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用超大芯数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132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5G用超大芯数光缆,包括沿其径向依序同心套合的中心加强件、信号传输体以及第一护套层。信号传输体包括同心套合的内层信号传输单元、外层信号传输单元。内层信号传输单元和外层信号传输单元均由多条围绕于中心加强件中心轴线进行周向绞合的芯线构成。芯线由光纤束、纤膏填充体以及松套管同心套合构成。光纤束由多条光纤集合而成。在光缆的实际成型制造中,对用来形成光纤束的光纤总数、光纤外径、松套管的外径、信号传输单元总数以及第一护套层的外径进行控制。如此一来,在确保其具有大芯数数据传输能力的前提下,可有效地降低成型光缆的截面尺寸,减小单位长度内自身重量。自身重量。自身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用超大芯数光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光缆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5G用超大芯数光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需求的持续增长,光纤通信作为信号传输速度最快、传输质量最好的通信方式而被广泛使用。在网络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光缆的应用日益广泛。
[0003]根据光缆敷设环境不同,分为室内光缆和室外光缆等,光缆在不同的环境下需要应对不同的环境挑战,其中在高寒地区由于大风、覆冰、覆雪等各种极端自然环境,导致光缆寿命较低,甚至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断裂,对经济、安全等造成极大隐患。目前行业内所有的光缆均采用凯夫拉(芳纶)或玻纤纱的增强原件的方式,此方式可以提高光缆的抗拉性能,避免在极端环境下光缆断裂。另外,在5G大数据传输的发展背景之下,要求光缆内含有足够多的光纤,以提升其传输能力。已知,随着光缆内光纤数量(即芯数)的增加,光缆所用材料越多自身重量越大,所使用的凯夫拉(芳纶)就越多,成本呈几何增长。再者,目前常规的非带状光缆最大芯数为288芯(含288根光缆),应用带状光缆的话会导致光缆整体尺寸过大,对应用空间要求极高,进而不利于执行后续的敷设操作。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故,本专利技术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5G用超大芯数光缆的出现。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5G用超大芯数光缆,包括有沿其径向依序同心套合的中心加强件、信号传输体以及第一护套层。信号传输体包括有内层信号传输单元、外层信号传输单元。内层信号传输单元由M条围绕于中心加强件中心轴线进行周向绞合的内层芯线构成。外层信号传输单元套设于内层信号传输单元的外围,且其由N条同样围绕于中心加强件中心轴线进行周向绞合的外层芯线构成。内层芯线和外层芯线的设计结构完全相同。仅针对于内层芯线来说,其由从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纤膏填充体以及松套管构成。光纤束由Q条光纤集合而成。(M+N)*Q>288。假定光纤的外径值为D1,则D1≤0.25mm。假定松套管的外径为D2,则D2≤1.8mm。假定第一护套层的外径值为D3,则D3≤10mm。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M=12;N=16;Q=36。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光纤优选为G.654.E光纤。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对中心加强件进行包塑处理,以在其外围形成一PE塑胶层。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信号传输体还包括有阻水纱层、内阻水带层以及外阻水带层。阻水纱层夹设于中心加强件和内层信号传输单元之间,且其由多条围
绕于中心加强件的外侧壁进行周向绞合的阻水纱构成。内阻水带层夹设于内层信号传输单元和外层信号传输单元之间,且其由多条围绕于内层信号传输单元的外侧壁进行周向绞合的内层阻水带构成。外阻水带层由多条围绕于外层信号传输单元的外侧壁进行周向绞合的外层阻水带构成。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5G用超大芯数光缆还包括有气凝胶层。气凝胶层夹设于外阻水带层和第一护套层之间,且直接成型于外阻水带层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5G用超大芯数光缆还包括有第二护套层。第二护套层套设于第一护套层的外围。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一护套层优选由聚乙烯塑料挤塑而成;第二护套层优选由透明状尼龙塑料挤塑而成。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5G用超大芯数光缆还包括有石墨烯热膜层。石墨烯热膜层夹设于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之间。
[0014]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带状光缆,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信号传输体整体上呈圆柱状,且由多层围绕中心加强件外围的信号传输单元分层次地依序绞合而成,即包括上述的内层信号传输单元、外层信号传输单元。针对于构成信号传输单元的芯线来说,其均由光纤束、纤膏填充体以及松套管同心套合而成。在光缆的成型制造中,对用来形成光纤束的光纤总数、光纤外径、松套管的外径、信号传输单元总数以及第一护套层的外径进行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在确保其具有大芯数数据传输能力的前提下,可有效地降低成型光缆的截面尺寸,减小单位长度内自身重量,进而大大地减少了光缆后续因受超限拉力作用而意外断裂现象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5G用超大芯数光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5G用超大芯数光缆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信号传输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5G用超大芯数光缆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内层芯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5G用超大芯数光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5G用超大芯数光缆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5G用超大芯数光缆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5G用超大芯数光缆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1‑
中心加强件;11

PE塑胶层;2

信号传输体;21

内层信号传输单元;211

内层芯线;2111

光纤束;21111

G.654.E光纤;2112

纤膏填充体;2113

松套管;22

外层信号传输单元;221

外层芯线;23

阻水纱层;24

内阻水带层;25

外阻水带层;3

第一护套层;4

气凝胶层;5

第二护套层;6

石墨烯热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5G用超大芯数光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中心加强件1、信号传输体2以及第一护套层3等几部分构成,其中,中心加强件1、信号传输体2、第一护套层3沿着由内而外方向依序同心地进行套合。如图2中所示,信号传输体2至少分为相隔一定距离而置的、用来进行信号传输的功能分层,分别为内层信号传输单元21、外层信号传输单元22。内层信号传输单元21由12条围绕于中心加强件1中心轴线进行周向绞合的内层芯线211构成。外层信号传输单元22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用超大芯数光缆,包括有沿其径向依序同心套合的中心加强件、信号传输体以及第一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体包括有内层信号传输单元、外层信号传输单元;所述内层信号传输单元由M条围绕于所述中心加强件中心轴线进行周向绞合的内层芯线构成;所述外层信号传输单元套设于所述内层信号传输单元的外围,且其由N条同样围绕于所述中心加强件中心轴线进行周向绞合的外层芯线构成;所述内层芯线和所述外层芯线的设计结构完全相同;仅针对于所述内层芯线来说,其由从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纤膏填充体以及松套管构成;所述光纤束由Q条光纤集合而成;(M+N)*Q>288;假定所述光纤的外径值为D1,则D1≤0.25mm;假定所述松套管的外径为D2,则D2≤1.8mm;假定所述第一护套层的外径值为D3,则D3≤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用超大芯数光缆,其特征在于,M=12;N=16;Q=3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用超大芯数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G.654.E光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用超大芯数光缆,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中心加强件进行包塑处理,以在其外围形成一PE塑胶层。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胡乐万文波吴金华沈聪孙文涛严惠良马建林韦冬杨艳杰蒋莹王梦伟梁程诚许惠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通光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