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47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涉及钢混组合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立柱和横梁;横梁的端部与立柱的一侧相连接;立柱与横梁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连接组件一端与立柱相连接,连接组件另一端与横梁可滑动连接。在发生地震时,空心钢管连杆既能有效传递梁柱节点的剪力和弯矩,又易于拆卸更换,钢梁与连接件为无损连接,连接处螺栓端板能够产生滑移,提高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另外,可根据受力需求改变空心钢管的壁厚与直径,实现损伤控制设计,损伤后的空心钢管易于更换。可快速恢复梁柱节点的结构功能,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结构可拆卸连杆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具有可拆卸性、损伤控制设计、高延性、震后功能可恢复的优点。复的优点。复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混组合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0002]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国内对钢梁

混凝土柱(RCS)节点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梁柱节点构造。其主要包括梁贯通式与柱贯通式,均可实现混凝土柱与钢梁进行可靠连接,并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然而,传统RCS节点主要为焊接,结构生命周期后不易于拆除回收利用,还存在震后残余变形较大、钢梁损伤严重、震后无法快速修复等问题。当前,在碳中和背景下,结构全生命周期后拆除循环利用是降低碳排放量的一种有效途径。RCS节点在结构全生命周期下需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可拆卸性、耗能能力、恢复能力,并减小震后构件的损伤,以使RCS节点和相应RCS框架结构符合全生命周期抗震性能要求。
[0003]因此,如何提高RCS节点和相应RCS框架结构的全生命周期可拆卸性与抗震性能,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提高组合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和可拆卸性,提高经济效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的端部与所述立柱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一端与所述立柱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另一端与所述横梁可滑动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杆、梁端连接端板、柱端连接端板和梁侧连接板;所述柱端连接端板与所述立柱相连接;所述梁侧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横梁两侧,且所述梁侧连接板与所述梁端连接端板相连接;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梁端连接端板和所述柱端连接端板可转动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梁侧连接板为H型钢。
[0009]可选的,所述梁侧连接板与所述梁端连接端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柱端连接端板与所述立柱通过螺栓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连杆为空心钢管。
[0012]可选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钢板箍,所述横梁的端部与所述钢板箍相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钢板箍上设置有梁腹板连接端板,所述梁腹板连接端板和所述横梁的端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钢板箍内设置有内隔板。
[0015]可选的,所述钢板箍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内隔板,两个所述内隔板平行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中的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包括混凝土柱、钢梁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连接钢梁与混凝土柱,在发生地震时,空心钢管连杆既能有效传递梁柱节点的剪力和弯矩,又易于拆卸更换,钢梁与连接件为无损连接,连接处螺栓端板能够产生滑移,提高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另外,可根据受力需求改变空心钢管的壁厚与直径,实现损伤控制设计,损伤后的空心钢管易于更换。可快速恢复梁柱节点的结构功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结构可拆卸连杆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具有可拆卸性、损伤控制设计、高延性、震后功能可恢复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2、梁端连接端板;3、连杆;4、柱端连接端板;5、横梁;6、梁侧连接板;7、梁腹板连接端板;8、钢板箍;9、内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包括立柱1和横梁5;所述横梁5的端部与所述立柱1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立柱1与所述横梁5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一端与所述立柱1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另一端与所述横梁5可滑动连接。
[0024]于本具体实施例中,立柱1为混凝土柱,横梁5为H型钢。
[0025]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杆3、梁端连接端板2、柱端连接端板4和梁侧连接板6;所述连杆3为空心钢管;所述柱端连接端板4与所述立柱1相连接;所述梁侧连接板6设置于所述横梁5两侧,且所述梁侧连接板6与所述梁端连接端板2相连接;所述连杆3两端分别与所述梁端连接端板2和所述柱端连接端板4可转动连接。所述梁侧连接板6为H型钢。所述梁侧连接板6与所述梁端连接端板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柱端连接端板4与所述立柱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钢板箍8,所述钢板箍8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内隔板9,两个所述内隔板9平行设置。所述钢板箍8上设置有梁腹板连接端板7,所述梁腹板连接端板7和所述横梁5的端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26]于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柱端连接端板4与立柱1之间通过四个螺栓进行连接;梁端连接端板2两侧分别通过两个螺栓与一个梁侧连接板6进行连接,从而使梁端连接端板2和
梁侧连接板6能够夹持横梁5,实现横梁5与梁侧连接板6之间的无损连接,且梁端连接端板2和梁侧连接板6能够相对于横梁5进行滑移;横梁5与梁腹板连接端板7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使横梁5与钢板箍8进行连接。通过螺栓连接,方便对各部件进行更换。
[0027]在发生地震时,连杆3能够有效传递梁柱节点的剪力和弯矩,又易于拆卸更换,横梁5与梁侧连接板6为无损连接,梁端连接端板2能够产生滑移,提高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另外,可根据受力需求改变连杆3的壁厚与直径,实现损伤控制设计,损伤后的空心钢管易于更换。可快速恢复梁柱节点的结构功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结构可拆卸链杆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具有可拆卸性、损伤控制设计、高延性、震后功能可恢复的优点。
[002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9]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的端部与所述立柱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一端与所述立柱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另一端与所述横梁可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杆、梁端连接端板、柱端连接端板和梁侧连接板;所述柱端连接端板与所述立柱相连接;所述梁侧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横梁两侧,且所述梁侧连接板与所述梁端连接端板相连接;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梁端连接端板和所述柱端连接端板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侧连接板为H型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拆卸连杆连接耗能摩擦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侧连接板与所述梁端连接端板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恒信检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