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紧凑异或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01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紧凑异或门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主要为使用六个NMOS晶体管和四个PMOS晶体管实现了异或门逻辑电路,其中两个PMOS晶体管形成交叉耦合结构,实现异或门电路,从而减少了晶体管的使用数量,缩短了信号传输链长度,降低了功耗,节省了面积,其中两个PMOS晶体管采用交叉耦合结构,提高了电路速度。提高了电路速度。提高了电路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紧凑异或门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紧凑异或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进入了纳米时代,电路的规模持续增大,要求的电路速度越来越快,集成电路的漏功耗也不断增大,芯片的温度上升,不仅使芯片的稳定性下降,还给封装和散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电路传输速度,减小电路功耗已经成为关键技术问题。
[0003]异或门电路是数字设计中重要的门电路,广泛应用于二进制码转格雷码电路,奇偶判断电路,计数器电路等功能模块中。提高异或门速度,减小异或门功耗对电路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异或门的功能是在数字逻辑中实现逻辑异或,当异或门的输入电平相异时,则输出高电平,当异或门的输入电平相同时,则输出低电平。传统的异或门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8 个NMOS晶体管和8个PMOS晶体管,所使用的晶体管数量较多,信号传输路径较长,速度较慢,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的异或门电路晶体管数量较多,速度较慢,功耗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紧凑型异或门电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快速紧凑型异或门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 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三NMOS管 MN3、第四NMOS管MN4、第五NMOS管MN5和第六NMOS管MN6;
[0007]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异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信号;第二PMOS 管MP2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异或门电路的第二输入信号;
[0008]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接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接异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信号,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接地;
[0009]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接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第三PMOS管MP3的栅极接第二PMOS管MP2漏极的反向信号;第四PMOS管MP4的源极接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第四PMOS管MP4的栅极接第一PMOS管MP1漏极的反向信号;
[0010]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接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接异或门电路的第二输入信号,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接地;
[0011]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接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和第四PMOS管MP4的漏极,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接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接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和第四PMOS管MP4的漏极,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接异或门电路的第二输入信号;第五NMOS管MN5的漏极接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第五NMOS 管MN5的栅极接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接地;第六NMOS 管MN6的漏极接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第六NMOS管MN6
的栅极接异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信号,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接地;
[0012]第三PMOS管MP3漏极、第四PMOS管MP4漏极、第三NMOS管MN3漏极与第四 NMOS管MN4漏极的连接点为异或门电路的输出端。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六个NMOS晶体管和四个PMOS晶体管实现了异或门逻辑电路,减小了信号传输路径、电路功耗和电路面积,交叉耦合式结构增加了电路速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传统的异或门电路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快速紧凑型异或门电路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0017]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快速紧凑型异或门电路电路图,包括六个NMOS晶体管和四个PMOS晶体管。
[0018]该异或门电路PMOS管的组成部分包括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 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其中,第三PMOS管MP3与第四PMOS管MP4形成交叉耦合结构,此结构能提高电路的传输速度;NMOS管的组成部分包括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三NMOS管NM3,第四NMOS管MN4,第五NMOS管MN5,第六NMOS管MN6。
[0019]与输入信号A有关的晶体管:第一PMOS管MP1,第一NMOS管MN1和第六NMOS 管MN6的栅极接输入信号A;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接电源电位,漏级接第一NMOS 管MN1的漏级、第三PMOS管MP3的源级和第四PMOS管MP4的栅极;第一NMOS管 MN1的源级接地,漏级接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第六NMOS管MN6的源级接地,漏级接第四NMOS管MN4的源级。
[0020]与输入信号B有关的晶体管:第二PMOS管MP2,第二NMOS管MN2和第四NMOS 管MN4的栅极接输入信号B;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接电源电位,漏级接第二NMOS 管MN2的漏级、第四PMOS管MP4的源级和第三PMOS管MP3的栅极;第二NMOS管 MN2的源级接地,漏级接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第四NMOS管的源级接第六NMOS 管NM6的漏级,漏级接异或门的输出。
[0021]第三PMOS管MP3的漏级、第四PMOS管MP4的漏级、第三NMOS管MN3的漏级、第四NMOS管MN4的漏级接在一起,作为异或门电路的输出。
[0022]当输入信号A和B都是逻辑1时,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截止;第一 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导通,其漏级输出低电平,使得第三NMOS管MN3、第五NMOS管MN5截止,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导通;第四NMOS管 MN4,第六NMOS管MN6导通。输出信号F为逻辑0。
[0023]当输入信号A是逻辑1,输入信号B是逻辑0时,第一PMOS管MP1截止,第二PMOS 管MP2导通,使得第三PMOS管MP3截止;第一NMOS管MN1导通,第二NMOS管MN2 截止,使得第四PMOS管MP4导通,加速第三PMOS管MP3的截止速度;第六NMOS管 MN6导通,第四NMOS管MN4截止,第三NMOS管MN3截止,第五NMOS管MN5导通。输出信号F为逻辑1。
[0024]当输入信号A是逻辑0,输入信号B是逻辑1时,第一PMOS管MP1导通,第二PMOS 管MP2截止,使得第四PMOS管MP4截止;第一NMOS管MN1截止,第二NMOS管MN2 导通,使得第三PMOS管MP3导通,加速第四PMOS管MP4的截止速度;第六NMOS管 MN6截止,第四NMOS管MN4导
通,第三NMOS管MN3导通,第五NMOS管MN5截止。输出信号F为逻辑1。
[0025]当输入信号A是逻辑0,输入信号B是逻辑0时,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 MP2导通,其漏级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紧凑型异或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三NMOS管MN3、第四NMOS管MN4、第五NMOS管MN5和第六NMOS管MN6;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异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信号;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异或门电路的第二输入信号;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接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接异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信号,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接地;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接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第三PMOS管MP3的栅极接第二PMOS管MP2漏极的反向信号;第四PMOS管MP4的源极接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第四PMOS管MP4的栅极接第一PMOS管MP1漏极的反向信号;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接第二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泽坤孙启元许王帅王卓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