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导热臂及其导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404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灯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灯具导热臂及其导热方法,所述导热臂由光源端向所述混光集成模组的侧面延伸,实现侧向延伸散热;所述导热方法包括:光源散发的热量向上导出,将热量继续向光源外侧传导,将热量由导热臂的侧面散发。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达到散热速度快、占用空间小、延长灯具使用寿命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光源反向安装,使得光源经过了多次反射,使得光线更加柔和,且由于导热臂的设置,节约了顶部的安装空间,因此可以在光源模组组件的顶部安装不同类型的光学功能件,实现不同的光学功能,使得一个光学集成模组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光学效果。不同的光学效果。不同的光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具导热臂及其导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灯具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灯具导热臂及其导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LED台灯就是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台灯,LED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是作为继白炽灯、荧光灯后的第三代照明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特点。
[0003]光效率是衡量LED照明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LED的发光效率通常随着温度上升1℃减小约0.2%~1%。随着LED器件老化,发光效率随温度的衰减幅度可能高于此数据。在一些应用中,如汽车前照灯和紧凑的灯,它周围的环境温度可能是非常高的,并且散热片的大小是有限的,因热量问题导致发光效率下降将是严重的,会造成LED系统的光输出明显下降。
[0004]LED灯由于具有优越的节能性收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功率LED灯作为路灯等大型公共场合照明用灯已经有取代现有卤素类路灯的趋势。另一方面,大功率LED灯在使用时发热量也是相当高的,如果热量不及时散发,会影响LED灯的照明以及导致LED灯的使用寿命缩短,严重的甚至可导致LED灯被烧毁,因此对LED路灯散热性能的研究是LED路灯技术的关键。现有大功率LED路灯根据路外形、结构的设计,其散热方式也比较多,然而多数设计较为复杂且安装过程繁琐。
[0005]自九十年代LED白光被发现之后,它的发光效率快速增加,2010年突破100lm/W。它不需暖灯时间、反应速度快、体积小、用电量省、污染低、适合量产、可靠度高、且适用范围广,如交通号志、大型显示器或背光源、手机背光源、路灯照明等。LED也有其缺点需克服,输入LED的能量,大约20%会转换成光源,剩下80%都转成热能,产生热是很严重的问题。首先,温度升高时,发光强度会下降,而且寿命也会跟著下降。温度升高也会导致放射波长改变,产生色差,且伴随量子转换效率降低,导致发光强度就会下降,并且材料会膨胀,产品可靠性就会降低,使用年限也会降低。可知散热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6]现有技术中大功率LED的散热方法主要依靠型材散热器,传统的型材散热器拆装繁琐,散热效率较低,现有技术的多片散热片以基座为中心的,主要集中设置在灯座的顶部,因此需要预定很大的安装位,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灯具导热臂及其导热方法,以达到散热速度快、占用空间小、延长灯具使用寿命的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具导热臂,用于支撑光源,光源的供电线路沿导热臂(3)延伸,所述导热臂由光源端向所述混光集成模组的侧面延伸,实现侧向延伸散热。
[0009]所述导热臂主要加速光源组件的散热,增加光能的利用率。现有的光源散热一般
是设置在光源组件的顶部或底部,由顶部或底部实现散热,而散热一般通过设置多层散热鳍片实现散热,因此需要顶部或底部的安装空间较大,且散热装置距离顶部的安装位置近,因此顶部空间的空气流通性相对较差,使得散热效果不理想,且使得整个混光集成模组整体体积较大,安装、运输、包装成本都会相应增加。因此,本专利技术设置的侧向散热,导热臂可以根据灯具的形状和高度、宽度进行调节,使得导热臂能够侧向贴合混光集成模组,大大节约了安装空间,且侧向设置的散热方式,散热空间大,空气流通性好,提高了散热效率,由于散热是影响光源组件寿命的最大因素,因此,散热效率的提升能够大大提高光源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提高混光集成模组内部的其他元器件,有良好的散热,LED光源可输出更高效率。
[0010]一般在视野内由于光的亮度分布或者亮度的范围不适当,或者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亮度对比悬殊,以致使引起眼睛不舒适或者降低观察能力的现象叫眩光。它是一种视觉条件而不是光线。如果光源,窗子、灯具和其他区域的亮度比室内一般环境的亮度要高的多,人们就能感受到眩光。因此控制物体的表面亮度是消除眩光的主要途径。本专利技术的灯具采用倒装的方式,光源将光发射出去后,不是直接实现照明,而是通过设置在光源下方的反射器实现一次向上的反射,在有围闭或者半围闭的导热片进行二次反射,实现混光。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导热臂除了导热的作用外,还能实现混光、防眩光的作用,这样的设置,使得不需要另增加混光组件,进一步减小整个模组的体积并节约了制作成本。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热臂包括导热端部和从所述导热端部延伸的导热延长部,所述导热延长部靠近导热端部一端为近端,远离导热端部一端为远端,所述导热臂还包括从所述导热延长部远端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的导热片。
[0012]为了实现光源组件的快速散热,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导热臂,所述导热臂包括固定光源组件的导热端部,所述导热延长部的设置是为了延长导热距离,提高导热效率,同时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散热作用。为了减小整个集成模组的安装空间,同时达到快速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还设置了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紧贴混光集成模组的侧面,减小整个装置体积的同时发挥最佳散热效果。
[0013]所述导热臂可以用于不同的灯具产品,包括室内灯、户外灯、路灯、体育场馆灯具,所述导热片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为圆形导热片或弧形导热片或矩形导热片。
[0015]所述导热片贴合混光集成模组的侧面设置,除了减小体积外,还能形成围闭或者半围闭式空间,便于增加导热片的散热面积,实现更好的散热。
[0016]优选的,采用弧形或者矩形的导热片,能够形成半围闭的空间,由于反射器一般呈圆形,因此,整个混光集成模组呈现的是圆柱状,因此采用弧形或者圆环形的导热片能够更好贴合反射器。由于光线从光源组件发射出来后,经过反射器向上反射,经过一次反射的光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会从侧面射出,同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眩光,因此,通过侧向设置的导热片能够将大部分侧面的光束经过再次反射,降低了光束表面亮度,能够明显降低眩光。
[0017]采用矩形导热片同样也是设置在侧面,同样实现导热的同时增加光束的反射次数,使得混光更加充分。
[0018]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端部呈中空的圆柱状,所述导热延长部的一端从导热端部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将导热端部分隔成两个对称的区域。
[0019]由于导热部的底部用于连接光源组件,为了使得散热更加充分,避免接触处温度过高,本专利技术设置导热端部为中空的圆柱,使得圆柱中部有一定的散热空间。整个导热臂采用铝制材料,或者镁铝合金,或者碳纤维等材质中的一种或几种,这类材料散热效果好,整体强度较大,可以优选碳纤维,其重量更轻,安装、运输更加方便。
[0020]为了实现传热、散热效果的同时,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用于承载光学组件或者承载用于顶部安装的固定件,所述圆柱状的导热端部也具有一定的厚度,设置厚度为3~5mm,实现载重的同时,又能实现较高的散热效率。为了实现充分散热,所述散热端部的直径大于光源组件的直径。
[0021]由于导热片相对导热端部而言,体积大一些,重量会重一点,而导热延长部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导热臂,用于支撑光源,光源的供电线路沿导热臂(3)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臂(3)由光源向所述灯具的侧面延伸,实现侧向延伸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臂(3)包括导热端部(31)和从所述导热端部(31)延伸的导热延长部(32),所述导热延长部(32)靠近导热端部(31)一端为近端,远离导热端部(31)一端为远端,所述导热臂(3)还包括从所述导热延长部(32)远端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的导热片(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33)为圆形导热片(33)或弧形导热片(33)或矩形导热片(3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端部(31)呈中空的圆柱状,所述导热延长部(32)的一端从导热端部(31)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将导热端部(31)分隔成两个对称的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延长部(32)与所述弧形导热片(33)之间的夹角为40~60
°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热片(33)的弧度为110
°
~13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胜亚灯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