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车厢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57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的车厢前部结构,并提供一种在副驾驶座的前方且仪表板的内侧处空间效率较高地配置安全气囊和在碰撞时保护乘员的膝盖的防护件的技术。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车厢前部结构(2)具备:仪表板,其被配置在副驾驶座的车辆前方处;横梁,其在仪表板的内侧处与车身的右侧和左侧连结;安全气囊托架。安全气囊托架在仪表板的内侧处被固定在横梁上,并且对副驾驶座用的安全气囊进行支承。安全气囊托架向与安全气囊相比靠车辆后方延伸,并且与安全气囊相比靠后方的部分以前侧较低且后侧升高的方式而倾斜。高的方式而倾斜。高的方式而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车厢前部结构


[000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车厢前部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空间效率较高地实现在车辆碰撞时对副驾驶座乘员的膝盖进行保护的结构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16

18802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9

16704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对碰撞时的前座乘员的膝盖进行保护的结构。这些文献中所公开的技术如下文所述。在汽车的仪表板的内侧处配置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延伸的横梁。在汽车的前座前方处,膝盖防护件被固定在横梁上。膝盖防护件的前端被固定在横梁上,且后端位于乘员的膝盖的前方处。并且,在仪表板的内侧处与车身的右侧和左侧连结的横梁有时也被称为仪表板构件、或者仪表板加强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副驾驶座的前方且仪表板的内侧处还配置有安全气囊。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在副驾驶座的前方且在仪表板的内侧处空间效率较高地配置安全气囊、和在碰撞时保护乘员的膝盖的防护件的技术。
[0004]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车厢前部结构具备:仪表板,其被配置在副驾驶座的车辆前方处;横梁,其在仪表板的内侧处与车身的右侧和左侧连结;安全气囊托架。安全气囊托架在仪表板的内侧处被固定在横梁上,并且对副驾驶座用的安全气囊进行支承。安全气囊托架向与安全气囊相比靠车辆后方延伸,并且与安全气囊相比靠后方的部分以前侧较低且后侧升高的方式而倾斜。即,对安全气囊进行支承的安全气囊托架兼作为膝盖防护件。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将安全气囊和膝盖防护件(安全气囊托架)配置在较小的空间内。
[0005]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中,也可以进一步添加如下结构,即,在安全气囊托架的下侧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通过有树脂制的空气导管的结构。由于树脂制的空气导管与金属相比而较为柔软,因此有助于碰撞时的膝盖的保护。
[0006]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详细内容和进一步的改良将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仪表板的主视图。
[0008]图2为在图1的II

II线处切断而得的剖视图。
[0009]图3为图2的安全气囊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0010]图4为副驾驶座的安全气囊周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车厢前部结构2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了仪表板3的主视
图,在图2中,示出了沿着图1的II

II线的剖视图。图2相当于在副驾驶座31的前方处将仪表板3沿着与车辆宽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断而得的截面。在图1和图2中,利用假想线而描绘了落座于副驾驶座31上的乘员的膝盖KN。
[0012]虽然狭义的仪表板是指驾驶员座32侧的仪表9,但是本说明书中的仪表板3是指,从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起至另一端为止而被配置在驾驶员座32以及副驾驶座31之前的部件。仪表板3有时也被称为车厢前壁。仪表板3由树脂制作而成。在仪表板3的上方设置有前挡风玻璃33(参照图2)。
[0013]在仪表板3的内侧处、且于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配置有空调机主体10。从空调机主体10被供给的空气从被设置在仪表板3上的空气出风口4、14、19而被吹出。被设置在仪表板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处的空气出风口19有时也被称为中央通风口,被设置在仪表板3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的空气出风口4、14有时被称为侧通风口。在空调机主体10上设置有空气喷出口11、12,空气喷出口11与副驾驶座31侧的空气出风口4利用空气导管7而被连结在一起,且空气喷出口12与驾驶员座32侧的空气出风口14利用空气导管17而被连结在一起。关于驾驶员座32侧的空气导管17省略了详细的说明。
[0014]虽然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处的空气出风口19与空调机主体10也利用另外的空气导管而被连结在一起,但是省略了该空气导管的图示。
[0015]在图1中,利用虚线而描绘了被配置在仪表板3的内侧处的空调机主体10、空气导管7、17、横梁6(后文叙述)、安全气囊20(后文叙述)、安全气囊托架21(后文叙述)。
[0016]在仪表板3的内侧处配置有横梁6。横梁6与车身1的右侧和左侧连结。更具体而言,横梁6与左侧的前柱5和右侧的前柱15连结。前柱5、15属于确保车身1的强度的框架,横梁6也属于用于确保车身1的强度的框架。被配置在仪表板3的内侧处的横梁6也被称为仪表板加强件。
[0017]在仪表板3的内侧且副驾驶座31的前方处配置有副驾驶座用的安全气囊20。本说明书中的“安全气囊20”是指包括安全气囊主体、外壳、充气装置在内的组件。副驾驶座用的安全气囊20通过金属制的一对托架(安全气囊托架21)而被支承在横梁6上(参照图2)。关于驾驶员座32的前方的安全气囊而省略了图示。
[0018]如图1所示,一对安全气囊托架21分别位于一对膝盖KN的各自的大致前方处。
[0019]将副驾驶座31侧的空气出风口4与空调机主体10连在一起的空气导管7如之前所叙述的那样被配置在仪表板3的内侧处。空气导管7在副驾驶座31的前方处从与横梁6相比而较低的位置通过。并且,空气导管7从与安全气囊20和安全气囊托架21相比而较低的位置通过。
[0020]图3为图2的安全气囊20的周围的放大图。图4为安全气囊20的周围的立体图。在图4中,利用假想线而描绘了安全气囊20,以便清楚地看到安全气囊托架21。如图3、图4所示,一对安全气囊托架2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并排配置,并从下方对安全气囊20进行支承。
[0021]安全气囊托架21由细长的金属板制作而成,并且其以长边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而被配置。在从车辆侧方进行观察时,安全气囊托架21以中央部分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而弯曲。安全气囊托架21的前端21a被固定在横梁6上。安全气囊托架21的后部21b向与安全气囊20相比靠后方延伸。后部21b以前侧较低且后侧升高的方式而倾斜。图3的虚线HL表示水平线。安全气囊托架21的后部21b的相对于水平线HL的倾斜角An大致在5度至60度之
间。
[0022]图2的虚线A示出了车辆碰撞到障碍物时的乘员的膝盖KN的动作。膝盖KN与仪表板3发生碰撞。另一方面,安全气囊托架21的后部21b以与膝盖KN对置的方式而位于仪表板3的内部。如之前所叙述的那样,后部21b以前侧较低且后侧升高的方式而倾斜。由金属板制作而成的安全气囊托架21的后部21b的金属板的宽幅面与膝盖KN对置。虽然在碰撞时仪表板3因膝盖KN而向前方被推压,但是该仪表板3通过安全气囊托架21的后部21b而被支承。安全气囊托架21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副驾驶座31的乘员的膝盖进行保护。
[0023]由于在安全气囊托架21与膝盖KN之间具有仪表板3,因此安全气囊托架21也可以不被严格地配置在膝盖KN的前方处。即使安全气囊托架21和膝盖KN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少许错开,安全气囊托架21也会经由仪表板3而对膝盖KN进行保护。
[0024]在副驾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前部结构,具备:仪表板,其被配置在副驾驶座的车辆前方处;横梁,其在所述仪表板的内侧处与车身的右侧和左侧连结;安全气囊托架,其在所述仪表板的内侧处被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并且对副驾驶座用的安全气囊进行支承,所述安全气囊托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阳子河本昌志泽田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斯巴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