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988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增压部,壳体具有风道和多个风口,多个风口均与风道连通;至少一个风口对应的风道的风道段处可活动地设置有增压部,增压部具有初始位置和增压位置,增压部由初始位置运动至增压位置时,增压部逐渐向风道内运动以减小风道的过流面积;其中,当增压部位于初始位置时,风口为进风口;当增压部位于增压位置时,风口为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出风口气压不足的问题。压不足的问题。压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部分空调器采用双贯流系统,制冷时,上贯流风叶运转,冷风从上风口吹出,利用冷空气的沉降效应,实现自上而下的冷空气场;制热时,下贯流风叶运转,热风从下风口吹出,利用热空气的上升效应,实现自下而上的热空气场,从而确保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0003]但是,上述的空调器由于采用双贯流系统,导致室内机的高度较高,冷风和热风在风道内的行程路径也变长,当室内机以低风速运转时,出风口处会因气压不足而导致出风口处的风场出现紊乱现象,致使产生室内机在制冷或者制热作业时发出噪声,甚至诱发喘振;此外,由于出风口处的气压不足,冷风或者热风的吹出距离不够,存在直接吹向用户的可能性,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出风口气压不足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增压部,壳体具有风道和多个风口,多个风口均与风道连通;至少一个风口对应的风道的风道段处可活动地设置有增压部,增压部具有初始位置和增压位置,增压部由初始位置运动至增压位置时,增压部逐渐向风道内运动以减小风道的过流面积;其中,当增压部位于初始位置时,风口为进风口;当增压部位于增压位置时,风口为出风口。
[0006]进一步地,增压部与风道的风道壁枢转连接或滑动连接。
[0007]进一步地,当增压部位于增压位置时,增压部的至少一部分与风道的风道壁之间不接触,以使过流面积不为零。
[0008]进一步地,当增压部处于初始位置时,增压部的一侧延伸至与进风口所在的平面平齐的位置处。
[0009]进一步地,增压部包括增压板,增压板可枢转地连接在风道内的一侧,增压板的另一侧为自由端,增压板的自由端与风道的另一侧的风道壁之间形成过流区域,过流区域具有过流面积。
[0010]进一步地,当增压板位于初始位置时,增压板运动至与其所在侧的风道壁的延伸方向平齐;当增压板朝向风道内转动至增压位置时,增压板与其所在侧的风道壁之间具有偏转夹角。
[0011]进一步地,增压部还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检测模块与壳体连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风道内的风速;控制模块与增压板控制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风速控制增
压板的转动角度。
[0012]进一步地,增压部还包括传动杆和驱动模块,其中,传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壁上,增压板的一侧具有过孔结构,传动杆穿过过孔结构设置;驱动模块设置在壳体上,并与传动杆驱动连接,驱动模块驱动传动杆转动,以带动增压板转动。
[0013]进一步地,过孔结构的孔壁面上形成有第一卡接结构,传动杆的与第一卡接结构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卡接结构,传动杆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的卡接配合作用以带动增压板转动预设角度。
[0014]进一步地,增压板包括多个增压板段,多个增压板段沿传动杆的长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相邻地两个增压板段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以避让壳体上的凸起结构;其中,各增压板段均具有过孔结构,各过孔结构的孔壁面上均形成有第一卡接结构,传动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卡接结构与多个第一卡接结构一一对应地设置。
[0015]进一步地,多个风口包括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增压部为两个,两个增压部中的一个设置在风道的靠近第一风口的位置处,两个增压部中的另一个设置在风道的靠近第二风口的位置处;其中,当靠近第一风口位置处的增压部位于初始位置时,靠近第二风口位置处的增压部位于增压位置,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当靠近第一风口位置处的增压部位于增压位置时,靠近第二风口位置处的增压部位于初始位置,第一风口为出风口,第二风口为进风口。
[0016]进一步地,风道的一端具有第一风道结构,第一风道结构具有第一风口,靠近第一风口位置处的增压部与第一风道结构枢转连接;风道的另一端具有第二风道结构,第二风道结构具有第二风口,靠近第二风口位置处的增压部与第二风道结构枢转连接。
[0017]进一步地,室内机还包括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第一贯流风叶设置在第一风道结构远离第一风口的一侧;第二贯流风叶设置在第二风道结构远离第二风口的一侧;其中,靠近第一风口位置处的增压部相对于第一贯流风叶靠近第一风口设置,靠近第二风口位置处的增压部相对于第二贯流风叶靠近第二风口设置。
[0018]进一步地,室内机还包括蒸发器组件,蒸发器组件设置在风道内,并位于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之间。
[00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0020]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增压部的室内机,确保室内机的风口作为出风口时的气压足够,从而确保风口的出风可靠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0021]具体而言,通过在至少一个风口对应的风道的风道段处可活动地设置增压部,这样,当增压部位于初始位置时,风道的过流面积保持不变,此时的风口为进风口,确保壳体之外的气流能够顺利地进入风道内,从而确保风口的进风可靠性;当增压部位于增压位置时,由于增压部逐渐向风道内运动,使得增压部占用风道的部分空间,从而达到减小风道的过流面积,此时的风口为出风口,通过减小风道的过流面积,有利于确保出风口处的气压足够,以保证风口出风的吹出距离,从而确保出风口处的出风可靠性,进而避免出风口处吹出的风直接吹向用户,有利于提升用户对空调器的使用体验好感;此外,由于作为出风口的风口的气压足够,避免风口处的风场紊乱而导致出现喘振噪声等现象。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图1中的室内机处于第一风口进风,第二风口出风的状态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图1中的室内机处于第一风口出风,第二风口进风的状态示意图;
[0026]图4示出了图1中的室内机的第一风道结构和增压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5示出了图1中的室内机的第二风道结构和增压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9]10、壳体;11、风道;12、第一风口;13、第二风口;20、增压部;21、增压板;211、增压板段;22、传动杆;221、第二卡接结构;23、驱动模块;30、第一风道结构;40、第二风道结构;50、第一贯流风叶;60、第二贯流风叶;70、蒸发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风道(11)和多个风口,多个所述风口均与所述风道(11)连通;增压部(20),至少一个所述风口对应的所述风道(11)的风道段处可活动地设置有所述增压部(20),所述增压部(20)具有初始位置和增压位置,所述增压部(20)由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增压位置时,所述增压部(20)逐渐向所述风道(11)内运动以减小所述风道(11)的过流面积;其中,当所述增压部(20)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风口为进风口;当所述增压部(20)位于所述增压位置时,所述风口为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20)与所述风道(11)的风道壁枢转连接或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增压部(20)位于所述增压位置时,所述增压部(20)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风道(11)的风道壁之间不接触,以使所述过流面积不为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增压部(2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增压部(20)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进风口所在的平面平齐的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20)包括:增压板(21),所述增压板(21)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风道(11)内的一侧,所述增压板(21)的另一侧为自由端,所述增压板(21)的自由端与所述风道(11)的另一侧的风道壁之间形成过流区域,所述过流区域具有所述过流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增压板(21)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增压板(21)运动至与其所在侧的风道壁的延伸方向平齐;当所述增压板(21)朝向所述风道(11)内转动至所述增压位置时,所述增压板(21)与其所在侧的风道壁之间具有偏转夹角。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20)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风道(11)内的风速;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增压板(21)控制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风速控制所述增压板(21)的转动角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20)还包括:传动杆(22),所述传动杆(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壁上,所述增压板(21)的一侧具有过孔结构,所述传动杆(22)穿过所述过孔结构设置;驱动模块(23),所述驱动模块(23)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并与所述传动杆(22)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模块(23)驱动所述传动杆(22)转动,以带动所述增压板(21)转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结构的孔壁面上形成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传动杆(22)的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卡接结构(221),所述传动杆(22)通过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21)的卡接配合作用以带动所述增压板(21)转动预设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丽成凯杨俊山刘慧周文伟潘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