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笔记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798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子笔记本包括:外壳;设置在该外壳中的片状显示介质,该片状显示介质包含带电粒子,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二电极。通过改变在显示介质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电子笔记本采取布置状态或作为除了布置状态之外的状态的非布置状态,在布置状态下,显示介质介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从而显示介质的第一表面与第一电极对置,并且显示介质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电极对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笔记本。在本领域所公知的电子纸张中,对带电的着色粒子施加电场,从而使得这些粒子移动以便显示出图像。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一样,采用这种电子纸张的一种技术被称为电子笔记本,其中以笔记本格式装订多张电子纸张。在电子笔记本中所采用的电子纸张包括薄膜,该薄膜包含两种具有取决于电荷极性的不同颜色的带电粒子;第一基底,该第一基底具有第一电极;以及第二基底,该第二基底具有第二电极。通过按照夹层布置使薄膜介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来一体地形成电子纸张。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电子纸张的情况下,在通过第一和第二电极对带电粒子施加电场时,具有与第一电极相反的极性的带电粒子被吸引到第一电极侧,而具有与第二电极相反的极性的带电粒子被吸引到第二电极。因此,通过控制对带电粒子施加的电场的方向,能够控制带电粒子在电子纸张中的移动,并能够通过包含在这些粒子中的对比颜色形成图像。电子笔记本包括多张以笔记本形式装订的这种电子纸张,从而有利于如包括多张装订纸张的正常笔记本一样管理这些电子纸张。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0-132121(第16段,图2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该传统电子纸张由于其包括薄膜、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在内的一体结构而不能像纸张一样处理。另外,在每张电子纸张上形成电极导致电极材料的安装成本以及在形成电极的过程中的额外劳动,从而导致制造电子笔记本的成本增大。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像普通纸张一样处理并能够以减少的成本制造的电子笔记本。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笔记本,它包括外壳;设置在该外壳中的片状显示介质,该片状显示介质包含带电粒子,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二电极。通过改变在显示介质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电子笔记本采取布置状态或作为除了布置状态之外的状态的非布置状态,在布置状态下,显示介质介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从而显示介质的第一表面与第一电极对置,并且显示介质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电极对置。采用该结构,电子笔记本能够通过改变在显示介质与第一及第二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来采取布置状态或非布置状态。在布置状态下,显示介质介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这些电极对包含在显示介质中的带电粒子施加电场。因此,带电粒子迁移至具有相反极性的电极。带电粒子的对比度形成能够重写的图像。在非布置状态下,显示介质没有介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因此不对包含在显示介质中的带电粒子施加电场。因此,由于粒子在非布置状态下不移动,所以不能重写图像。由于显示介质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极被包括在同一外壳中,所以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布置状态或非布置状态,而无需形成连接到显示介质上的电极。因此,显示介质不丧失其作为片状介质的特性,并能够像纸张一样处理。另外,显示介质包括多张显示介质。在布置状态下,优选的是,每张显示介质介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从而每张显示介质的第一表面与第一电极对置,并且每张显示介质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电极对置。采用该结构,在布置状态下,每张显示介质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从而能够在每张上显示出不同的图像。另外,由于第一和第二电极共同用于在多张显示介质上显示图像,所以不必在一张显示介质上形成电极。因此,该结构降低了电极材料的成本并简化了形成这些电极的过程,从而导致总制造成本降低。还期望的是,外壳包括介质支撑构件,该介质支撑构件支撑所有所述多张显示介质的端部。采用该结构,介质支撑构件能够将所述多张显示介质非常像普通笔记本一样装订,由此当在多张显示介质上显示大量信息时便于读者浏览材料等。还期望的是,第一电极形成在片状第一基底上,并且第二电极形成在片状第二基底上。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基底形成为片状形式,该结构能够产生总体较薄的电子笔记本。另外,由于显示介质能够被第一和第二基底夹着使得包含在介质中的粒子介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所以能够容易地对显示介质施加电场。该外壳还应该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的电子信号。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电子笔记本中,外壳包括用于控制对第一和第二电极施加的电子信号的控制单元,由此能够将所期望的图像显示在显示介质上。还优选的是,多个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基底上且成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并且多个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二基底上且成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采用该结构,从基底侧观察到的线形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多个交点形成像素。通过根据所需的图像品质改变交点的数量即线形电极的数量,能够消除不必要的电极并降低电极材料的成本。换句话说,可以在需要高品质图像时增加线电极的数量,并且在不需要高品质图像时减少线电极的数量。在另一个实例中,第一电极优选由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规定区域上的共用电极构成,并且第二电极优选由形成在第二基底上的与第一基底上的该规定区域对应的区域内的多个位置处的多个单独电极构成。采用该结构,第一基底上的该规定区域具有共同电位。因此,在第二基底的与第一基底的该规定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那些单独电极的位置与像素对应。因此,通过将单独电极设置在第二基底的与第一基底的该规定区域对应的区域内的所期望位置处来显示出所期望的图像。外壳优选包括基底支撑构件,该基底支撑构件支撑第一基底的端部和第二基底的端部,从而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对置。采用该结构,基底支撑构件将第一和第二基底以笔记本形式装订,从而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对置。因此,显示介质只需介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由此防止显示介质设置成与第一基底的没有设置第一电极的表面或第二基底的没有设置第二电极的表面相对。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和第二基底布置在与根据设计的布置位置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显示不正确的图像并避免能够导致故障的因素。另外,外壳优选包括大致形成为矩形形状的基底支撑构件,该基底支撑构件沿着外壳的一个边缘支撑第一基底的端部,并沿着显示介质的另一个边缘支撑第二基底的端部。当该电子笔记本处于布置状态时,例如,第一基底从基底支撑构件的一个方向放下,其中具有第一电极的表面面向上。将显示介质层叠在第一电极上。第二基底从基底支撑构件的与第一方向不同的另一个方向铺设在显示介质上,其中形成有第二电极的表面面向下。由于沿着第三支撑构件的不同边缘支撑第一和第二基底的端部,所以连接着每个基底的电极的电路能够设置在外壳的支撑着基底的每个边缘侧上。通过这样分割电路,能够降低每个电路的厚度并以良好的平衡将每个电路设置在外壳中。该电子笔记本还包括片状电极基底,在该片状电极基底上形成有第一电极;头构件,该该头构件具有与电极基底对置的表面,在该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电极;以及移动部分,该移动部分使头构件沿着电极基底的形成有第一电极的表面移动。显示介质应该介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采用该结构,电极基底设置成使形成有第一电极的表面面向上。将显示介质层叠在电极基底上。在该状态下,在与显示介质对置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电极的头构件相对于电极基底的形成有第一电极的表面移动。在该情况下,由于具有第二电极的头构件能够相对于电极基底移动,所以,即使在头构件的形成有第二电极的表面的面积小于电极基底的表面面积时,也能够在整个显示介质上形成图像。因此,通过减小头构件的形成有第二电极的表面,能够降低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笔记本(1,100,200,300),它包括:外壳(2);设置在所述外壳(2)中的片状显示介质(7,8,9),该片状显示介质(7,8,9)包含带电粒子(15,16),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在所述外壳( 2)上的第一电极(10a);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2)上的第二电极(11a),其中,通过改变在所述显示介质(7,8,9)与所述第一电极(10a)及所述第二电极(11a)之间的位置关系,电子笔记本(1,100,200,300)采 取布置状态或作为除了布置状态之外的状态的非布置状态,在布置状态下,所述显示介质(7,8,9)介于所述第一电极(10a)和所述第二电极(11a)之间,从而所述显示介质(7,8,9)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10a)对置,并且所述显示介质(7,8,9)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11a)对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