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3224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灌装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包括:一体式L型灌嘴、堵头和升降气缸,一体式L型灌嘴的一侧为进料管,底部为灌口;堵头设于灌口内,堵头为中空结构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圆锥台、第二圆锥台和倒圆锥台,第二圆锥台的锥角大于第一圆锥台的锥角,第二圆锥台的底部外径与灌口的内径适配密封;升降气缸设于L型灌嘴顶端,升降气缸通过气缸连杆伸入所述灌口内,堵头套设于气缸连杆的底端。通过设置外开式堵头,且堵头为圆锥台状,在实现良好的堵塞作用的同时,使油类液体沿圆锥台壁分流装入瓶体内,可减少气泡的产生且不易飞溅,不仅提高灌装质量,还可减少浪费与污染。还可减少浪费与污染。还可减少浪费与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灌装食品加工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装食品一般采用金属瓶、玻璃瓶为材料制成可密封的容器,内存商业食品,经特定处理,达到商业无菌,并可在常温下保存。
[0003]在灌装食品加工过程中,当对物料瓶进行灌装食品时,通常是对一组一组的空瓶进行同时灌装,当灌装完一组食品后,灌嘴出口处常有食品残留,容易滴落,在换组进行灌装的间隙期间,灌嘴出口处的残留食品将滴落污染输送台或者下一组空瓶,此时需对灌嘴进行堵塞。现有灌嘴装置在对油类液态食品进行灌装时,常采用直接注入的方式,易产生气泡,且液体接近瓶口时容易溅出,造成浪费与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现有油类灌嘴在灌装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通过设置外开式堵头,且堵头为圆锥台状,在实现良好的堵塞作用的同时,使油类液体沿圆锥台壁分流装入瓶体内,可减少气泡的产生且不易飞溅,不仅提高灌装质量,还可减少浪费与污染。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包括:
[0006]一体式L型灌嘴,所述一体式L型灌嘴的一侧为进料管,底部为灌口;
[0007]堵头,设于所述灌口内,所述堵头为中空结构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圆锥台、第二圆锥台和倒圆锥台,所述第二圆锥台的锥角大于第一圆锥台的锥角,所述第二圆锥台的底部外径与所述灌口的内径适配密封;
[0008]升降气缸,设于所述一体式L型灌嘴顶端,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气缸连杆伸入所述灌口内,所述堵头套设于气缸连杆的底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气缸的顶端设有防止液体倒流的单向止回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气缸的上端套设有压缩弹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一体式L型灌嘴顶端连接处套设有密封圈。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缸连杆的底端具有台阶式的套接部,所述堵头套装于所述套接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式L型灌嘴相对于进料管的一侧为U型安装座,所述U型安装座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固定一体式L型灌嘴的压片和螺钉。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的外侧设有与外接物料管连接固定的卡箍。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6]通过设置一体式L型灌嘴,一体式L型灌嘴的一侧为进料管,底部为灌口,一体式L
型灌嘴顶端装设升降气缸,升降气缸通过气缸连杆伸入灌口内,气缸连杆的底端套设堵头,堵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圆锥台、第二圆锥台和倒圆锥台,第二圆锥台的锥角大于第一圆锥台的锥角,第二圆锥台的底部外径与所述灌口的内径适配密封,堵头在升降气缸的作用下伸出灌口外开,堵头圆锥台状式的设置,使油类液体灌装时沿第一圆锥台、第二圆锥台和倒圆锥台的外壁分流流入瓶体内,相对注入式灌装,液体灌装时的冲击力得到了分散,可有效减少气泡的产生且不易飞溅,不仅提高灌装质量,还可减少浪费与污染。
[0017]通过在升降气缸的上端套设压缩弹簧,可减缓升降气缸活塞杆下压时的冲力并在压缩弹簧回弹力的辅助作用下快速上升,及时使堵头堵住灌嘴,以防止液体的滴落。
[0018]气缸连杆的底端设置台阶式的套接部,堵头套装于套接部并与其固定连接,固定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的爆炸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气缸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U型安装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一体式L型灌嘴;11、进料管;12、灌口;13、U型安装座;2、升降气缸;3、堵头;31、第一圆锥台;32、第二圆锥台;33、倒圆锥台;4、单向止回阀;5、压缩弹簧;6、压片;7、螺钉;8、密封圈;9、气缸连杆;91、套接部;10、卡箍;20、安装架;3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诸如“第一”、“第二”等的关系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不一定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28]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包括一体式L型灌嘴1,升降气缸2和堵头3。
[0029]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和4所示,一体式L型灌嘴1采用一体式结构,相对现有市场常见的分体结构,其加工与安装均更为方便。
[0030]一体式L型灌嘴1的一侧为进料管11,物料通过进料管11送入一体式L型灌嘴1内,进料管11的外侧设有卡箍10,卡箍10用于与外接物料管的连接固定。一体式L型灌嘴1底部为灌口12,物料通过灌口12进行灌装。
[0031]灌口12内设有堵头3,堵头3为中空结构,堵头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圆锥台31、第二圆锥台32和倒圆锥台33,第二圆锥台32的锥角大于第一圆锥台31的锥角,第二圆锥台32的底部外径与灌口12的内径适配密封。
[003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3和5所示,升降气缸2固定于L型灌嘴1的顶端,升降气
缸2通过气缸连杆9伸入灌口12内,堵头3套设于气缸连杆9的底端。
[0033]气缸连杆9的底端具有台阶式的套接部91,堵头3套装于套接部91并与其固定连接,套接部91的外径小于气缸连杆9上端的外径,堵头3的中空内径与套接部91的外径适配,堵头3通过螺母30与套接部91固定,堵头3与气缸连杆9套设,其固定效果更佳。
[0034]堵头3在升降气缸2的作用下伸出灌口12外开,堵头3圆锥台状式的设置,使油类液体灌装时沿第一圆锥台31、第二圆锥台32和倒圆锥台33的外壁分流流入瓶体内,相对注入式灌装,液体灌装时的冲击力得到了分散,可有效减少气泡的产生且不易飞溅,不仅提高灌装质量,还可减少浪费与污染。
[003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和3所示,升降气缸2与一体式L型灌嘴1顶端连接处套设有密封圈8,可防止液体的泄漏,同时,升降气缸2的顶端设有单向止回阀4,可防止液体倒流。
[0036]升降气缸2的上端套设有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可在升降气缸2活塞杆下压时,从而减缓堵头3脱离灌口12的冲力,防止液体的喷射;同时,压缩弹簧5可在升降气缸2活塞杆上升时,在其回弹力的辅助作用下快速上升,及时使堵头堵住灌嘴,以防止液体的滴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L型灌嘴(1),所述一体式L型灌嘴(1)的一侧为进料管(11),底部为灌口(12);堵头(3),设于所述灌口(12)内,所述堵头(3)为中空结构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圆锥台(31)、第二圆锥台(32)和倒圆锥台(33),所述第二圆锥台(32)的锥角大于第一圆锥台(31)的锥角,所述第二圆锥台(32)的底部外径与所述灌口(12)的内径适配密封;升降气缸(2),设于所述一体式L型灌嘴(1)顶端,所述升降气缸(2)通过气缸连杆(9)伸入所述灌口(12)内,所述堵头(3)套设于气缸连杆(9)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2)的顶端设有防止液体倒流的单向止回阀(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式油类外开灌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威冯琨仁谭应衡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谭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