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保温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44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卧式保温反应釜,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的左端固定栓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的顶面固定栓接有电机,所述底板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栓接有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固定缠绕有加热线圈,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压缸的设置,利用反应釜本体、密封板、卸料板和挡板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在反应釜本体对物料处理结束之后,让物料能够通过反应釜本体底面的出料口落出,利用卸料板对物料进行分流处理,可以直接控制物料的出料速度,避免物料下落过快造成物料四溅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该反应釜的实用性。该反应釜的实用性。该反应釜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保温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尤其涉及一种卧式保温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是一种综合的反应容器,可以解释为一种物理或者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反应釜在对物料处理之后,需要让物料从反应釜的出料口将物料排出,一般反应釜的出料口都开设在反应釜到的底面,在开启挡板之后,使得物料直接落出,而在对物料收集的时候会造成物料四溅,使得物料造成浪费的现象,并且反应釜在对物料进行处理的时候才能够加热处理,而在处理完毕之后不能让反应釜持续保持固定的温度,使得反应釜在每次对物料处理的时候,都需要提亲余热,容易造成资源消耗过大,为此,提出一种卧式保温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卧式保温反应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保温反应釜,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的左端固定栓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的顶面固定栓接有电机,所述底板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栓接有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固定缠绕有加热线圈,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右端贯穿反应釜本体左侧面的中部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内腔右侧面的中部且与反应釜本体内腔右侧面的中部轴承套接,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栓接有搅拌杆,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通有入料管,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控温箱,所述底板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位于反应釜本体正下方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输出轴的顶部固定栓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卸料板,所述密封板顶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栓接有位于卸料板左右两侧的挡板。
[0006]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面的中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大小和形状与密封板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07]优选的,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十个,十个搅拌杆均分固定栓接在转动轴外表面的上下两端。
[0008]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左侧面的中部开设有轴承密封孔,所述轴承密封孔的大小和形状与转动轴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卸料板的形状为三角体,所述卸料板的高度与挡板的高度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支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柱均分固定在反应釜本体底面的左右两端。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该装置通过液压缸的设置,利用反应釜本体、密封板、卸料板和挡板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在反应釜本体对物料处理结束之后,让物料能够通过反应釜本体底面的出料口落出,利用卸料板对物料进行分流处理,可以直接控制物料的出料速度,避免物料下落过快造成物料四溅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该反应釜的实用性。
[0012]本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加热线圈的设置,利用加热线圈和控温箱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在反应釜本体对物料进行处理时,可以通过控温箱对加热线圈的温度进行直接控制,并且因为加热线圈环绕在反应釜本体的内部,使得反应釜本体的内部温度能够保持在一个固定的值,避免温度过高对物料造成损坏,从而提高了该反应釜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板;2、垫块;3、电机;4、支柱;5、反应釜本体;6、加热线圈;7、转动轴;8、搅拌杆;9、入料管;10、控温箱;11、液压缸;12、密封板;13、卸料板;1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卧式保温反应釜,包括底板1,底板1顶面的左端固定栓接有垫块2,垫块2的顶面固定栓接有电机3,底板1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支柱4,支柱4的顶部固定栓接有反应釜本体5,反应釜本体5的内部固定缠绕有加热线圈6,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动轴7,转动轴7的右端贯穿反应釜本体5左侧面的中部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5内腔右侧面的中部且与反应釜本体5内腔右侧面的中部轴承套接,转动轴7的外表面固定栓接有搅拌杆8,反应釜本体5顶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通有入料管9,反应釜本体5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控温箱10,底板1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位于反应釜本体5正下方的液压缸11,液压缸11输出轴的顶部固定栓接有密封板12,密封板12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卸料板13,密封板12顶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栓接有位于卸料板13左右两侧的挡板14;
[0019]反应釜本体5底面的中部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大小和形状与密封板12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通过出料口的开设,能够将反应釜本体5内部处理过的物料排出,并且可以通过密封板12直接对出料口进行密闭处理;
[0020]搅拌杆8的数量为十个,十个搅拌杆8均分固定栓接在转动轴7外表面的上下两端,通过搅拌杆8数量上的设置,能够为反应釜本体5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处理,使得物料
在加热反应时受热均匀;
[0021]反应釜本体5左侧面的中部开设有轴承密封孔,轴承密封孔的大小和形状与转动轴7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通过轴承密封孔的设置,能够让转动轴7伸入反应釜本体5的内部,使得搅拌杆8能够为反应釜本体5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处理;
[0022]卸料板13的形状为三角体,卸料板13的高度与挡板14的高度相适配,通过卸料板13的设置,利用液压缸11输出轴的伸缩高度用以直接控制出料口物料的下落速度,并且能够将物料进行分流处理,方便对于物料进行收集处理;
[0023]支柱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柱4均分固定在反应釜本体5底面的左右两端,通过支柱4的设置,能够为反应釜本体5提供支撑作用。
[0024]工作原理: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开启控温箱10,然后通过控温箱10让加热线圈6能够对反应釜本体5进行升温处理,然后便可将待处理的物料通过入料管9直接导入反应釜本体5的内部,然后开启电机3,让电机3的输出轴能够带动转动轴7进行转动,用以带动搅拌杆8对反应釜本体5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处理,待反应釜本体5对其内部的物料处理完毕之后,便可以开启液压缸11,让液压缸11的输出轴收缩,让密封板12能够解除对出料口的密闭状态,并且通过液压缸11输出轴的收缩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保温反应釜,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面的左端固定栓接有垫块(2),所述垫块(2)的顶面固定栓接有电机(3),所述底板(1)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支柱(4),所述支柱(4)的顶部固定栓接有反应釜本体(5),所述反应釜本体(5)的内部固定缠绕有加热线圈(6),所述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的右端贯穿反应釜本体(5)左侧面的中部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5)内腔右侧面的中部且与反应釜本体(5)内腔右侧面的中部轴承套接,所述转动轴(7)的外表面固定栓接有搅拌杆(8),所述反应釜本体(5)顶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通有入料管(9),所述反应釜本体(5)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控温箱(10),所述底板(1)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位于反应釜本体(5)正下方的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输出轴的顶部固定栓接有密封板(12),所述密封板(12)顶面的中部固定栓接有卸料板(13),所述密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兴华王新荣赵兴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