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366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该金属陶瓷环芯组织的外环相较内环相富W/Mo而贫N,环芯相中固溶金属元素W/Mo沿芯部至外环呈正梯度分布,具有较常规环芯相成分相反的正梯度结构。与常规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相比,正梯度环芯相结构可提升陶瓷相与粘结相的界面润湿及结合强度,降低环芯内界面的晶格错配度,有效提升Ti(C,N)基金属陶瓷的强度与抗热震性能。该金属陶瓷在保持良好强韧性的基础上,具有较常规金属陶瓷更高的强韧性和抗热震性能,可提高刀具的表面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轴承料、切削刀具、模具材料等领域。模具材料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材料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氮化钛(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高温切削性能,是应对我国钨资源匮乏,所急需发展的高附加值硬质材料。韧性不足是Ti(C,N)基金属陶瓷应用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归因于金属Ni及其合金粘结相对Ti(C,N)硬质相界面不浸润。在Ti(C,N)颗粒表面形成环相,改善粘结相对陶瓷相的润湿性并优化环芯界面微结构,是提高材料强韧性的主要方法。以合金元素、碳化物或复式固溶体的形式,添加合金元素Mo、W等可改善Ni对Ti(C,N)颗粒的润湿性,并通过溶解

析出形成环芯相组织。其中环相为(Ti,W,Mo,...)(C,N)固溶体,而芯相为Ti(C,N)。环相能优化材料的组织分布、细化晶粒并提高陶瓷相与金属的结合强度;但环相为脆性相,且环芯组织内界面处位错堆积,存在一定的界面内应力,易于诱导裂纹源的萌生。因此,在确保体系润湿性改善的同时,有效降低或消除环相与芯相间的晶格错配,实现高共格、低界面应力环芯结构是提高材料强韧性的关键。
[0003]Shinhoo Kang证实了环芯相内界面的消除可显著提高了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且富W的固溶体晶粒具有更好的韧性,且与粘结相的结合强度更高。基于此,依据烧结过程环芯组织的演变规律,构筑低应力、高共格、正梯度环芯结构是制备高强韧性、高硬度Ti(C,N)基金属陶瓷的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降低现有Ti(C,N)基金属陶瓷环芯相中固溶元素W/Mo的成分差异,提升陶瓷相与粘结相的界面结合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抗热震性能、高强度的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所述 Ti(C,N)基金属陶瓷的硬质相组织结构为环芯相,所述环芯相由芯相,包覆芯相的内环相,以及包覆内环相的外环相组成;其中外环相较内环相富W/Mo而贫N,且环芯相中W/Mo沿芯相至外环相呈正梯度分布。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i(C,N)基金属陶瓷,外环相中固溶金属元素W与 Mo的含量,比内环相固溶W与Mo的含量更多,而外环相中固溶N的含量,比内环相固溶N的含量更少,并且从整个环芯相中的结构来说, W与Mo的含量沿芯相至外环相呈梯度增加(正梯度)的分布,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环芯相成分相反。
[0008]优选的方案,所述芯相的成份为Ti(C,N),内环相为贫W/Mo富N 的(Ti,M)(C,N)固溶体,外环相为富W/Mo贫N的(Ti,M)(C,N)固溶体,其中M为W、Mo、Ta、Nb、V、Zr、Hf中的至少一种,且包含W与 Mo中的至少一种。
[0009]优选的方案,所述Ti(C,N)基金属陶瓷的粘结相由钛、含钛的金属间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与铁族金属组成,其中钛和钛的金属间化合物在粘结相中质量分数为2~10wt%。
[0010]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钛的金属间化合物选自Ni3Ti、Co3Ti中的至少一种。
[0011]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铁族金属选自铁、钴、镍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钴、镍中的至少一种。
[0012]优选的方案,所述Ti(C,N)基金属陶瓷,其原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下述组分:Ti(C,N)粉40~60份;WC粉15~30份;Mo2C粉5~20份;其他过渡族金属碳化物粉末0~7份;粘结相粉末5~25份,其他过渡族金属碳化物选自钽﹑铌﹑钒、锆﹑铪中至少一种金属的碳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3]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其他过渡族金属碳化物选自碳化钽﹑碳化铌﹑碳化钒﹑碳化锆﹑碳化铪中的至少一种。
[0014]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步骤一
[0016]按设计比例配取Ti(C,N)粉、其他过渡族碳化物粉末,粘结相粉末进行第一次球磨,获得初混料,然后再加入WC粉和/或Mo2C粉,粘接剂进行第二次球磨,获得混合料;所述WC粉的平均粒径为 5~20μm;Mo2C粉的平均粒径为8~20μm;
[0017]步骤二
[0018]将混合料干燥、过筛所得筛下物进行压制成型,获得压坯;
[0019]步骤三
[0020]压坯经脱脂、烧结即得Ti(C,N)基金属陶瓷。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粘结相包含由钛、含钛的金属间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与铁族金属组成,其中钛和钛的金属间化合物在粘结相中质量分数为2~10wt%。因此在粘结相粉末的配料过程中,须按粘结相的成份比例要求,配取铁粉、钴粉、镍粉中的至少一种,以及钛粉、Ni3Ti粉、 Co3Ti粉中的至少一种,先球磨混合获得符合成份比例的粘结相粉末。
[002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采用粗颗粒WC粉和Mo2C粉,专利技术人发现,粗颗粒WC粉和Mo2C粉可以提高内环相的Ti/W比,为获得正梯度环芯相做铺垫。而为了防止WC粉和Mo2C粉的进一步细化,需要先将其他的原料先经过一次球磨混合后再加入WC粉和/或Mo2C粉进行球磨,否则可能会由于球磨长了使得WC粉和/或Mo2C粉细化,比表面积增大,从而难于获得正梯度的环芯结构。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粘结相包含由钛、含钛的金属间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与铁族金属组成,其中钛和钛的金属间化合物在粘结相中质量分数为2~10wt%。因此在粘结相粉末的配料过程中,须按粘结相的成份比例要求,配取铁粉、钴粉、镍粉中的至少一种,以及钛粉、Ni3Ti粉、 Co3Ti粉中的至少一种,先球磨混合获得符合成份比例的粘结相粉末。
[0024]优选的方案,步骤一中,所述Ti(C,N)粉的平均粒径为0.5~2.5μm,优选为1.0~1.5μm。
[0025]优选的方案,步骤一中,所述WC粉的平均粒径为8~15μm;Mo2C 粉的平均粒径为10~15μm。
[0026]优选的方案,步骤一中,所述第一次球磨的时间为20~40h,第一次球磨的转速为80~160r/min,球料比为6~15:1。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球磨为湿法球磨,球磨介质采用现有技术常用的有机溶剂即可,如无水乙醇。
[0028]优选的方案,步骤一中,所述粘接剂为石蜡,粘接剂的加入量为 Ti(C,N)粉、其他过渡族碳化物粉末、粘结相粉末、WC粉、Mo2C粉质量之和的1~3%。
[0029]优选的方案,步骤一中,所述第二次球磨的转速为20~60r/min,球磨的时间为2~20h。
[0030]在第二次球磨中需控制球磨转速,防止过快的球磨转速引起WC 粉末、Mo2C粉细化。
[0031]优选的方案,步骤二中,所述压制成型的压力为100~200MPa。.
[0032]优选的方案,步骤三中,所述脱脂在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Ti(C,N)基金属陶瓷的硬质相组织结构为环芯相,所述环芯相由芯相,包覆芯相的内环相,以及包覆内环相的外环相组成;其中外环相较内环相富W/Mo而贫N,且环芯相中W/Mo沿芯相至外环相呈正梯度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相的成份为Ti(C,N),内环相为贫W/Mo富N的(Ti,M)(C,N)固溶体,外环相为富W/Mo贫N的(Ti,M)(C,N)固溶体,其中M为W、Mo、Ta、Nb、V、Zr、Hf中的至少一种,且包含W与Mo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Ti(C,N)基金属陶瓷的粘结相由钛、含钛的金属间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与铁族金属组成,其中钛和钛的金属间化合物在粘结相中质量分数为2~10wt%;所述钛的金属间化合物选自Ni3Ti、Co3Ti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铁族金属选自铁、钴、镍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Ti(C,N)基金属陶瓷,其原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下述组分:Ti(C,N)粉40~60份;WC粉15~30份;Mo2C粉5~20份;其他过渡族金属碳化物粉末0~7份;粘结相粉末5~25份,其他过渡族金属碳化物选自钽﹑铌﹑钒、锆﹑铪中至少一种金属的碳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其他过渡族金属碳化物选自碳化钽﹑碳化铌﹑碳化钒﹑碳化锆﹑碳化铪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设计比例配取Ti(C,N)粉、其他过渡族碳化物粉末,粘结相粉末进行第一次球磨,获得初混料,然后再加入WC粉和/或Mo2C粉,粘接剂进行第二次球磨,获得混合料;所述WC粉的平均粒径为5~20μm;M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慧文刘全明褚胜林董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明锐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