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172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变频器,通过在变频器本体的底板凸设外围挡,底板开设多个散热通孔,并在散热通孔的边缘凸设有与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内围挡,通过结合外围挡和内围挡,能够形成多个散热腔室,同时,在外围挡上开设多个连通散热腔室的排气孔,能够让散热器的表面最大程度地表露在空气中,增大自散热面积以及提高散热速度,有效减少热回流,还能减少外部环境的粉尘进入变频器内部。此外,通过采用多面散热翅片结构,在散热器顶板设置多块第一散热翅片,在侧板上设置多块第二散热翅片,能够让散热器在自散热时形成良好的“烟囱效应”,大大提高散热效率,密封效果优,有效提高变频器的工作寿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降低用户使用成本。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变频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频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变频器。

技术介绍

[0002]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0003]变频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产生的热量会影响变频器的正常工作,为了使变频器的工作更加稳定,常常需要对变频器进行散热降温处理;而且随着大功率变流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变频器的散热要求越来越高。
[0004]在变频器行业中,由于环境因素中的粉尘,或者是变频器自身的热量导致变频器工作失效的占比率不小。然而现有变频器的密封防尘与散热存在一定相互制约,因而目前行业的变频器一般采用专用定制,存在变频器结构复杂、用户投入成本高等问题。
[0005]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变频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变频器,以解决现有变频器的密封防尘与散热存在一定相互制约,目前行业的变频器一般采用专用定制,存在变频器结构复杂、用户投入成本高等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以及散热器;所述变频器本体包括底板、罩设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壳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壳罩内部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0008]所述底板的外边缘处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具有预设厚度的外围挡,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的边缘处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内围挡;
[0009]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散热器的顶板抵持于所述外围挡和所述内围挡上,其中,所述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多个散热腔室,所述散热腔室仅通过所述外围挡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顶板的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的一面上凸设有多块沿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排布的第一散热翅片,以形成多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槽。
[0010]优选地,所述散热通孔包括开设有于所述底板的中部的用于供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的第一散热通孔以及开设于所述底板的靠近所述电子元件的边角处的用于供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的第二散热通孔;所述内围挡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通孔的边缘处的第一内围挡,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通孔的边缘处的第二内围挡;所述第一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室,所述第二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室。
[0011]优选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设置于分别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两侧的两块侧板,所述侧板的外表面上凸设有多块在所述顶板宽度方向的间隔设置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翅片,以形成多个第二散热槽。
[0012]优选地,所述侧板为两块,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均匀地在两块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均匀地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外表面上,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翅片之间,以及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隔距离,相邻两块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隔距离。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隔距离为6.5~8.5mm。
[0014]优选地,位于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一侧的第二散热翅片上开设有多个竖向的安装孔,以将所述散热器固定安装于预设位置。
[0015]优选地,所述预设厚度为2~5mm,所述外围挡、所述第一内围挡以及所述第二内围挡的高度设置为4~7mm。
[0016]优选地,所述壳罩的底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密封设置。
[0017]优选地,所述底板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多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开设有供螺钉贯穿的螺钉孔,所述顶板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螺钉孔对应的对接孔,所述螺钉贯穿所述螺钉孔以及所述对接孔,以将所述变频器本体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变频器本体还包括外漏在所述壳罩的外漏元器件,所述外漏元器件与所述壳罩之间的装配方式包括贴壁式装配、迷宫式装配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变频器,通过在变频器本体的底板凸设外围挡,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在散热通孔的边缘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内围挡,通过设置外围挡和内围挡,能够形成多个散热腔室,同时,在外围挡上开设有多个可以连通散热腔室的排气孔,能够让散热器的表面最大程度地表露在空气中,可以增大自散热面积以及提高散热速度,并且有效地减少热回流,还能减少外部环境的粉尘进入变频器的内部。
[0021]此外,通过采用多面散热翅片结构,在散热器的顶板设置多块第一散热翅片,在侧板上设置多块第二散热翅片,能够让散热器在自散热时形成良好的“烟囱效应”,大大提高散热效率。
[0022]并且,整个变频器的塑胶部位除了需要与外部连接的器件接口和操作需要的外露部件,其余部位均采用全封闭式装配,能够尽可能减少外部环境对内部电子元件造成影响,从而提高变频器的工作寿命、扩大变频器的应用范围、实现强弱电隔离、操作安全可靠、有效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变频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下变频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下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变频器本体10;底板110;散热通孔120;第一散热通孔121;第二散热通孔122;壳罩130;电子元件140;外围挡150;排气孔151;内围挡160;第一内围挡161;第二内围挡162;散热腔室170;第一散热腔室171;第二散热腔室172;安装柱180;外漏元器件190;
[0033]散热器20;顶板210;第一散热翅片211;第一散热槽212;侧板220;第二散热翅片221;第二散热槽222;安装孔223。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以及散热器;所述变频器本体包括底板、罩设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壳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壳罩内部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外边缘处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具有预设厚度的外围挡,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的边缘处向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外侧凸设有与所述外围挡高度一致的内围挡;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散热器的顶板抵持于所述外围挡和所述内围挡上,其中,所述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多个散热腔室,所述散热腔室仅通过所述外围挡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顶板的远离所述变频器本体的一面上凸设有多块沿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排布的第一散热翅片,以形成多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孔包括开设有于所述底板的中部的用于供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的第一散热通孔以及开设于所述底板的靠近所述电子元件的边角处的用于供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的第二散热通孔;所述内围挡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通孔的边缘处的第一内围挡,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通孔的边缘处的第二内围挡;所述第一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室,所述第二内围挡、所述外围挡、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散热器的顶板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设置于分别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两侧的两块侧板,所述侧板的外表面上凸设有多块在所述顶板宽度方向的间隔设置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清泉曹华聂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万鑫睿控智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