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君专利>正文

以不同旋转半径的多个发光体的光迹形成图像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4074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解决现有的以旋转的发光带的同心圆光迹形成屏幕的圆盘形显示装置的半径不易做大、不能直接拼接成电视墙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图像显示装置,该装置采用具有多条旋转臂(6)的旋转体(1-1),相邻旋转体的旋转臂相互交错啮合,使各个旋转体(1-1)的旋转臂(6)上的发光带(2)的同轴圆式的光迹拼合成的图像显示面相互部分重叠,并拼接成更大的图像显示面。若采用同一半径的弧形旋转臂并采用正三角布局,可以使多个旋转体共同形成球面形显示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以不同旋转半径的多个发光体的光迹形成图像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本专利技术基础的现有技术,主要是记载在名称为《时空分割旋转式电子显示屏幕》、申请号为85202605的台湾专利中的一种以多个发光体的旋转光迹形成图像的显示装置。这种现有技术的必要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6条a)可在驱动机构作用下连续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体,设置在旋转体表面上的至少一条由多个发光体排列而成的发光带,每个发光体的有效发光面的面积不大于像素面积;b)具有可根据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同时控制上述发光带的各个发光体的发光状态的显示驱动电路;c)运动中的发光带的各个发光体可在图像信号中的对应行信号的调制下同时发光;d)运动中的发光带的各个发光体的光迹共同拼合成图像显示面,组成图像显示面的所有像素均位于上述发光体的光迹上;e)在任意0.06秒时间段内,图像显示面中至少有一条发光带通过,并且,任意像素位置至少有一个发光体通过;f)在上述的显示驱动电路的控制下,任意一个运动中的发光体在通过其光迹上的任意两个相邻像素位置时,可以根据图像信号改变发光状态。上述a)条中所述的驱动机构是指利用电机动力系统或者以其他可控的动力发生装置为动力来源的传动机构。所述的发光体是指有效发光面积至少不大于预定像素面积的小型发光体,如LED发光体、场致发光体、等离子发光体等等。上述b)条中所述的图像信号是指用于控制图像显示面的各像素显示状态的电信号。这种电信号可以是目前的通用电视信号,也可以是经过特殊程序处理后生成的专用图像信号。处于运动中的发光体的电源可以采用电极相互摩擦接触而输送电力的方式获得,也可以采用相对转动的感应线圈感应取电,还可以采用事先充入电池并使电池与发光体一同运动的方式获得。或者,在某些应用场合,还可以考虑采用与发光体同步运动的太阳能电池板,甚至直接利用循环运动体本身获得的动能通过发电装置发电。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可以和发光体直接集成在电路板上,并同步运动。图像信号可以通过电极摩擦接触方式接入到运动中的显示驱动电路,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显示驱动电路上的无线电接收器件直接接收到外部发射的无线电图像信号,还可以通过光电发射与接收器件从外部信号光源读入,或者通过电磁感应技术非接触传入。现有技术中的水银电刷也可以用来解决电源和数据线的无摩擦接入问题。在这件专利文件中,提出了利用旋转的盘体,实现圆盘形的图像显示面。这种圆盘形图像显示面的发光体的排列方式可以是从圆盘的一个圆形表面的中心点开始向周围边缘紧密排列成单组或者多组发光体。这样,当圆盘旋转时,所有发光体的光迹将共同覆盖圆盘的这一侧盘面,形成正圆形的图像显示面。显然,当发光体的尺寸和间距恒定时,圆形图像显示面的半径越大,其最外圈光迹包含的像素数目就越多,发光体的线速度也越高,发光体每秒钟经过的像素位置数目也越多。因此,对处于外圈的发光体的响应速度的要求是最高的,而对于接近中心点的像素位置的发光体的响应速度的要求则低得多。与圆柱形图像显示面不同的是,在圆盘形、球面形图像显示面上,相同亮度的发光体在不同半径的回转区域上形成的光迹的视觉亮度是不同的。半径越大,视觉亮度越小。因此,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可以借助专门的软件预先对原始视频图象进行预处理,通过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加大亮度级别的方式来进行亮度补偿,以平衡整个图像显示面的画面亮度。但这种专门的软件处理过程并非是这种显示装置的必要技术特征。因为,由中间亮区向四周渐暗的画面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当然,圆盘形、球面形图像显示面的扫描方式不同于圆柱形图像显示面,圆盘形图像显示面的每一“行”光迹都是一个封闭的圆圈,而且半径各异。所以,目前的通用电视信号必须用专用软件进行预处理,将由水平扫描行构成的图像转换成由圆形扫描行构成的图像,形成这种圆盘形图像显示器专用的图像信号格式后,才能使原始图像正确还原在图像显示面上。不过,当这种专用的电视图像信号标准化、通用化、数字化之后,就可以免去这种转换步骤了。圆形图像显示面显然与目前通用的矩形电视画面和电脑软件的通常界面不符,如果用圆形图像显示面显示完整的矩形电视画面,就会在矩形画面的四周产生四块多余的缺圆形显示面积。当然,这种“多余”面积未必真的多余,因为,在实际应用当中,可以充分开发这些多余面积用于显示其他图文内容,比如广告、字幕、其他频道的小画面、安排软件工具栏图标等等。甚至可以针对圆形显示器开发专门的通用操作系统界面。在一些大型设计软件的界面、游戏画面中,圆形屏幕界面比矩形界面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视觉效果可能会更好。实际上,人眼的视域本身就是圆形的,所以,圆形的屏幕其实更符合人眼功能要求,更有利于人眼视野的充分利用。不过,对于半径很大的圆形图像显示面来说,会产生两个问题一个是外围发光体的亮度和响应速度要求太高,不容易产生理想的画面效果,而在外围补充增加发光体的组数也将大幅度提高产品成本。另一个问题是半径过大的圆盘的机械性能不容易保证,可靠性会降低。所以,单个圆盘形图像显示面的直径不宜做得很大。与目前的矩形屏幕的CRT、LCD、PDP、背投显示器不同的是,多个独立的圆盘形图像显示器不能直接拼接成无缝或者窄缝电视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圆盘形图像显示器不能直接拼接成无缝或者窄缝电视墙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解决方案。这是一种以同步旋转的多个发光体的光迹形成图像的显示装置,其已知的必要技术特征包括a)可在驱动机构作用下连续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体,设置在旋转体表面上的至少一条由多个发光体排列而成的发光带,每个发光体的有效发光面的面积不大于像素面积;b)具有可根据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同时控制上述发光带的各个发光体的发光状态的显示驱动电路;c)运动中的发光带的各个发光体可在图像信号中的对应行信号的调制下同时发光;d)运动中的发光带的各个发光体的光迹共同拼合成图像显示面,组成图像显示面的所有像素均位于上述发光体的光迹上;e)在任意0.06秒时间段内,图像显示面中至少有一条发光带通过,并且,任意像素位置至少有一个发光体通过;f)在上述的显示驱动电路的控制下,任意一个运动中的发光体在通过其光迹上的任意两个相邻像素位置时,可以根据图像信号改变发光状态;在前述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a)所述的旋转体是安装在基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分开安装的带旋转臂的同步同速旋转体;b)相邻旋转体的旋转臂的旋转路径投影区域相互有交集,并借助于各旋转臂的几何形状和相互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保证各旋转臂在运转时不相互阻挡; d)每个旋转体的旋转臂上至少布置了一组发光体;e)每个旋转体的旋转臂上布置的发光体形成的光迹是半径不等的同轴圆;f)各个旋转体的旋转臂上的发光体的同轴圆式的光迹拼合成的图像显示面相互拼接成更大的图像显示面。这里所述的“旋转臂”是指由旋转中心向外延伸的条状物,并且最好是放射状平均分布。本专利技术使多个圆盘形图像显示面可以相互部分重合,从而拼合成更大的图像显示面。若以适当的尺寸关系来定位,将可以使阵列分布的多个相邻的圆盘形图像显示面之间的所有遗漏区域全部融合,形成连续的大面积图像显示面。当然,这种拼接还仅仅是硬件结构上的拼接,如果要获得图像之间的无痕迹拼接,还需要利用计算机程序对图像信号进行特殊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不同旋转半径的多个发光体的光迹形成图像的显示装置,该装置的构成包括:a)可在驱动机构作用下连续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体(1),具有设置在旋转体(1)表面上的至少一条由多个发光体排列而成的发光带(2),每个发光体的有效发光面的面积不 大于像素面积;b)具有可根据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同时控制上述发光带(2)的各个发光体的发光状态的显示驱动电路;c)运动中的发光带(2)的各个发光体可在图像信号中的对应行信号的调制下同时发光;d)运动中的发光带(2)的各个 发光体的光迹共同拼合成图像显示面,组成图像显示面的所有像素均位于上述发光体的光迹上;e)在任意0.06秒时间段内,图像显示面中至少有一条发光带(2)通过,并且,任意像素位置至少有一个发光体通过;f)在上述的显示驱动电路的控制 下,任意一个运动中的发光体在通过其光迹上的任意两个相邻像素位置时,可以根据图像信号改变发光状态;其特征是:a)所述的旋转体(1)是安装在基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分开安装的带旋转臂(6)的同步同速旋转体(1);b)相邻旋转体 (1)的旋转臂(6)的旋转路径投影区域相互有交集,并借助于各旋转臂(6)的几何形状和相互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保证各旋转臂(6)在运转时不相互阻挡;c)每个旋转体(1)的旋转臂(6)上至少布置了一条发光带(2);d)每个旋转体(1 )的旋转臂(6)上布置的发光带(2)的各个发光体形成的光迹是半径不等的同轴圆;e)各个旋转体的旋转臂(6)上的发光体的同轴圆式的光迹拼合成的图像显示面相互拼接成更大的图像显示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君
申请(专利权)人:于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