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430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无纺布、蚕丝膜布、蕾丝织品等材料的亲水特性,与可溶性玻尿酸一体化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微针模具的制备;2)玻尿酸溶液的配制;3)微针眼膜的预成型;4)复合结构的成型;5)脱模、封装及灭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结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符合眼膜的使用强度要求,并且亲水材料可以吸收各种美容液精华等,微针可以完成液体向人体皮肤的导入,实现保湿、美白、修复及抗衰老等功能。衰老等功能。衰老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针美容技术和皮肤给药领域,尤其是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微米大小的微针可以无痛地在皮肤最外层角质层打开一个通道,使生物大分子突破角质层的屏蔽作用,进入皮肤真皮层,其长度一般在100~2000微米之间,比较少地接触神经丰富的真皮层,大大减轻了使用过程中对人造成的疼痛。所以微针作为一种新的透皮技术,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美容领域和皮肤给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因为前期微针是由硅、金属或其它材料通过微电子制造技术制成的,由于硬质微针存在断裂的几率,会残留在表皮内,造成皮肤过敏。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开发和研究绿色环保、细胞相容性高、可自溶降解的生物微针。由可溶解生物或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可溶性微针比金属微针和硅微针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大的载药量,可溶性微针已经在欧美等地得到广泛使用,在抗皮肤衰老等美容方面效果显著。
[0003]制作可溶性微针的主要材料是玻尿酸,玻尿酸是人体细胞间物质的主要成分,在维持水分、维持细胞外空间、调节渗透压、促进细胞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在制作膜的过程中加入其它材料增强美容效果。玻尿酸钠又名玻尿酸,在医疗美容领域,玻尿酸广泛应用于祛斑祛皱、深层补水保湿、收缩面部毛孔等领域。
[0004]以玻尿酸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可溶性微针刺入皮肤后,在体液作用下,玻尿酸可以溶解并保留在皮肤中,不仅可以将药物传递到皮肤内层还不会引发炎症。中高分子量的玻尿酸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膜,锁住皮肤表面的水分,防止水分蒸发,但不容易被皮肤吸收。低分子量的玻尿酸能深入真皮层,被皮肤吸收后,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润泽、光滑、细腻、细嫩。不同高、低分子量比例的玻尿酸可以使其优势互补,得到性能更好的玻尿酸溶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家庭美容,建议经美容师指导后使用。眼部周围清洁后,热敷放松肌肉,打开毛孔,此时用户可以敷眼膜,涂美容液。本专利技术利用可溶性微针眼膜的微针穿刺皮肤后,玻尿酸钠能够溶解并保留在皮肤中,大分子量的玻尿酸钠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湿透气膜,促进皮肤更加光滑湿润;小分子量的玻尿酸钠可以渗入真皮,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促进皮肤营养吸收,达到润滑的效果。将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钠混合制成的微针眼膜不仅强度高,而且可以部分溶解在皮肤中,使皮肤更好地吸收微针眼膜中的营养物质。亲水材料如无纺布、蕾丝、蚕丝等的使用,替代了粘胶,提高了使用舒适度的同时,帮助皮肤导入美容液,实现保湿、美白、修复、抗衰老等功能。
[0006]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微针模具使用激光微加工系统对聚合物或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在凹模内刻蚀等间隔微针形状凹槽,制得微针模具;所述等间隔的间距为0.05mm~3mm;所述微针形状凹槽为圆锥形、棱锥形或多角锥形;锥高为0.1mm~1mm,锥尖部直径为1~100μm、底部直径为0.05~1mm;(2)配制玻尿酸溶液将玻尿酸、抗过敏剂与去离子水混合,使用搅拌机混合后抽真空并静置,配制成玻尿酸溶液;其中,真空度为0.1Mpa,静置1.5小时;所述玻尿酸1~10份、抗过敏剂1~5份、去离子水50~200份;所述的玻尿酸由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钠构成,具体为:分子量3~10KDa的玻尿酸钠占质量百分比的3~5%、分子量为200~400kDa的玻尿酸钠占质量百分比的15~20%及分子量为1300~1500kDa的玻尿酸钠占质量百分比的75~80%;(3)微针眼膜的预成型将配制完成的玻尿酸溶液倒入微针模具,使玻尿酸溶液填满微针模具中的凹槽,将微针模具放进真空干燥箱内进行抽真空,完成抽真空后,将微针模具进行1~2小时的静置完成预固化;真空机的压强为:0.05~0.1Mpa;抽真空的时长为:10~15min;(4)复合结构的成型微针眼膜预成型后,再将亲水材料覆盖在玻尿酸溶液上,对微针模具加热固化,干燥箱的温度为:30℃~50℃,干燥时间为4~5小时;等到溶液固化完成以后,进行脱模;(5)封装、灭菌脱模后得到复合结构可溶性微针膜,封装、进行辐照灭菌;制得所述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其中:所述抗过敏剂为甘油、琼脂、明胶、丁二醇、甲基纤维素、聚氧乙烯及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液,各组分的体积比均为1:1,浓度为100%;所述亲水材料是无纺布、蚕丝或蕾丝;所述金属为镍、铬、铜或不锈钢;所述聚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有机玻璃。
[0007]一种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所述的微针眼膜是经过预固化和二次固化的双层结构,其中一层为亲水层。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使用了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钠粉末,通过合适的配比和添加抗过敏剂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加补水和修复功能。
[0009](2)带有微针结构的玻尿酸钠眼膜与皮肤贴合后,与皮肤表层的水层结合,形成一层富含水分的薄膜,起到保湿促修复的功能。同时微针可以刺入角质层中,实现特定区域的深层锁水功能,对于淡化黑眼圈具有明显的功效。
[0010](3)在玻尿酸钠微针眼膜刺入眼部周围皮肤后,玻尿酸钠可以溶解并保留在皮肤内,大分子量的玻尿酸钠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湿透气膜,保持皮肤光滑湿润;小分子量的玻尿酸钠可以渗入真皮,具有轻微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达到润滑皮肤、促进皮肤营养吸收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备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的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0013]本实施例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微针模具的制备:采用厚度为10mm的金属钢板,通过激光雕刻机在凹槽中进行点阵微孔的雕刻,激光功率设定在15w,点阵间距为1mm,每个点的雕刻时间设定为1min用于在凹槽上雕刻出直径为0.1mm锥高为0.3mm的微孔,得到微针膜具20。
[0014]2)玻尿酸溶液的配制:玻尿酸钠混合粉末5g、无水乙醇10g、去离子水150g、抗过敏剂7g。混料流程是将玻尿酸钠混合粉末和抗过敏剂加入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后玻尿酸钠粉末和抗过敏剂与无水乙醇充分混合,静置10min以后,加入去离子水,用搅拌机在60rpm的转速下搅拌20min。5g玻尿酸钠混合粉由0.1g平均分子量为3kDa的玻尿酸钠、0.9g平均分子量为200kDa的玻尿酸钠和4g平均分子量为1300kDa的玻尿酸钠组成。7g抗过敏剂包括1g甘油、1g琼脂、1g明胶、1g丁二醇、1g甲基纤维素、1g聚氧乙烯、1g聚乙烯吡咯烷酮。
[001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微针模具使用激光微加工系统对聚合物或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在凹模内刻蚀等间隔微针形状凹槽,制得微针模具;所述等间隔的间距为0.05mm~3mm;所述微针形状凹槽为圆锥形、棱锥形或多角锥形;锥高为0.1mm~1mm,锥尖部直径为1~100μm、底部直径为0.05~1mm;(2)配制玻尿酸溶液将玻尿酸、抗过敏剂与去离子水混合,使用搅拌机混合后抽真空并静置,配制成玻尿酸溶液;其中,真空度为0.1Mpa,静置1.5小时;所述玻尿酸1~10份、抗过敏剂1~5份、去离子水50~200份;所述的玻尿酸由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钠构成,具体为:分子量3~10KDa的玻尿酸钠占质量百分比的3~5%、分子量为200~400kDa的玻尿酸钠占质量百分比的15~20%及分子量为1300~1500kDa的玻尿酸钠占质量百分比的75~80%;(3)微针眼膜的预成型将配制完成的玻尿酸溶液倒入微针模具,使玻尿酸溶液填满微针模具中的凹槽,将微针模具放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远张楠周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