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057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及车辆,包括向发动机输送燃油的燃油管路;发动机油底壳;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包括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与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串接形成回路的热交换器;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包括消音器、间隔套设于消音器上的消音器保温罩、加热保温罩,且消音器保温罩与加热保温罩串接形成送风通路,以将消音器保温罩内的热风送向加热保温罩;热交换器热交换加热燃油管路,且加热保温罩间隔套设于发动机油底壳上;或者热交换器热交换加热发动机油底壳,且加热保温罩间隔套设于燃油管路上。其优点在于能够保证在低温环境中供应给发动机的燃油以及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温度适宜,以保证发动机的运行效率。动机的运行效率。动机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燃油和机油等同于车辆的血液及润滑剂,其是车辆的发动机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环境温度对于燃油及机油的温度的影响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0003]通常在,极寒工况下,环境温度在

30℃左右。工程机械在作业时,由于燃油箱和发动机发动机油底壳和外界的热交换增加,使燃油和机油温度较低,导致发动机工作效率不高,进而存在不能满足整机工作需求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针对燃油和机油温度低的问题,目前常用以下方法处理:燃油箱和发动机油底壳外侧增加保温层,减少作业时燃油箱和发动机油底壳的热量流失。但是,该方案只能被动减少燃油和机油温度降低的影响,且保温效果差,难以满足需求。
[000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及车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能够保证在低温环境中供应给发动机的燃油以及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温度适宜,以保证发动机的运行效率。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包括:
[0008]燃油管路,被配置为向发动机输送燃油;
[0009]发动机油底壳;
[0010]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包括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串接形成回路的热交换器;
[0011]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包括消音器、间隔套设于所述消音器上的消音器保温罩、加热保温罩,且所述消音器保温罩与所述加热保温罩串接形成送风通路,以将所述消音器保温罩内的热风送向所述加热保温罩;
[0012]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热交换加热所述燃油管路,且所述加热保温罩间隔套设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上;或者,所述热交换器热交换加热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且所述加热保温罩间隔套设于所述燃油管路上。
[0013]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入液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口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还包括:
[0015]节流阀,串接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
[0016]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器热交换加热所述燃油管路,所述节流阀为电控阀,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还包括:
[0017]燃油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热交换加热后的所述燃油管路内的燃油温度;
[0018]节流控制器,与所述燃油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且被配置为根据燃油温度控制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0019]可选地,所述燃油管路包括换热管段,所述换热管段呈蛇形管状,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热交换加热所述换热管段。
[0020]可选地,所述燃油机油加热系统还包括:
[0021]燃油箱,其出口与所述燃油管路的入口连通,所述燃油管路的出口与发动机的喷油机构连通。
[0022]可选地,所述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还包括:
[0023]气泵,串接于所述消音器保温罩的出气口与所述加热保温罩的进气口之间。
[0024]可选地,所述消音器保温罩与所述加热保温罩串接连通形成通气循环回路。
[0025]可选地,所述加热保温罩间隔套设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上,所述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还包括:
[0026]机油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温度;
[0027]气泵控制器,与所述机油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且被配置为根据机油温度控制所述气泵。
[0028]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其上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能够保证在低温环境中供应给发动机的燃油以及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温度适宜,以保证发动机的运行效率。
[0029]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30]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
[003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2]本技术同时巧妙的应用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以及消音器产生的热量,其能够通过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的热交换器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热交换输送给燃油管路,进而加热燃油管路,并通过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的加热保温罩将消音器的热量热交换给发动机油底壳,进而加热发动机油底壳;或者,能够通过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的热交换器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热交换输送给发动机油底壳,进而加热发动机油底壳,并通过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的加热保温罩将消音器的热量热交换给燃油管路,进而加热燃油管路。最终,实现对燃油及机油的加热,其同时重复利用了发动机冷却液以及消音器产生的热量,能够保证在低温环境中供应给发动机的燃油以及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温度适宜,以保证发动机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的燃油管路与热交换器热交换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中的加热保温罩和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36]图中:
[0037]1‑
燃油管路;2

发动机油底壳;3

热交换器;4

消音器;5

消音器保温罩;6

加热保
温罩;7

节流阀;8

燃油温度传感器;9

燃油箱;10

气泵;11

机油温度传感器;12

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1]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管路(1),被配置为向发动机输送燃油;发动机油底壳(2);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包括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串接形成回路的热交换器(3);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包括消音器(4)、间隔套设于所述消音器(4)上的消音器保温罩(5)、加热保温罩(6),且所述消音器保温罩(5)与所述加热保温罩(6)串接形成送风通路,以将所述消音器保温罩(5)内的热风送向所述加热保温罩(6);其中,所述热交换器(3)热交换加热所述燃油管路(1),且所述加热保温罩(6)间隔套设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上;或者,所述热交换器(3)热交换加热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且所述加热保温罩(6)间隔套设于所述燃油管路(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所述热交换器(3)的入口连接,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入液口与所述热交换器(3)的出口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还包括:节流阀(7),串接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所述热交换器(3)的入口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7)为电控阀,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还包括:燃油温度传感器(8),被配置为检测热交换加热后的所述燃油管路(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卫国刘春朝万光前郑恩华智伟孔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