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937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4
压力缓冲装置具有:杆,其插入于收纳液体的缸,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缸沿轴向移动;活塞,其与杆连接,并且将缸内的空间划分为收纳液体的第1液室和第2液室;流路形成部,其形成第1液室与第2液室之间的液体的流路;阀部,其对流路形成部的流路进行开闭以产生阻尼力;以及阻尼力变更部,其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流入部,通过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来变更由阀部产生的阻尼力,阻尼力变更部具有:压力变化部,其通过变形或移位而使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变化;支承部,其对压力变化部进行支承;以及流入形成部,其利用被凿紧而得到的凿紧部来对支承部进行保持,该流入形成部与支承部一同形成流入部。流入形成部与支承部一同形成流入部。流入形成部与支承部一同形成流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力缓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压力缓冲装置,该压力缓冲装置具有:缸部,其收纳液体;活塞阀,其将缸部内的空间划分为收纳油的第1油室和第2油室;活塞杆,其与活塞阀连接,并且在缸部的轴向上移动;活塞螺母,其形成第1油室与第2油室之间的液体的流路;以及浮子阀,其根据活塞螺母的流路内的油的压力而变形或移位,对流路进行开闭。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478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当在压力缓冲装置中构成为能够变更所产生的阻尼力的情况下,例如,有可能部件数量增加,压力缓冲装置的制造工序复杂化。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构成为能够变更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压力缓冲装置的制造的容易化。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杆,其插入于收纳液体的缸,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缸沿轴向移动;活塞,其与杆连接,并且将缸内的空间划分为收纳液体的第1液室和第2液室;流路形成部,其形成第1液室与第2液室之间的液体的流路;阀部,其对流路形成部的流路进行开闭以产生阻尼力;以及阻尼力变更部,其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流入部,通过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来变更由阀部产生的阻尼力,阻尼力变更部具有:压力变化部,其通过变形或移位而使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变化;支承部,其对压力变化部进行支承;以及流入形成部,其利用被凿紧而得到的凿紧部来对支承部进行保持,该流入形成部与支承部一同形成流入部。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构成为能够变更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压力缓冲装置的制造的容易化。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整体图。
[0014]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活塞部和阻尼力变更部的剖视图。
[0015]图3的(A)和(B)是本实施方式的节流部件和支承弹簧的俯视图。
[0016]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力变更部的结构部件的立体图。
[0017]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力变更部的说明图。
[0018]图6是从图2所示的箭头VI观察到的活塞部和阻尼力变更部的仰视图。
[0019]图7的(A)和(B)是压缩行程时和伸展行程时的活塞部和底部活塞部的动作说明图。
[0020]图8的(A)和(B)是伸展行程时的阻尼力变更部的动作说明图。
[0021]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组装过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3]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整体图。
[0024]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活塞部30和阻尼力变更部40的剖视图。
[0025]如图1所示,液压缓冲装置1(压力缓冲装置的一例)具有:缸部10,其在内部收纳油(液体的一例);杆20,其从缸部10的另一端侧滑动自如地插入;活塞部30,其与杆20的一端侧的端部连接;阻尼力变更部40,其调整由活塞部30产生的阻尼力;以及底部活塞部60,其设置于缸部10的一端侧的端部。
[0026]而且,阻尼力变更部40(阻尼力变更部的一例)具有:浮子阀52(压力变化部的一例),其通过变形或移位而使压力调整室500(流入部的一例)的液体的压力变化;端盖51(支承部的一例),其对浮子阀52进行支承;以及活塞螺母43(流入形成部的一例),其利用被凿紧而得到的凿紧部43K(凿紧部的一例)来对端盖51进行保持,该活塞螺母43与端盖51一同形成压力调整室500。以下,对液压缓冲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
[0027]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是与弹簧一同使用并构成悬架(悬架装置)的一部分的双筒型液压缓冲装置。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例如用于四轮车或二轮车等车辆,通过缓和或吸收车轮的上下运动而抑制振动直接传递到车体。
[0028]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液压缓冲装置1的长度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将轴向上的下侧称为“一端侧”,将上侧称为“另一端侧”。另外,将液压缓冲装置1的左右方向称为“半径方向”。而且,将半径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侧称为“半径方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的一侧称为“半径方向外侧”。此外,将以液压缓冲装置1的轴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
[0029][缸部10的结构和功能][0030]如图1所示,缸部10具有:圆筒状的缸11;圆筒状的缓冲器外壳12,其设置于缸11的半径方向外侧;杆引导部13,其设置于缸部10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以及底盖14,其设置于缸部10的一端侧的端部。
[0031]缸11将杆20的一端侧、活塞部30以及阻尼力变更部40收纳为能够沿轴向移动。缓冲器外壳12在半径方向内侧与缸11之间形成储液室R。杆引导部13封闭缸11和缓冲器外壳12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另外,杆引导部13以供杆20贯通的方式设置,将杆20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底盖14封闭缸11和缓冲器外壳12的一端侧的开口部。
[0032][杆20的结构和功能][0033]杆20是实心或中空的棒状的部件。而且,杆20具有设置于一端侧的一端侧安装部21和设置于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安装部22。一端侧安装部21和另一端侧安装部22分别在外表面上开有螺旋状的槽而形成有外螺纹,作为螺栓而发挥功能。
[0034]此外,如图2所示,杆20在一端侧安装部21具有旁通路25,该旁通路25由沿轴向延伸的槽形成,使油绕过活塞部30而在第2油室Y2与第1油室Y1之间流通。
[0035][活塞部30的结构和功能][0036]如图2所示,活塞部30具有阀座31、设置于阀座31的一端侧的伸侧阻尼阀部321以及设置于阀座31的另一端侧的压侧阻尼阀部322。另外,活塞部30具有第1阀止挡件351和第2阀止挡件353。
[0037]阀座31(流路形成部的一例)具有:圆柱状部311,其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形成有后述的多个油路;以及圆筒部312,其设置于圆柱状部311的一端侧,并设置为圆筒状。
[0038]另外,阀座31隔着设置于半径方向外侧的降低摩擦阻力的滑动部而与缸11接触。而且,活塞部30将缸11内的封入有油的空间划分为一端侧的第1油室Y1和另一端侧的第2油室Y2。
[0039]此外,阀座31具有:安装孔33R,其供杆20通过;以及伸侧油路341和压侧油路342,它们形成在比安装孔33R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伸侧油路341和压侧油路342分别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而且,伸侧油路341和压侧油路342分别能够使油在第1油室Y1与第2油室Y2之间流通。
[0040]伸侧阻尼阀部321能够由具有弹性的多个大致圆盘状的板材构成。而且,伸侧阻尼阀部321使压侧油路342的一端侧始终开放,并且对伸侧油路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杆,其插入于收纳液体的缸,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缸沿轴向移动;活塞,其与所述杆连接,并且将所述缸内的空间划分为收纳液体的第1液室和第2液室;流路形成部,其形成所述第1液室与所述第2液室之间的液体的流路;阀部,其对所述流路形成部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以产生阻尼力;以及阻尼力变更部,其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流入部,通过所述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来变更由所述阀部产生的阻尼力,所述阻尼力变更部具有:压力变化部,其通过变形或移位而使所述流入部的液体的压力变化;支承部,其对所述压力变化部进行支承;以及流入形成部,其利用被凿紧而得到的凿紧部来对所述支承部进行保持,该流入形成部与所述支承部一同形成所述流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所述压力缓冲装置还具有过滤器部,该过滤器部具有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流入部的液体的流路上来捕集混入到液体中的异物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手勇古寺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