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926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属于成型模具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上模模架及下模模架,上模模架上设置有上模具本体,下模模架上设置有与上模具本体相对应的下模具本体,上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冷却层,上模冷却层设置在上模模架上,上模冷却层下端设置有上模压层,下模具本体包括下模冷却层,所述下模冷区层设置在下模模架上,下模冷却层上端对应上模压层设置有下模压层,上模冷却层与下模冷却层中设置有四循环水路冷却结构,上模模架与下模模架上设置有模架导板机构及模架导柱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缩短了模具冷却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模具本体对接时的准确性,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成型模具
,具体是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上的软内饰一般是指轿车车厢的隔板、门内装饰板、仪表板总成、扶手、地毯等零部件和材料,这种材料成型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固性材料,另一类是热塑性材料。热塑性材料一般是加热后的熔融体在冷却时变硬成型,对于热塑性材料需要模具在成型过程中材料迅速冷却定型,缩短生产时间,这就需要模具表面各处温差均匀。这样产品成型后不易变形,软硬适当,不会分层,色差均匀。对于汽车上其它部件而言,软内饰产品对车辆的运行性能没有什么影响,但其隔音效果,乘车体验,装饰面外观一览无遗,代表了整部车子的形象,孰优孰劣,决定着轿车的声誉和档次,决定着人们选择轿车的意向,另外,对于轿车来讲,虽然内饰件只是一些辅助性的零配件,但它们要承担起减振、隔热、吸音和遮音等功能,对轿车的舒适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结构复杂,成型模具在对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劳动检测上下模具是否对齐,耗时耗力,而且成型模具本体冷却水路一般为单循环或双循环,在生产过程中,低温进水流到出口位置时水温逐渐变高了,这样造成进水口位置模具表面温度低,出水口位置模具表面温度高,模具随流水方向出现阶梯温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模架及下模模架,所述上模模架上设置有上模具本体,所述下模模架上设置有与上模具本体相对应的下模具本体,所述上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冷却层,所述上模冷却层设置在上模模架上,所述上模冷却层下端设置有上模压层,所述下模具本体包括下模冷却层,所述下模冷却层设置在下模模架上,所述下模冷却层上端对应上模压层设置有下模压层,所述上模冷却层与下模冷却层中设置有四循环水路冷却结构,所述上模模架与下模模架上设置有用于导向的模架导板机构及模架导柱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架导板机构包括上导板、下导板,所述上导板设置在上模模架上,所述下导板相对上导板设置在下模模架上,所述上导板上设置有凸块,所述下导板上设置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凹槽。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架导柱机构包括上导柱、下导柱,所述上导柱设置在上模模架上,所述上导柱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下导柱设置在下模模架上,所述下导柱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柱。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四循环水路冷却结构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第一主管路、第二主管路、第一导向管、第二导向管、第三导向管、第四导向管、上回水管、下
回水管及循环水管,所述第一导向管、第二导向管、第三导向管及第四导向管中设置有多个用于改变水路方向的隔板,所述进水管左端出水口连接第一主管路及第二主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及第二主管路中间部位与第二导向管相通,所述第二导向管通过多个循环水管与第一导向管连接,所述第一主管路及第二主管路左端与第四导向管相通,所述第四导向管通过多个循环水管与第三导向管相通,所述第二导向管与第四导向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回水管、下回水管连接,所述上回水管及下回水管均连接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及出水管一端延伸到冷却层外侧。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架导柱机构上设置有连接板。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模架及下模模架上设置有吊环,所述下模模架上设置有下模叉车槽。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架导柱机构上设置有防撞柱。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模架及下模模架上设置有气路转向阀及空气过滤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在冷却层中设置四循环式水路冷却结构,优化了传统的单循环和双循环的冷却循环结构,缩短了冷却时间,提高了生产节拍,降低了产品废品率,同时通过在冷却层打深孔做隔断的方式实现水路连接的,不增加模具本体厚度,降低生产材料成本;
[0016]2、通过设置模架导板机构及模架导柱机构,保证了上下模具本体对接的准确性,同时对上下模架具有一定的支撑稳定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7]3、通过设置防撞柱,防止了模具运输过程中水管接头被撞坏;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有效缩短了模具冷却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模具本体对接时的准确性,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下模本体中的四循环水路冷却结构图;
[0022]图4为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下模本体中的四循环水路冷却结构图。
[0023]图中:1、上模模架;2、上模冷却层;3、上模压层;4、下模模架;5、下模冷却层;6、下模压层;7、气路转向阀;8、空气过滤器;9、吊环;10、连接板;11、下模叉车槽;12、模架导板机构;121、上导板;122、下导板;123、孔;13、模架导柱机构;131、上导柱;132、下导柱;133、定位柱;134、定位槽;14、防撞柱;15、进水管;16、出水管;17、隔板;18、单向阀;19、第一主管路;20、第二主管路;21、分流阀;22、第一循环水管;23、第二循环水管;24、第三循环水管;25、第四循环水管;26、上回水管;27、第二导向管;28、第一导向管;29、第四导向管;30、第三导向管;31、第五循环水管;32、第六循环水管;33、第七循环水管;34、第八循环水管;35、下回水管;36、第九循环水管;37、第十循环水管;38、第十一循环水管;39、第十二循环水管;40、第十三循环水管;41、第十四循环水管;42、第十五循环水管;43、第十六循环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请参阅图1

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模架1及下模模架4,所述上模模架1上设置有上模具本体,所述下模模架4上设置有与上模具本体相对应的下模具本体,所述上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冷却层2,所述上模冷却层2设置在上模模架1上,所述上模冷却层2下端设置有上模压层3,所述下模具本体包括下模冷却层5,所述下模冷却层5设置在下模模架4上,所述下模冷却层5上端对应上模压层3设置有下模压层6,所述上模冷却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模架(1)及下模模架(4),所述上模模架(1)上设置有上模具本体,所述下模模架(4)上设置有与上模具本体相对应的下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冷却层(2),所述上模冷却层(2)设置在上模模架(1)上,所述上模冷却层(2)下端设置有上模压层(3),所述下模具本体包括下模冷却层(5),所述下模冷却层(5)设置在下模模架(4)上,所述下模冷却层(5)上端对应上模压层(3)设置有下模压层(6),所述上模冷却层(2)与下模冷却层(5)中设置有四循环水路冷却结构,所述上模模架(1)与下模模架(4)上设置有用于导向的模架导板机构(12)及模架导柱机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导板机构(12)包括上导板(121)、下导板(122),所述上导板(121)设置在上模模架(1)上,所述下导板(122)相对上导板(121)设置在下模模架(4)上,所述上导板(121)上设置有凸块,所述下导板(122)上设置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导柱机构(13)包括上导柱(131)、下导柱(132),所述上导柱(131)设置在上模模架(1)上,所述上导柱(131)上设置有定位槽(134),所述下导柱(132)设置在下模模架(4)上,所述下导柱(132)上设置有与定位槽(134)相配合的定位柱(13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护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循环水路冷却结构包括进水管(15)、出水管(16)、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冬梅黄刚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王诺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