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31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以及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内侧的两组相向设置的缓冲机构,所述第一套圈与第二套圈相互靠近的两侧均设有衔接组件,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呈C字形的塑料架、粘接在塑料架内壁的硅胶垫、安装在塑料架外壁中央处的防护框和粘接在防护框内侧的弹簧;所述塑料架内侧还安装有贯穿硅胶垫的温度传感器,且在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凸出块。该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人员转动两组手转轮并带动两组主动螺杆与两组被动螺杆转动,因此两组套圈之间的间距可调,使该固定器可戴在各类颈部大小不同的人身上,从而适应了不同人群。从而适应了不同人群。从而适应了不同人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寰枢关节由三个独立的关节构成,其中两个由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和枢椎的上关节面构成,另一个由枢椎齿突的前关节面和寰椎前弓后面的齿凹构成。衰枢椎脱位常由于上颈椎的畸形、外伤、退变、肿瘤及感染所引起,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分为不可复性,难复性及可复性,对难复性及不可复性脱位,目前常规需要进行经口前方松解,再行后路固定植骨融合。
[0003]在寰枢椎部位的手术治疗完成后,需要使用相关的融合固定器对伤口进行辅助融合,以加快伤口愈合。但这类固定器大多结构不能调节,通常是设计许多尺寸,以适应不同的人群,但每一种固定器适应的范围则很小;而且当人员受凉时,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得知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以及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内侧的两组相向设置的缓冲机构,所述第一套圈与第二套圈相互靠近的两侧均设有衔接组件,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呈C字形的塑料架、粘接在塑料架内壁的硅胶垫、安装在塑料架外壁中央处的防护框和粘接在防护框内侧的弹簧;
[0006]所述塑料架内侧还安装有贯穿硅胶垫的温度传感器,且在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凸出块,两组所述凸出块上安装有镶嵌在其表面的显示屏和一个控制器,所述显示屏和与之相靠近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衔接组件包括粘接在第一套圈端部的调节杆、设在调节杆侧部的被动螺杆以及从第二套圈顶壁竖直穿入其内侧并与被动螺杆螺纹相接的主动螺杆,且所述主动螺杆与第二套圈转动连接,主动螺杆伸出第二套圈外侧的一端安装有手转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套圈靠近第一套圈一侧的两边均开有与调节杆相配合的收纳槽,所述调节杆远离塑料架的一侧固定粘接有两组分别与被动螺杆两侧转动连接的支块,该两组支块分别位于被动螺杆的两边。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内壁靠近两组塑料架的一侧均开有收缩槽,且在两组收缩槽内侧均粘接有套设在弹簧内侧的限位柱。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内壁的两侧均固定粘接有安装块,每组所述安装块靠近第一套圈中心的一侧均开有滑槽,且在该滑槽内滑动贴合设置有移位块,两组所
述塑料架均与其两侧的安装块内设置的移位块端部粘接固定。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通过设置了衔接组件,衔接组件上,人员转动两组手转轮并带动两组主动螺杆与两组被动螺杆转动,使两组调节杆分别在两组收纳槽中移动,因此两组套圈之间的间距可调,使该固定器可戴在各类颈部大小不同的人身上,从而适应了不同人群;通过设置了两组缓冲组件,两组缓冲组件上的弹簧作用,使得两组塑料架相互靠近并贴合人颈部的两侧,即两组塑料架的位置可适当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寰枢椎侧块的固定,且缓冲机构本身被其两侧的安装块和移位块限定位置,其不会出现掉落的情况;通过设置了温度传感器、显示屏和控制器,利用两组温度传感器检测人寰枢椎侧块的温度,并使温度的数值展示在显示屏上,便于医护人员实时查看,并在人颈部受凉时及时处理。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水平剖面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套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图。
[0017]图中:1、第一套圈;2、第二套圈;3、调节杆;4、收纳槽;5、被动螺杆;6、主动螺杆;7、手转轮;8、塑料架;9、硅胶垫;10、温度传感器;11、防护框;12、弹簧;13、限位柱;14、收缩槽;15、安装块;16、滑槽;17、移位块;18、凸出块;19、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套圈1和第二套圈2、以及第一套圈1和第二套圈2内侧的两组相向设置的缓冲机构,所述第一套圈1与第二套圈2相互靠近的两侧均设有衔接组件,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呈C字形的塑料架8、粘接在塑料架8内壁的硅胶垫9、安装在塑料架8外壁中央处的防护框11和粘接在防护框11内侧的弹簧12;
[0020]所述塑料架8内侧还安装有贯穿硅胶垫9的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可选用pt100型号,且在第一套圈1和第二套圈2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凸出块18,两组所述凸出块18上安装有镶嵌在其表面的显示屏19和一个控制器,控制器可选用S7

200型号,所述显示屏19和与之相靠近温度传感器10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1]具体的,所述衔接组件包括粘接在第一套圈1端部的调节杆3、设在调节杆3侧部的被动螺杆5以及从第二套圈2顶壁竖直穿入其内侧并与被动螺杆5螺纹相接的主动螺杆6,且所述主动螺杆6与第二套圈2转动连接,主动螺杆6伸出第二套圈2外侧的一端安装有手转轮7,实际使用时,被动螺杆5横向设置,主动螺杆6竖向设置。
[0022]具体的,所述第二套圈2靠近第一套圈1一侧的两边均开有与调节杆3相配合的收纳槽4,所述调节杆3远离塑料架8的一侧固定粘接有两组分别与被动螺杆5两侧转动连接的支块,该两组支块分别位于被动螺杆5的两边,被动螺杆5(在主动螺杆6的转动带动下)转动,同时其自身位置会移动,从而带动调节杆3在收纳槽4内移动。
[0023]具体的,所述第一套圈1和第二套圈2内壁靠近两组塑料架8的一侧均开有收缩槽14,且在两组收缩槽14内侧均粘接有套设在弹簧12内侧的限位柱13,当弹簧12被压缩至一定程度时,防护框11会与限位柱13接触,防止弹簧12再收缩而导致其自身损坏。
[0024]具体的,所述第一套圈1和第二套圈2内壁的两侧均固定粘接有安装块15,每组所述安装块15靠近第一套圈1中心的一侧均开有滑槽16,且在该滑槽16内滑动贴合设置有移位块17,两组所述塑料架8均与其两侧的安装块15内设置的移位块17端部粘接固定,移位块17不能从安装块15内滑落。
[0025]使用方法:该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在使用时,首先将该固定器在自然状态下从人头部上方下放,并最终套设在人颈部的寰枢椎侧块位置,其中一组硅胶垫9会与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套圈(1)和第二套圈(2)、以及第一套圈(1)和第二套圈(2)内侧的两组相向设置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圈(1)与第二套圈(2)相互靠近的两侧均设有衔接组件,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呈C字形的塑料架(8)、粘接在塑料架(8)内壁的硅胶垫(9)、安装在塑料架(8)外壁中央处的防护框(11)和粘接在防护框(11)内侧的弹簧(12);所述塑料架(8)内侧还安装有贯穿硅胶垫(9)的温度传感器(10),且在第一套圈(1)和第二套圈(2)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凸出块(18),两组所述凸出块(18)上安装有镶嵌在其表面的显示屏(19)和一个控制器,所述显示屏(19)和与之相靠近温度传感器(10)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组件包括粘接在第一套圈(1)端部的调节杆(3)、设在调节杆(3)侧部的被动螺杆(5)以及从第二套圈(2)顶壁竖直穿入其内侧并与被动螺杆(5)螺纹相接的主动螺杆(6),且所述主动螺杆(6)与第二套圈(2)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微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