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包括固定在底板与压盖之间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上部设有多个第一突块、多个突块组,所述基板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突块、多个第四突块,所述第一突块、第二突块与所述基板整体形成“C”形结构,所述第一突块与压盖连接,所述第二突块与底板连接,所述突块组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三突块,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三突块之前形成豁口。其有益效果是:装配时偏差小,装配效率高,装配后连接位置规整,作业时环节应力,安装为可逆的固定连接,可以任意拆卸和装配。任意拆卸和装配。任意拆卸和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
[0001]本技术涉及制砖机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砌块立柱在装配时直接焊接,具体为采用单件下料、校平后进行整体与压盖、底板组焊,该连接方式需要对每个焊点逐一焊接,装配效率低,还会出现较大的装配偏差,装配后焊点暴露在外侧。而且其整体组焊后,之转接作业时的应力无法缓冲,对焊接部位负荷大,甚至容易出现开焊的情况,造成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具体设计方案为:
[0004]一种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包括固定在底板与压盖之间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上部设有多个第一突块、多个突块组,所述基板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突块、多个第四突块,所述第一突块、第二突块与所述基板整体形成“C”形结构,所述第一突块与压盖连接,所述第二突块与底板连接,所述突块组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三突块,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三突块之前形成豁口。
[0005]所述第一突块、第二突块、第三突块、第四突块均与所述基板为仿型切割下料后经压型胎具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第一突块、第二突块与基板压型后经划线、弯折工艺,形成所述“C”形结构。
[0006]所述第一突块上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为所述第一突块经钻孔形成,所述第一螺栓孔的数量、水平位置与所述压盖上安装孔的位置耦合,所述第一突块与所述压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一螺栓孔、安装孔。
[0007]所述第二突块上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为所述第二突块经钻孔形成,所述第二螺栓孔的数量、水平位置与所述底板上安装孔的位置耦合,所述第二突块与所述底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二螺栓孔、安装孔。
[0008]多个所述第一突块与多个所述突块组在同一直线上交替分布,相邻的所述第一突块与突块组之间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为所述基板仿型切割下料后经压型胎具成型,所述缺口用于在安装时以及安装后缓冲应力。
[0009]多个所述第二突块与多个所述第四突块在同一直线上交替分布,相邻的所述第二突块与第四突块之间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为所述基板仿型切割下料后经压型胎具成型,所述缺口用于在安装时以及安装后缓冲应力。
[0010]所述基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豁口连通,所述通孔用于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其与所述豁口配合起到缓冲应力的作用。
[0011]螺栓贯穿所述豁口并嵌入压盖的底面,所述螺栓的栓帽抵住所述第三突块的底面。
[0012]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其有益效果是:
[0013]装配时偏差小,装配效率高,装配后连接位置规整,作业时环节应力,安装为可逆的固定连接,可以任意拆卸和装配。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所述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所述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所述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所述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安装在底板上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所述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安装在底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所述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安装在底板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所述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安装压盖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技术所述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安装压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基板;2、底板;3、第一突块;4、第二突块;5、压盖;6、第三突块;7、豁口;8、第一螺栓孔;9、通孔;10、螺栓;11、第二螺栓孔;12、第四突块;1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
[0024]一种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包括固定在底板2与压盖5之间的基板1,所述基板1的上部设有多个第一突块3、多个突块组,所述基板1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突块4、多个第四突块12,所述第一突块3、第二突块4与所述基板1整体形成“C”形结构,所述第一突块3与压盖5连接,所述第二突块4与底板2连接,所述突块组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三突块6,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三突块6之前形成豁口7。
[0025]所述第一突块3、第二突块4、第三突块6、第四突块12均与所述基板1为仿型切割下料后经压型胎具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第一突块3、第二突块与基板1压型后经划线、弯折工艺,形成所述“C”形结构。
[0026]所述第一突块3上设有第一螺栓孔8,所述第一螺栓孔8为所述第一突块3经钻孔形成,所述第一螺栓孔8的数量、水平位置与所述压盖5上安装孔的位置耦合,所述第一突块3与所述压盖5通过螺栓10连接,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一螺栓孔8、安装孔。
[0027]所述第二突块4上设有第二螺栓孔11,所述第二螺栓孔11为所述第二突块4经钻孔形成,所述第二螺栓孔11的数量、水平位置与所述底板2上安装孔的位置耦合,所述第二突块4与所述底板2通过螺栓10连接,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二螺栓孔11、安装孔。
[0028]多个所述第一突块3与多个所述突块组在同一直线上交替分布,相邻的所述第一突块3与突块组之间设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为所述基板1仿型切割下料后经压型胎具成型,所述缺口13用于在安装时以及安装后缓冲应力。
[0029]多个所述第二突块4与多个所述第四突块12在同一直线上交替分布,相邻的所述第二突块4与第四突块12之间设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为所述基板1仿型切割下料后经压型胎具成型,所述缺口13用于在安装时以及安装后缓冲应力。
[0030]所述基板1的中部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与所述豁口7连通,所述通孔9用于节省原
料、降低成本,其与所述豁口7配合起到缓冲应力的作用。
[0031]螺栓10贯穿所述豁口7并嵌入压盖5的底面,所述螺栓10的栓帽抵住所述第三突块6的底面。
[0032]生产时,仿型切割整体下料后经压型胎具整体成型,然后将第一突块3、第二突块4划线、钻孔,形成第一螺栓孔8、第二螺栓孔11。
[0033]安装时,将基板1放在底板2上,并保证所述第二螺栓孔11与底板2上的安装孔对其,然后通过螺栓10进行固定。再使第一突块4的顶面抵住压盖5的底面,并对其所述豁口7、第一螺栓孔8与所述压盖5上的安装孔,通过螺栓10进行固定。
[0034]生产时的压型采用模具完成,冲孔按照工程图进行,位置精准,保证与所述底板2、压盖5的安装孔位置相同,避免装配误差,通过螺栓固定,效率高。
[0035]使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块3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二之间均有较大空隙,配合所述缺口13、通孔9,可以有效缓冲作业时的机械应力,降低设备作业时对连接位置以及工件本身的负荷。
[0036]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包括固定在底板(2)与压盖(5)之间的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上部设有多个第一突块(3)、多个突块组,所述基板(1)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突块(4)、多个第四突块(12),所述第一突块(3)、第二突块(4)与所述基板(1)整体形成“C”形结构,所述第一突块(3)与压盖(5)连接,所述第二突块(4)与底板(2)连接,所述突块组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三突块(6),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三突块(6)之前形成豁口(7)。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块(3)、第二突块(4)、第三突块(6)、第四突块(12)均与所述基板(1)为仿型切割下料后经压型胎具成型的整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心砌块上膜弯折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块(3)上设有第一螺栓孔(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峰,王小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实丰液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