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148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属于土壤修复的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一个容器,所述容器具有用于挖土的开放端、用于存储土壤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具有用于排放土壤的端盖结构,每个端盖结构上均设有用于控制其打开或者闭合的开关组件;相邻容器相互叠加,开关组件被触发,端盖结构被打开;上料器,与所述收容部的底部相对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研发的预处理系统从挖土、储备到排放全部是在指定的容器内进行,直至待修复土壤被输送到处理系统内进行处理,待修复土壤全程都不会有散落的可能性,即减少了人工清理的可能性又对其他健康土壤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对其他健康土壤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对其他健康土壤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淋洗技术是指将可促进土壤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溶剂注入受污染土壤中,从而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溶解、分离出来并进行处理的技术,土壤淋洗修复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原位淋洗和异位淋洗,其中异位淋洗又可分为现场修复和离场修复。
[0003]不管是哪种异位淋洗都是需要将待修复的土壤先铲出(挖取),然后转移到修复系统内,但是在铲出、转移、倾倒至修复系统内都会存在待修复土壤掉落的现象,不仅仅需要人工将散落的泥土铲除并收集,费时费力;同时还会造成尚未污染的土壤在这些掉落的待修复土壤的干涉下被污染,破坏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包括:
[0006]至少一个容器,所述容器具有用于挖土的开放端、用于存储土壤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具有用于排放土壤的端盖结构,每个端盖结构上均设有用于控制其打开或者闭合的开关组件;相邻容器相互叠加,开关组件被触发,端盖结构被打开;
[0007]上料器,与所述收容部的底部相对接。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的收容部与挖土机的铲斗的内壁相适配,所述容器的开放端与铲斗的铲口相对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敞口结构的设置是为了便于铲土,当端盖结构处于关闭状态时则用于存储土壤,当端盖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则用于排放土壤。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的第一端面处设有闭环凸起,所述闭环凸起在沿第二端面至第一端面的方向设有一个预定高度上的延伸;
[0011]所述收容部的第二端面处设有内环凸起和外环凸起,所述内环凸起与外环凸起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形成容置腔,且所述内环凸起与外环凸起均在沿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方向设有一个预定高度上的延伸,当前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与位于其上方的容器的容置腔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是为了实现对多个容器内的待修复土壤进行排放,不需要排放一次放置一次,提高了效率。同时容置腔与闭环凸起的适配是为了使容器叠放时不会发生错位,避免待修复土壤掉落在地面上。且叠放时不需要做精准的匹对即可实现有效的叠放,降低了叠放的难度。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结构还包括:开关组件,设于所述端盖结构的底
部;
[0014]所述闭环凸起与收容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向圆心延伸的闭环触发部,所述闭环触发部的内边缘与收容部之间设有预定的距离;
[0015]其中一个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到位于其上方的容器的容置腔内并相互抵触时,闭环触发部触碰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打开端盖结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叠放后便可直接触发端盖打开,不需要单独控制端盖结构,增加了排放效率;同时为控制端盖结构提供了便捷。
[00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器壁上的上盖,安装在内环凸起处的下盖,对应设置与所述上盖和下盖上的若干个滑槽,以及活动卡接在所述滑槽内且连接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卡块;
[0018]所述卡块包括连接部,穿插在所述连接部一端的安装轴,以及固定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的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为三角立柱,将半径为R1的圆平分成若干等分,所述安装轴卡接在所述滑槽内。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内部自转式的端盖结构,打开端盖结构时,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空间,满足容器相互叠加时的空间需求。
[002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安装座,固定于所述下盖的底部;所述安装座靠近内环凸起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支架;
[0021]推动轴,一端传动连接于安装轴,另一端穿插于所述安装座并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推动轴上套接有压缩弹簧;
[0022]第二连杆,一端铰接于安装支架,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活动端被设置为与闭环触发部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间位置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相铰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杆的活动端在闭环触发部的作用下向上且向外移动,根据杠杆原理,推动轴拉动安装轴外移,端盖被打开;反之,当闭环触发部对活动端没有作用力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推动轴复位,安装轴被内推端盖闭合。
[002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结构;且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的闭环凸起;所述筒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筒体的外侧设有传动组件;
[0025]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且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在对应的放置槽内做相向或背向运动。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待修复土壤的质量和流量需求,控制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土壤堆积或者供应不足的现象。
[002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定义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的距离为L,则L满足以下要求:
[0028]式中,m表示当前待修复土壤的总质量,ρ表示当前待修复土壤的密度;n为当前使用的容器的个数,V
n
为每个容器内承载的土壤的体积;H表示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长度;θ表示土壤位于上料器中的流速,根据需求设定;δ表示摩擦系数;A为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的横截面面积。
[0029]对容器按顺序进行编号,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

第n容器,其中n表示当前使
用的容器的个数;
[0030]第一容器、第二容器、

第n容器的闭环凸起的高度逐渐增加,以满足第一容器、第二容器、

第n容器对应端盖结构的打开度呈降低趋势的需求,叠放时,按照第一容器、第二容器、

第n容器的顺序排放。
[0031]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步骤一、将容器放置在挖土机的铲斗内,并满足以下需求:设有端盖结构的一面与铲斗的后侧面相抵,使用容器的敞口结构与铲斗的敞口结构相一致;此时的端盖结构处于闭合状态;
[0033]步骤二、借助于铲斗进行挖土,待修复的土壤直接从底面被收纳至容器内;
[0034]步骤三、若现场修复则执行步骤五;若立场修复则执行步骤四;
[0035]步骤四、将盛有待修复土壤的容器放置在转移车内,转移的过程中容器采用并列放置的摆放形式,如果需要叠加则通过设置隔板叠加;
[0036]步骤五、通过容器的叠加数量和给定的摩擦系数、流速调节上料器中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
[0037]步骤六、在上料器中放置第一个容器,在第一个容器上从下至上依次叠放其他的容器,叠放时满足以下关系:当前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在上一个容器的容置腔内,并触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容器,所述容器具有用于挖土的开放端、用于存储土壤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具有用于排放土壤的端盖结构,每个端盖结构上均设有用于控制其打开或者闭合的开关组件;相邻容器相互叠加,开关组件被触发,端盖结构被打开;上料器,与所述收容部的底部相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收容部与挖土机的铲斗的内壁相适配,所述容器的开放端与铲斗的铲口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端处设有闭环凸起,所述闭环凸起在沿收容部的底部至开放端的方向设有一个预定高度上的延伸;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处设有内环凸起和外环凸起,所述内环凸起与外环凸起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形成容置腔,且所述内环凸起与外环凸起均在沿开放端至底部的方向设有一个预定高度上的延伸;叠加时,当前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与位于其上方的容器的容置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凸起与收容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向圆心延伸的闭环触发部,所述闭环触发部的内边缘与收容部之间设有预定的距离;其中一个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到位于其上方的容器的容置腔内并相互抵触时,闭环触发部触碰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打开端盖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收容部的上盖,安装在内环凸起处的下盖,对应设置与所述上盖和下盖上的若干个滑槽,以及活动卡接在所述滑槽内且连接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卡块;所述卡块包括连接部,穿插在所述连接部一端的安装轴,以及固定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的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为三角立柱,将半径为R1的圆平分成若干等分,所述安装轴卡接在所述滑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安装座,固定于所述下盖的底部;所述安装座靠近内环凸起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支架;推动轴,一端传动连接于安装轴,另一端穿插于所述安装座并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推动轴上套接有压缩弹簧;第二连杆,一端铰接于安装支架,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活动端被设置为与闭环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飞王向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