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2电机出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407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9
一种P2电机出线结构,属于P2电机技术领域。该结构将简化电机三相线出线方式,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电机出线。电机三相线出线直接从定子绕组中引出,三相线转接座通过螺栓一固定在电机壳体上,高压线束通过电机壳体上设有的三个过孔穿过电机壳体并与电机三相线出线连接,高压线束通过螺栓紧二固在三相线转接座上,高压线束和电机三相线出线通过三相线转接座连接,高压线束设有密封结构与电机壳体过孔处的安装座形成密封,在电机前壳体上设置维修窗口结构,该窗口通过盖板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单一的转接座,将电机三相线出线连接、高压线束端子连接、接线座本体与电机壳体连接结构集成在一起,通过简单结构实现三相线出线。线。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2电机出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P2电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P2电机出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乘用车油耗、排放法规愈加严格,混合动力系统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乘用车动力选择,而P2架构混合动力系统有着成本低、改动小、降油耗明显的优点。但因P2电机对密封性要求较严,以及整车搭载对结构的要求,P2电机三相线与电机控制器的连接方式一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
[0003]所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具备很强的量产实用性的P2电机出线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2电机出线结构,该结构将简化电机三相线出线方式,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电机出线。
[0005]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2电机出线结构,包括高压线束、三相线转接座、电机壳体、盖板、电机前壳体、电机三相线出线、定子绕组及定子铁芯;所述定子绕组卷绕在定子铁芯上,所述电机三相线出线直接从定子绕组中引出,所述三相线转接座通过螺栓一固定在电机壳体上,所述高压线束通过电机壳体上设有的三个过孔穿过电机壳体并与电机三相线出线连接,高压线束通过螺栓紧二固在三相线转接座上,高压线束和电机三相线出线通过三相线转接座连接,高压线束设有密封结构与电机壳体过孔处的安装座形成密封,在所述电机前壳体上设置维修窗口结构,该窗口通过所述盖板进行密封。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本技术通过单一的转接座,将电机三相线出线连接、高压线束端子连接、接线座本体与电机壳体连接结构集成在一起,通过简单结构实现三相线出线。且该结构设置了高压线束维修窗口,在总成完成装配后可通过维修窗口对高压线进行拆卸维修。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09]其中:1

高压线束;2

三相线转接座;3

电机壳体;4

螺栓紧二;5

盖板;6

螺栓一;7

电机前壳体;8

电机三相线出线;9

定子绕组;10

定子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一种P2电机出线结构,包括高压线束1、三相线转接座2、电机壳体3、盖板5、电机前壳体7、电机三相线出线8、定子绕组9及定子铁芯10;所述定子绕组9卷绕在定子铁芯10上,所述电机三相线出线8直接从定子绕组9中引出,所述三相线转接座2通过四颗螺栓一6固定在电机壳体3上,所述高压线束1通过电机壳体3上设有的三个过孔穿过电机壳体
3并与电机三相线出线8连接,高压线束1通过三颗螺栓紧二4固在三相线转接座2上,高压线束1和电机三相线出线8通过三相线转接座2连接,高压线束1设有密封结构与电机壳体3过孔处的安装座形成密封,在所述电机前壳体7上设置维修窗口结构,在总成完成装配后,可通过电机前壳体7上的维修窗口结构对所述高压线束1进行拆卸维修,该维修窗口结构通过所述盖板5进行密封。
[0011]所述电机前壳体7与所述电机壳体3之间通过螺栓三连接,且两者之间有密封胶密封。
[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2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线束(1)、三相线转接座(2)、电机壳体(3)、盖板(5)、电机前壳体(7)、电机三相线出线(8)、定子绕组(9)及定子铁芯(10);所述定子绕组(9)卷绕在定子铁芯(10)上,所述电机三相线出线(8)直接从定子绕组(9)中引出,所述三相线转接座(2)通过螺栓一(6)固定在电机壳体(3)上,所述高压线束(1)通过电机壳体(3)上设有的三个过孔穿过电机壳体(3)并与电机三相线出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德鑫赵鹤宇刘金铸郑宇潘圣临曹权佐马静刘玉明曹亮孙云龙艾钰书倪昌晋徐明张世伟张宇琪姜再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