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水恒温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110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7
一种纯水恒温加热装置,包括:减压降温器、一级板式换热器、二级板式换热器;减压降温器的进气口与蒸汽供气管道连接,减压降温器的出气口与二级板式换热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二级板式换热器的出气口与一级板式换热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一级板式换热器的进水口与冷纯水槽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泵连接,一级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二级板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连接,二级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第一热水槽、第二热水槽顶部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第四管道均连接;第二热水槽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泵与一级板式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实现超压、超温、断电、缺水保护,可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长期正常运行。长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水恒温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纯水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纯水恒温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化工行业生产所用纯水恒温加热系统,多采用板式换热器加热,热水槽内安装盘管保温,此系统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蒸汽控制精度不高,导致蒸汽从热水槽及冷凝水槽外泄,造成蒸汽浪费;2、盘管保温的方式,会过多的消耗蒸汽和增加设备投入;3、自控系统,控制系统较简单,防空烧、恒温方面,控制精度不高;4、板换保护方面,大部分化工厂多采用过热蒸汽,高温高压对板换垫片损坏极大,缩短板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纯水恒温加热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纯水恒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减压降温器(1)、一级板式换热器(2)、二级板式换热器(3);所述减压降温器(1)的进气口与蒸汽供气管道(4)连接,所述减压降温器(1)的出气口与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12)连接,所述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出气口与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进气口通过第二管道(13)连接;所述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与冷纯水槽(5)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泵(6)连接,所述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出水口与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14)连接,所述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出水口与第一热水槽(8)、第二热水槽(9)顶部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第四管道(15)均连接;所述第二热水槽(9)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泵(10)与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冷纯水槽(5)的出水口还通过第二水泵(7)与减压降温器(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减压降温器(1)的出水口与第一热水槽(8)顶部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五管道(28)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水槽(8)侧壁底部的出水口与第二热水槽(9)侧壁底部的进水口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槽(11)通过第六管道(29)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12)上设有第一温度开关阀(16)和第一温度调节阀(17),所述第二管道(13)上设有第二温度开关阀(18)和第二温度调节阀(19);所述第三管道(14)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0)和第一压力传感器(21),所述第四管道(15)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2)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0)与第二温度调节阀(19)联锁,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1)与第二温度开关阀(18)联锁;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与第一温度调节阀(17)联锁,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3)与第一温度开关阀(16)联锁。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冷纯水槽(5)为两个。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冷纯水槽(5)和第一热水槽(8)上均设有液位指示报警器(24)和液位变送器(25)。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水槽(11)的出水口连接有冷凝水输送泵(26)。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水槽(9)的出水口还连接有热水输出泵(27)。
[0014]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泵(10)为两台。
[0015]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纯水恒温加热装置,实现超压、超温、断电、缺水保护,可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通过循环水泵实现保温:可减少盘管的投入和蒸汽的过多消耗,且温控精度更高,可达
±
0.5℃;采用蒸汽逆流进入,可提高蒸汽利用率,减少蒸汽外排。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如图1所示,一种纯水恒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减压降温器1、一级板式换热器2、二级板式换热器3;
[0019]减压降温器1的进气口与蒸汽供气管道4的出气端连接,蒸汽供气管道4的进气端连接蒸汽供气装置,蒸汽供气管道4上设有控制阀门;减压降温器1的出气口与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12连接,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出气口与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进气口通过第二管道13连接;
[0020]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与冷纯水槽5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泵6连接,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出水口与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14连接,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出水口与第一热水槽8、第二热水槽9顶部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第四管道15均连接;第二热水槽9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泵10与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通过循环管道30连接。
[0021]进一步地,冷纯水槽5的出水口还通过第二水泵7与减压降温器1的进水口连接,减压降温器1的出水口与第一热水槽8顶部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五管道28连接。
[0022]进一步地,第一热水槽8侧壁底部的出水口与第二热水槽9侧壁底部的进水口通过直管连接。
[0023]进一步地,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槽11通过第六管道29连接。
[0024]进一步地,第一管道12上设有第一温度开关阀16和第一温度调节阀17,第二管道13上设有第二温度开关阀18和第二温度调节阀19;第三管道14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0和第一压力传感器21,第四管道15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2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3;第一温度传感器20与第二温度调节阀19联锁,第一压力传感器21与第二温度开关阀18联锁;第二温度传感器22与第一温度调节阀17联锁,第二压力传感器23与第一温度开关阀16联锁。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上还均设有开关控制阀。
[0025]进一步地,冷纯水槽5为两个。其中,一个冷纯水槽5侧壁底部设有的出水口与另一个冷纯水槽5侧壁底部设有的进水口通过直管连接。
[0026]进一步地,冷纯水槽5和第一热水槽8上均设有液位指示报警器24和液位变送器
25。
[0027]进一步地,冷凝水槽11的出水口连接有冷凝水输送泵26,输送至淋浴室,冷凝水槽11的出水口处设有控制阀门。
[0028]进一步地,第二热水槽9的出水口还连接有热水输出泵27,输送至用户。
[0029]第二热水槽9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10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控制阀门,第二热水槽9的出水口与热水输出泵27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控制阀门;冷纯水槽5出水口与第二水泵7连接的管道上述设有控制阀门,冷纯水槽5出水口与第一水泵6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控制阀门。
[0030]进一步地,循环水泵10为两台,为一用一备4

8小时自动轮换,保证水系统不停止循环。
[0031]使用时,首先开机时确认系统满水状态,启动水泵按钮,水系统开始自动运行;当电厂过来的蒸汽是230℃、压力0.7MPa通过关断阀开(关)后,通过蒸汽供气管道4进入减压降温器1,将蒸汽压力立刻立即减至设定值(0.4MPa),从减压降温器1出来即是饱和蒸汽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水恒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减压降温器(1)、一级板式换热器(2)、二级板式换热器(3);所述减压降温器(1)的进气口与蒸汽供气管道(4)连接,所述减压降温器(1)的出气口与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12)连接,所述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出气口与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进气口通过第二管道(13)连接;所述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与冷纯水槽(5)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泵(6)连接,所述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出水口与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14)连接,所述二级板式换热器(3)的出水口与第一热水槽(8)、第二热水槽(9)顶部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第四管道(15)均连接;所述第二热水槽(9)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泵(10)与一级板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纯水槽(5)的出水口还通过第二水泵(7)与减压降温器(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减压降温器(1)的出水口与第一热水槽(8)顶部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五管道(2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水槽(8)侧壁底部的出水口与第二热水槽(9)侧壁底部的进水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板式换热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张爱青李炳忠王超王博史齐勇
申请(专利权)人: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