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192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包括支撑轴和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主驱动链轮和梯级链轮,主驱动链轮包括第一轮体,第一轮体具有沿渐远支撑轴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圈部、第一中间部以及第一外圈部,第一外圈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轮齿结构,梯级链轮包括第二轮体,第二轮体具有沿渐远支撑轴依次设置的第二内圈部、第二中间部以及第二外圈部,第二外圈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二轮齿结构,第一内圈部与第二内圈部贴靠在一起并固定连接,第一外圈部与第二外圈部之间间隔距离的布置,第一内圈部与第二内圈部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第一内圈部与第二外圈部之间的轴向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梯级链轮进行了悬臂设计,悬出与主驱动链轮安装的平面而减少主驱动链轮的体积。的平面而减少主驱动链轮的体积。的平面而减少主驱动链轮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扶梯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自动扶梯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对自动扶梯的成本也越来越重视。自动扶梯整机制造厂对兼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动扶梯上部总成是自动扶梯不可或缺的一大部件。曳引机通过主驱动链轮带动上部总成驱动的运转,驱动的运转又带动梯级链条的运转,从而带动梯级的上下行。驱动上的主驱动链轮与梯级链轮通过螺杆连接。为了保证梯级的兼容性,一副铝合金梯级模具至少需投入100万,也即梯级宽度、副轮间距尺寸不变,驱动两个梯级链轮开档必须一致。现有技术中的款梯级链轮开档尺寸一般均为1203mm。参见图1,如其中的图例所示,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包括支撑轴10和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轴10上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分别套设于支撑轴10沿轴向不同位置外侧的主驱动链轮20和梯级链轮30,主驱动链轮20包括第一轮体,第一轮体具有沿渐远支撑轴10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圈部21、第一中间部22以及第一外圈部23,第一外圈部23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轮齿结构,梯级链轮30包括第二轮体,第二轮体具有沿渐远支撑轴10依次设置的第二内圈部31、第二中间部32以及第二外圈部33,第二外圈部33的外周面设有第二轮齿结构,第一内圈部21与第二内圈部31贴靠在一起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圈部23与第二外圈部33之间间隔距离的布置,第一内圈部21与第二内圈部31之间的轴向距离等于第一内圈部21与第二外圈部33之间的轴向距离。
[0003]由于扶梯提升高度的增加,曳引机的功率也随着增加,连接曳引机和主驱动链轮的主链轮也增加的排数,两排改成三排。主驱动链轮也需由2排齿改成3排齿,齿数的增加势必造成主驱动链轮的体积增加和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可以减小主驱动链轮的体积和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包括支撑轴和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轴上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支撑轴沿轴向不同位置外侧的主驱动链轮和梯级链轮,所述主驱动链轮包括第一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具有沿渐远所述支撑轴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圈部、第一中间部以及第一外圈部,所述第一外圈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轮齿结构,所述梯级链轮包括第二轮体,所述第二轮体具有沿渐远所述支撑轴依次设置的第二内圈部、第二中间部以及第二外圈部,所述第二外圈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二轮齿结构,所述第一内圈部与所述第二内圈部贴靠在一起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圈部与所述第二外圈部之间间隔距离的布置,
[0006]所述第二内圈部相对所述第二外圈部向靠近所述第一轮体的方向偏移设置,所述第二内圈部与所述第一内圈部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外圈部与所述第一内圈部之
间的轴向距离。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轮体为一体成型。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内圈部和所述第二外圈部均为环板状,所述第二中间部为锥筒状,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小端靠近所述第一轮体,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大端远离所述第一轮体,所述第二内圈部与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小端相接,所述第二外圈部与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大端相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圆锥角为90

120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内圈部的板厚尺寸、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壁厚尺寸以及所述第二外圈部的板厚尺寸一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圈部、所述第一中间部以及所述第一外圈部均为环板状。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圈部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中间部的轴向尺寸,所述第一外圈部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中间部的轴向尺寸。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间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圈部沿轴向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一中间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圈部沿轴向的中段位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圈部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内圈部的轴向尺寸。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齿结构为三排轮齿结构,所述第二轮齿结构为单排轮齿结构。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7]1.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对梯级链轮进行了悬臂设计,悬出与主驱动链轮安装的平面而减少主驱动链轮的体积;
[0018]2、为了配合双排链条改为三排链条,主驱动链轮由双排齿改成三排齿,但与梯级链轮安装的平面做了减薄,控制了主驱动链轮的体积,节约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的示意图。
[0021]其中,10、支撑轴;20、主驱动链轮;21、第一内圈部;22、第一中间部;23、第一外圈部;24、第一轮齿结构;30、梯级链轮;31、第二内圈部;32、第二中间部;33、第二外圈部;34、第二轮齿结构;
[0022]40、支撑轴;50、主驱动链轮;51、第一内圈部;52、第一中间部;53、第一外圈部;54、第一轮齿结构;60、梯级链轮;61、第二内圈部;62、第二中间部;63、第二外圈部;64、第二轮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参见图2,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包括支撑轴40和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轴40上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分别套设于支撑轴40沿轴向不同位置外侧
的主驱动链轮50和梯级链轮60,主驱动链轮50包括第一轮体54,第一轮体具有沿渐远支撑轴40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圈部51、第一中间部52以及第一外圈部53,第一外圈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轮齿结构,梯级链轮60包括第二轮体,第二轮体具有沿渐远支撑轴40依次设置的第二内圈部61、第二中间部62以及第二外圈部63,第二外圈部63的外周面设有第二轮齿结构64,第一内圈部51与第二内圈部61贴靠在一起并固定连接,第一外圈部53与第二外圈部63之间间隔距离的布置,
[0026]第二内圈部61相对第二外圈部63向靠近第一轮体的方向偏移设置,第二内圈部61与第一内圈部51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第二外圈部63与第一内圈部51之间的轴向距离。
[00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轮体为一体成型。
[00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内圈部61和第二外圈部63均为环板状,第二中间部62为锥筒状,第二中间部62的小端靠近第一轮体,第二中间部62的大端远离第一轮体,第二内圈部61与第二中间部62的小端相接,第二外圈部63与第二中间部62的大端相接。
[00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中间部62的圆锥角为90

120度。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包括支撑轴和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轴上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支撑轴沿轴向不同位置外侧的主驱动链轮和梯级链轮,所述主驱动链轮包括第一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具有沿渐远所述支撑轴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圈部、第一中间部以及第一外圈部,所述第一外圈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轮齿结构,所述梯级链轮包括第二轮体,所述第二轮体具有沿渐远所述支撑轴依次设置的第二内圈部、第二中间部以及第二外圈部,所述第二外圈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二轮齿结构,所述第一内圈部与所述第二内圈部贴靠在一起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圈部与所述第二外圈部之间间隔距离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圈部相对所述第二外圈部向靠近所述第一轮体的方向偏移设置,所述第二内圈部与所述第一内圈部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外圈部与所述第一内圈部之间的轴向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体为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链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圈部和所述第二外圈部均为环板状,所述第二中间部为锥筒状,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小端靠近所述第一轮体,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大端远离所述第一轮体,所述第二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李芳朱杏平桑逸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聚力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