述第一食品不同的第二食品;以及盖部,通过覆盖所述容器部的上部来密封所述容器部及沥盆部,所述沥盆部包括:沥盆,设置有所述沥盆孔,形成凹陷的凹陷区域,以盛装所述第二食品;以及引导突起,相对于所述凹陷区域突出,在中心贯通形成使所述水蒸气连通的连通孔。
[0020]并且,所述沥盆部形成从所述容器部的上部插入规定深度的形状,以不从所述容器部的上部突出,所述盖部可设置有卡止固定在所述容器部的上部的盖台肩,用于覆盖所述容器部的上部。
[0021]并且,所述沥盆能够以使直径与所述容器部的上部相对应的方式层叠在所述容器部的上部。
[0022]并且,所述沥盆孔能够以按多列及多行互相隔开的方式在所述沥盆及引导突起贯通形成多个。
[0023]并且,所述容器部、沥盆部及盖部可由相同材质形成,或所述容器部、沥盆部及盖部中的至少一个可由不同材质形成。
[0024](技术的效果)
[0025]根据形成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技术,第一,通过可分别盛装并包装诸如汤汁及面食等的不同种类的食品,与以将面食浸泡在汤汁的状态进行包装的现有方法相比,其包装性能优秀。即,可通过防止浸泡在汤汁的面食的体积增加来保持食品的味道,即使长时间包装也能保持与刚包装时的状态类似的味道及状态。
[0026]第二,通过以能够对从盛装在容器部内部的第一食品产生的水蒸气的对流进行引导的方式在沥盆设置突出的引导突起及连通孔,来使第一食品的水蒸气均匀地对第二食品的整个区域产生影响。因此,在即使长时间包装也保持食品的保温性能的同时有助于保持诸如面食等食品的味道。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简要示出本技术的优选一实施例的食品包装容器的立体图;
[0028]图2为简要示出沿着图1中所示的
Ⅱ‑Ⅱ
线切割的剖视图;
[0029]图3为简要示出图1中所示的沥盆部的俯视图。
[0030](附图标记的说明)
[0031]1:食品包装容器
ꢀꢀꢀꢀ
10:容器部
[0032]20:沥盆部
ꢀꢀꢀꢀꢀꢀꢀꢀꢀ
21:沥盆
[0033]22:沥盆孔
ꢀꢀꢀꢀꢀꢀꢀꢀꢀ
23:凹陷区域
[0034]24:引导突起
ꢀꢀꢀꢀꢀꢀꢀ
25:连通孔
[0035]30:盖部
ꢀꢀꢀꢀꢀꢀꢀꢀꢀꢀꢀ
31:盖台肩
[0036]F1:第一食品
ꢀꢀꢀꢀꢀꢀꢀ
F2:第二食品
[0037]S:水蒸气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优选一实施例。但是,本技术的思想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本技术的思想可根据构成实施例的结构要素的附加、变更、删除等而改变,这些同样属于本技术的思想。
[0039]图1为简要示出本技术的优选一实施例的食品包装容器1的立体图,图2为沿着图1中所示的
Ⅱ‑Ⅱ
线进行切割的剖视图,图3为示出图1中所示的沥盆部的俯视图。
[0040]参照图1及图2,本技术的优选一实施例的食品包装容器1包括容器部10、沥盆部20及盖部30。
[0041]作为参考,在本技术中说明的食品包装容器1旨在图示并例示同时包装诸如汤汁等的液体的第一食品F1(参照图2)及诸如面食等的第二食品F2(参照图2)。然而,本技术并不限定于此,食品包装容器1可实现对不同的食品进行分类并包装的各种变形例,例如,分类包装不是诸如汤汁等液体的食品及面食。
[0042]容器部10形成能够盛装包括诸如汤汁等液体的第一食品F1的容器形状。更具体地,如图1及图2所示,容器部10通过设置大致呈圆形的底面11及从底面11向上垂直延伸的侧面12来形成圆筒形状。并且,容器部10的上部13通过形成开放的形状,从而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部,形成能够盛装第一食品的容器形状;沥盆部,贯通形成多个沥盆孔并层叠在所述容器部,能够盛装与所述第一食品不同的第二食品;以及盖部,用于密封所述容器部及沥盆部,在所述沥盆部的中心贯通形成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相对突出,通过与所述容器部相连通来引导水蒸气的对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部形成通过开放上部来层叠所述沥盆部的圆筒形状,所述盖部设置有卡止固定在所述容器部的上部的盖台肩,用于覆盖所述容器部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沥盆部包括:沥盆,以使直径与所述容器部的上部相对应的方式层叠在所述容器部的上部;以及引导突起,从所述沥盆的中心区域向所述盖部突出,在中心贯通形成所述连通孔,所述沥盆孔以按多列及多行互相隔开的方式贯通形成于所述沥盆及引导突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沥盆设置有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以所述引导突起为中心,沿着所述沥盆的圆周方向朝向所述容器部的内部,所述第二食品盛装于所述凹陷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部、沥盆部及盖部由相同材质形成,或所述容器部、沥盆部及盖部中的至少一个由不同材质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食品包括液体,所述第二食品包括面食。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基秀,郑景太,韩杏锡,
申请(专利权)人:张基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